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福州于山有哪些景點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

導讀:福州于山有哪些景點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 1.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 2.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在哪里 3. 福州于山風景名勝公園 4. 福州市于山風景區(qū)怎么樣 5.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開放時間 6.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 7. 福建 山風景區(qū) 8.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主要景點 9.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天氣預報

1.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

福建九仙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風景區(qū)。相傳在漢武帝劉徹時,在福州市于山修煉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道院內(nèi)供奉著漢代何氏九仙君,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夢”摩崖題刻,千余年來祈夢文化活動在這里經(jīng)久不衰,只要人們遇到困境,都會到九仙宮祈夢,據(jù)說非常靈驗。當然更多的是人們祈求對未來生活的夢想與希望吧。

2.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在哪里

附近有東街口,有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有風景優(yōu)美的西湖以及左海公園,有五一廣場,有美麗的烏山和于山風景區(qū),有郵政廣場,有像歐式公園的溫泉公園,溫泉公園晚上還有夜市一條街,非常熱鬧無比,有屏山風景區(qū),上面有個非常雄偉的鎮(zhèn)海樓

3. 福州于山風景名勝公園

1、它的外表已經(jīng)讓你無法挑剔。蝴蝶蘭花姿婀娜,花色高雅繁多,花形似蝴蝶而得名,在世界各國廣為栽培。它雖屬氣生蘭,但卻沒有假珠莖,僅基部有極短的莖。葉寬而厚,長橢圓形,可達50厘米以上。有的品種在葉上有美麗的淡銀色斑駁,下面為紫色。

花梗由葉腋中抽出,稍彎曲,長短不一,開花數(shù)朵至數(shù)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長橢圓形,唇瓣先端三裂,花色繁多,可開花一個月以上,國外多作切花,是洋蘭中的高檔品。蝴蝶蘭屬是著名的切花種類,蝴蝶蘭是單莖性附生蘭,莖短,葉大,花莖一至數(shù)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其花姿優(yōu)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后”之美譽。它的外表超出了語言的描述,超出了文字的點綴,在我的印象中,它美得難以形容。

2、蝴蝶蘭約有100種,原產(chǎn)歐亞、北非、北美和中美。有兩個很有名的種:二葉舌唇蘭,開白花, 植株較小;綠花舌唇蘭,花大,綠白色,株形也較大。兩者均有 5~15朵花,芳香,簇生成穗狀花序。

3、顏色鮮艷,花期長,極具欣賞價值。蝴蝶蘭的學名按希臘文的原意為“好像蝴蝶般的蘭花”。它能吸收空氣中的養(yǎng)分而生存,歸入氣生蘭范疇,可說是熱帶蘭花中的一個大族。它的植株非常奇特,既無匍匐莖,也無假球莖。

每棵只長出數(shù)張活象湯匙般肥厚的闊葉,交互疊列在基部之上。白色粗大的氣根則露在葉片周圍,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極富天然野趣。到了新春時節(jié),一枝長達盈尺的花梗就從葉腋抽出,然后一朵接一朵地開放。每花均有5暮,中間嵌鑲唇瓣。花色鮮艷奪日,既有純白、鵝黃、絆紅,也有淡紫、橙赤和蔚藍。有不少品種兼?zhèn)潆p色或三色,有的好像繡上圖案的條紋,有的又有如噴了均勻的彩點,每枝開花七八朵,多的十二三朵,可連續(xù)觀賞六七十天。

4、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段歷史。蝴蝶蘭是在1750年發(fā)現(xiàn)的,迄今已發(fā)現(xiàn)七十多個原生種,大多數(shù)產(chǎn)于潮濕的亞洲地區(qū),自然分布于阿隆姆、緬甸、印度洋各島、馬來半島、南洋群島、菲律賓以至臺灣等低緯度熱帶海島。臺東的武森永一帶森林及綠島所產(chǎn)的蝴蝶蘭最著名。

品種類型 全世界原生種約有70多種,但原生種大多花小不艷,作為商品栽培的蝴蝶蘭多是人工雜交選育品種。經(jīng)雜交選育的品種有530多左右。以開黃花的較為名貴。有個稱為“天皇”的黃花品種,堪稱為“超級巨星”,討價甚昂。至于藍花品種亦較為珍稀。

1952年與1953年的國際洋蘭博覽會上,臺灣送展的蝴蝶蘭連續(xù)兩年獲得金牌獎杯。

1989年香港舉辦的第14次蘭花展覽,胡炳熾先生送展的一棵白瓣紅唇的蝴蝶蘭獲得全場的總冠軍獎。這些杰出的殊榮為蝴蝶蘭的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 ??美各國人士對蝴蝶蘭的消費量不斷增加,舉凡高級宴會都少不了蝴蝶蘭作擺設。許多新娘和濱相更喜愛用它作為捧花和襟花

4. 福州市于山風景區(qū)怎么樣

不是。于山位于市中心,交通方便,海拔較矮。是福州的“三山”屏山、烏山、于山的其中一山。

鼓山海拔較高,多摩崖石刻。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qū)東部、閩江北岸,距離市中心區(qū)約8公里,是福州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

鼓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風景名勝區(qū)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5.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開放時間

福建省科技館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于山南麓、五一廣場東側(cè),是集展覽教育、學術(shù)交流、培訓實驗、特效影視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館。

其中,常設展廳4000平方米,有各類經(jīng)典展品300余件;有電腦機器人、信息技術(shù)、無線電測向、航模制作和木工制作等省級“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有設備齊全、性能先進的學術(shù)報告廳和培訓教室。同時,建有500平方米的院士廳和150米長的院士畫廊,展示142位閩籍院士風采。

開放時間

周三-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場,每周一、周二閉館,節(jié)假日閉館時間另行通知。

6.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

福州周邊著名的有鼓山,旗山,有北峰的優(yōu)山,五虎山,福清的石竹山等。各山有各山的景點,山山水水各有特色,有佛山,如鼓山,有道山如福州城內(nèi)的烏山,說起福州,三山一水最具特色,城內(nèi)三山,名不虛傳,于山,烏山,屏山,倉山的煙臺山也久負盛名,總之,福州山多,水多。

7. 福建 山風景區(qū)

東南丘陵呀,武夷山,博平嶺,戴云山,倉山,芒碭山,丹山……大小山脈數(shù)之不盡(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地少種不了多少糧食,鷹廈鐵路1957年竣工前,從外地運糧入閩耗費極大,人口容量小的很。 要是有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那么好的條件(面積廣土地肥沃),哪用得著為一口吃的,起械斗爭田,搏命討海,九死一生下南洋,甚至偷渡異國尸骨難回…… 倉廩足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本來就人口少,外來人口也更多被吸引到經(jīng)濟更好的粵浙兩省,所以加上流動人口也比不上。

浙江南部山區(qū)多,但是北部有太湖平原,人口的話5000萬,比福建多一千萬正常。 就沖“東西南北中,發(fā)財?shù)綇V東”,有多少農(nóng)民工,商人知識分子去廣東發(fā)展,單單深圳都有2500萬人口了,面積還那么小。 江蘇已經(jīng)算平原廣闊,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蘇北平原就是淮河隔開的。

8. 福州于山風景區(qū)主要景點

福州西湖八景有: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鐘、湖心春雨、澄瀾曙鶯

仙橋柳色

步入西湖公園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仙橋柳色”,古時人們游西湖,由城西門過迎仙橋而至。當時,仙橋臥碧波,湖畔遍植梅柳,景色十分迷人。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有詞“記風流重來,手種綠成陰也”,可知宋時植柳之風已盛。夏秋湖面十里荷花馨,是柳綠花紅;冬時紅梅凌霜艷,有暗香浮動。此乃“仙橋柳色”之古景。

如今的“仙橋柳色”,春光明媚,煙籠柳翠,垂絲蕭蕭,綠柳婆娑;堤上迎春花黃,桃花羞紅,色彩鮮艷,引人注目。三月桃花燦若云霞,近觀人在花中游,遠眺如湖中錦帶,引人流連贊嘆,駐足留影。臨橋眺望,青山綽影,高樓參差,碧水波漣,彩舫舟楫,如詩如畫。四月里,柳絮紛飛撲人面,恰如王安石所贊“揚花獨得春風意”,別有一番情趣。夏日綠蔭濃郁,涼風習習,柳枝拂空,清新? ??爽。冬天仍能見柳綠,呈現(xiàn)出“綠漲連云翠拂空,垂陽影斷岸西東”的勝況,可與昔日古景相媲美。

大夢松聲

大夢山,位于西湖西邊荷亭之后,又稱廉山,山上有明太守江鐸手書題字“廉山”石刻。古時,此山東至迎恩亭,西臨平章池,周圍二里,環(huán)山麓一帶地勢迂回,松竹滴翠,山以蒼秀可愛奇石眾多而著名。山上有墨池、平章池、薩侍郎祠、廉山草堂、養(yǎng)龍池、玉井池、西湖社,山下還有西湖書院等。

游人循蟠蜒石磯登上大夢山,山巔怪石嶙峋,山巖側(cè)多有百年老松,虬枝鐵干,黛色蘚皮,蒼勁挺秀,如天然盆景。山上松林蔥蘢,幽靜至極,輕風拂過沙沙作響,林間蟬鳴聲深,青草軟嫩如褥,鶴鳥盤旋而下,棲于松間。偶逢大風怒起,風嘯呼號如掀波瀾,松濤聲聲,遠近皆聞。松枝如蓋,遮云掩日,青草如茵,暑寒風涼,是避暑納涼,登高觀景的好地方。徐熥詩云:“澄湖縈繞越王城,十里湖光似鏡平,怪石寒濤何處起,前山無數(shù)亂松聲”,沈鐘的“城西大夢山,突兀臨湖上。寒煙隔市喧,謖謖松風起”。幾名贊美詩文,引人進入“大夢松聲”景點之佳境。常有人登山游玩,俯瞰全湖景致,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民國時山上修一“夢山亭”,憑亭遠眺,三山二塔聳立,旗山、鼓山相對,青山環(huán)抱,閩水繞城,廉峰秀外;紅日東升,朝霞映湖,湖水粼粼,波光燦燦,泛舟點點,清風徐來,芙蓉欲語,荷葉田田,舞袖翻裙。岸邊,蘆葦參差,隨風飄動,蕭蕭瑟瑟,如歌迭奏。田野上榕蔭紫蔗,稻田金黃,觀近湖勝景,令人忘卻一切憂愁煩惱。這就是“大夢松聲”之景。

如今,山上樹林仍是郁郁蔥蔥。夢山亭也于1956年重建。2009年新建夢山閣,恢復西湖書院、西湖社等建筑,“大夢松聲”之景將經(jīng)久不衰。

古堞斜陽

古堞,背山面湖緊接著西門,危樓壓波,橫舟不渡,一角斜陽,繚人幾許。“映烽櫓于寒漪,搖夕光而瀲滟,蒼茫古意,蓋宜畫而亦宜詩矣。”

徐熥《古堞斜陽詩》云:“百尺高樓接女墻,猶傳東越舊封疆;可憐霸業(yè)歸何處,惟有寒鴉帶夕陽。”他似有先見之明,此處于20世紀初被夷為平地。1986年整治西湖時,在窯角嶼東部(即省博物院以東)另造一堵仿古城堞,書“古堞斜陽”四字,其地點、規(guī)模、式樣與原景均有較大差異。

水晶初月

水晶,即水晶宮。

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兄篡位,自封“大閩國”皇帝,驕奢淫逸。其皇宮在威武軍門內(nèi)唐觀察使衙舊址(在今鼓樓前布司埕),將西湖當作御花園,“跨城為復道,以至于湖”,筑水晶宮,造有亭、臺、樓、榭,“周回十數(shù)里”。玉宇瓊樓,縹甍碧瓦,每當蟾魄乍升,光凝激射,足使宮中簾櫳,朗徹無遺。“湖光空翠,依然樓閣參差;月色朦朧,如見魚龍曼衍。”沈鐘《水晶初月詩》云:“曾聞水晶宮,復道連丹闕;歌舞夜未闌,珠簾卷新月。”

在20世紀初,水晶宮早已廢,但給人留下無限想象與創(chuàng)作空間。

荷亭唱晚

荷亭,位于 大夢山麓,上京驛道長堤頭,三面臨湖,植菏甚盛,故名。“每當湖光瀲滟,山色入暝,漁歌低唱,菱曲高吟,其余音裊裊,足使游人徘徊不置”,是品茗賞荷聽曲的好去處。沈鐘《荷亭唱晚詩》云:“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采蓮歸,歌聲隔秋水。”

荷亭北有皇華亭,亭東有迎恩亭,均為接待皇家使節(jié)或官員迎新送舊之地。林則徐重修荷亭時,皇華亭改建為祭祀宋代抗金英雄 李綱的“李忠定公祠”,并親植桂樹兩株,取李綱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稱,曰“桂齋”。1905年重建桂齋,人們?yōu)?紀念林則徐,在齋北建“林文忠公讀書處”;1929年添建“禁煙亭”等。

20世紀初,許世英將福州西湖辟為公園時,不僅題“擊楫”刻石立于飛虹橋旁,還題“西湖公園”用于荷亭“李忠定公祠”外豎立的牌樓上。

西禪曉鐘

西禪,即西禪寺。此處素有“飛鳳落洋,第一福地”之譽,南梁 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金”。王霸在皂莢樹下蟬蛻而去、羽化成仙后,人們在此建“沖虛觀”祭祀,隋末廢圮。唐咸通八年(867年),視察使李景溫招禪師在此建“清禪寺”,旋改“延壽寺”;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又改“長慶寺”;宋景祐五年(1038年)敕號“怡山長慶寺”,因位于西郊,俗稱“西禪寺”。

該寺紺宮梵宇,飛翠流丹,晨曉鐘聲可傳達西湖。“露后霜初,星稀月落,禪扉未啟,蒲牢已鳴。棲禽慣聞,不駭晨宿。墜葉有聲,并流長廊。坐數(shù)一百八杵,瑯瑯肅肅,抱佛而圓。耳往聲邊,聲來耳邊”。徐熥《西禪曉鐘詩》云:“湖上邀賓卜夜驩,勝游休問夜漫漫;天雞叫罷晨星落,猶聽鐘聲出寺殘。”

《閩都記》載:“茲寺為侯官第一禪林。”它是福州一大名勝,名聞遐邇,僅其廨院就有西湖開化寺,于山護國寺、觀音閣,塢尾萬壽頭陀寺;在國外還有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雙慶寺,越南舍利院、二府廟、觀音寺。20世紀初,建在西湖開化嶼上、曾為西禪寺廨院的開化寺曉鐘,已經(jīng)蓋過約十里外西禪寺飄來的鐘聲。

湖心春雨

湖心,指湖心亭,屹立在西湖西北隅、謝坪嶼與窯角嶼之間湖心的一小墩上,故名 湖心春雨。

駕舟拾登,此處無車馬之喧而有隔絕塵境之妙。“春波載柔,時雨既降,岸枝濯綠,篷竹跳珠。煙與水融,上下無際。亭中佇望,覺繞城諸山,冥濛雨中,如潑墨畫屏,誠湖心之勝概也。”沈鐘《湖心春雨詩》云:“我愛湖心亭,憑欄看春雨;荷鋤隴上來,喜見青如許。”

在20世紀初,舊的湖心亭“歲久址廢”,所見為“新葺之亭”。

澄瀾曙鶯

澄瀾,即澄瀾閣。趙汝愚修治西湖后,在謝坪嶼“威武堂故址,臨水建閣,題曰‘澄瀾’”,“蓋取澄清安瀾之義”。

該閣幾圮幾建,最終依然坐落湖濱,三面臨水,朱欄碧檻,“幾十株柳樹環(huán)植,和煙帶霧,輒有流鶯來集,殘月欲落,凝情小聽,宛如輕簧之詞,迨至曙色漸舒,微風吹斷,而鶯聲清脆,猶覺繞梁三日也”。葉向高《和許中丞孚遠集澄瀾閣詩》云:“澄瀾高閣枉嚴旌,為愛波光四望平;桑柘幾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邊城。龍臺煙鎖寒荒壘,鯨海秋高罷戎兵;尊俎折沖多勝暇,登樓又見賦先成。”

9. 福建于山風景區(qū)天氣預報

在合肥,就有很多這樣的“名山”,它們的“名”,不在于高、不在于大,而在于風景獨特、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千百年來蘊藏了數(shù)不盡的故事和傳說。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記載有合肥“名山”的故事,如“嵐翠千層積,川原四望平”的大蜀山,靈潤雋秀、文脈昌盛的紫蓬山,有“北九華”之美譽的浮槎山,“越人冶鑄之所”的冶父山,因“國色天香”而名揚四海的銀屏山,“朝霞四射”的四頂山,自古就有“碧玉盤中一青螺”美譽的姥山……合肥的“名山”,千姿百態(tài)、瑰麗多彩,它們歷經(jīng)歲月沉淀,是名副其實的廬州瑰寶。如今,正以其不同的景觀在向眾人展現(xiàn)著自己獨有的魅力和風采。

紫蓬山。

大蜀山:鐘靈毓秀 璀璨生輝

自古以來,山水相依蘊神秀,坐落在合肥以西的大蜀山,海拔284米。這里風光旖旎,四季景色優(yōu)美。“蜀山雪霽”曾被評為古“廬陽八景”之一景,199 5年“蜀山春曉”又列為合肥十景之一。“合肥”或者說古代“廬州城”文化的濫觴,想必定與那綠意蔥蘢、中正平和的“大蜀山”是抹不開關系的。

大蜀山。

何謂“蜀”?中國最早解答詞義和名物的工具書《爾雅·釋山》釋,“蜀”是“獨”的意思,因大蜀山周邊無崗阜連屬,只是孤單單的一座山,故名蜀山。《廬州府志》載:“有蜀僧于此結(jié)廬,偶思鄉(xiāng)水以錫卓地,泉汩汩而出,嘗之有瞿塘峽味,因名為蜀井”,故也有一說,蜀山以此而名。

大蜀山不僅是一座森林公園,也是一座地質(zhì)公園。它是形成于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約1.4億年前)的一座火山,現(xiàn)已是死火山。據(jù)20世紀80年代初期衛(wèi)星拍攝的照片顯示,大蜀山上有兩個圓點,那就是兩個火山口,主火山口位于現(xiàn)行的主峰處。除了衛(wèi)星照片證明外,大蜀山保留了古火山應有的火山錐、火山瀑、火山巖,連難以發(fā)現(xiàn)的火山頸也能找到。昔文人墨客每游至此,登高遠眺,觸景生情,總要吟詠一番。明代詩人龔志益曾作《游大蜀山》詩句:“十年前此問巖阿,醉臥南窗共放歌。”清張祥云曾寫下《蜀山》詩:“《爾雅》蜀者獨,茲山因得名。孤標摩碧漢,遠勢壯金城。嵐翠千層積,川原四望平。上方鳴法鼓,應有蟄龍驚。”《續(xù)廬州府志》曾記載它:“春山艷冶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澹如臥,惟其臥也,故雪霽神開,躍然有起色矣。”古人熊敬有詩贊美說:“曉起俄驚霽景開,高山頭白勢崔巍,卷簾為愛瓊瑤濕,一片寒光入座來。”正是這些對蜀山雪后放晴景色的描寫,使“蜀山雪霽”被列為古“廬陽八景”之一。

作為合肥近郊唯一一座綠山,這顆鑲在城市邊緣的綠寶石,多少年來,潤澤了它腳下的這一片故土,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合肥百姓,也見證了古城廬州的源遠流長。

大蜀山有過輝煌和蒼涼。史載唐貞觀年間山上的開福寺香火正旺,五代十國時期楊行密據(jù)廬州,在大蜀山建過行宮。1936年秋,“衛(wèi)立煌,沒毫長,大蜀山,辦學堂”,他在這里建起了蜀山農(nóng)林職業(yè)學校。1938年5月合肥淪陷后,日軍炸毀了開福寺和農(nóng)職校,砍光了山上所有樹木,并和抗日軍隊在此反復膠著。戰(zhàn)火兵燹和亂砍濫伐,致大蜀山變成荊棘叢生的荒灘禿嶺,正所謂“慘淡郊原落日黃”。

新中國成立后,合肥成為安徽的省會。當初的規(guī)劃一度重點向西發(fā)展,因為蜀山一帶風景俱佳。山麓,逐漸綠化,扶蒼滴翠;水面,次第抬升,碧波蕩漾。山水相依,風光宜人,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如今的大蜀山已不再是合肥的最西邊,周邊一批現(xiàn)代化建筑更為景區(qū)增添了時代的韻律。長江西路、黃山路筆直地通向大蜀山的腳下,四季花海與大蜀山的同框,更像一幅山水畫卷,不遠處的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chǎn)業(yè)園也在她的凝視下?lián)P帆起航。

大蜀山。

紫蓬山:風光秀麗 歷史厚重

紫蓬山,這一位于合肥市西郊、由一座座不高的山峰組成的連綿山脈,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合肥地區(qū)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著搖籃般的作用。

紫蓬山。

紫蓬山集納了南北秀麗風光。其地處江淮之間,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混交,四季皆有美景。紫蓬山區(qū)方圓近百平方公里,擁有3500多公頃林地,470多種植物, 120多種鳥類,自然生態(tài)保持良好。這里層巒疊嶂,連綿不絕,山環(huán)水繞,森林茂密,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尤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構(gòu)成了廬州一幅得天獨厚的立體風景畫卷。

紫蓬山區(qū)歷史厚重。 1800多年前,據(jù)守合肥的曹魏大將李典,為了表明自己仰慕先祖、報效國家的決心,在合肥西郊的山頂建了一座紀念祠,以紀念自己七世祖李陵,廟取名為李陵廟,而這座山也被百姓稱作李陵山。明朝萬歷八年,李陵山改稱紫蓬山。

晚清時期,這里又成了淮軍的搖籃,據(jù)《肥西縣志》記載,在晚清四十年時間,這里走出了參將、總兵到提督(含記名)以上將領1000多人,其中提督大員約300人。淮軍作為晚清一支新式軍隊、晚清政府的國防軍,在保家衛(wèi)國抵御外侮中貢獻了巨大力量。

紫蓬山淮軍將領雕塑。

李陵廟于唐朝初年被皇家賜名西廬寺。晚清時期,紫蓬山區(qū)袁圩村人袁宏謨,在太平軍余杭之戰(zhàn)失利后,出家西廬寺,法號通元,在淮軍將領周盛傳等人的幫助下,通元重修寺院,成為中興始祖。后來,通過李鴻章等人努力,通元從北京得到皇家刊印的多達萬卷的《龍藏全經(jīng)》,自此西廬寺成為皖中名剎。

西廬寺。

紫蓬山區(qū)文脈昌盛。淮軍將領投筆從戎,卻始終不忘文脈傳承。劉銘傳在臺灣大力發(fā)展文化,對臺灣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迄今臺灣有多所大中小學以“銘傳”為名。回到家鄉(xiāng),諸位淮軍將領共同出資捐地選址,辦起了“肥西書院”,李鴻章為此題寫的匾額“聚星堂”現(xiàn)在掛在合肥市肥西縣聚星小學。

肥西書院。

淮軍將領對后代的教育也成果斐然。民國初年,自紫蓬山區(qū)張老圩走出的張樹聲之孫張武齡,到蘇州定居,興辦了蘇州第一所女子學校——樂益女校。后來,張武齡十個兒女成為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作曲家和樂團指揮,特別是他的四個女兒,張元和、張兆和、張允和與張充和,成為民國著名的閨秀,被譽為合肥張氏四姐妹。

清末民初,江蘇丹徒人李恩綬受聘于淮軍后人周家謙家,做私塾先生。客居紫蓬山下十一年,李恩綬編寫了《紫蓬山志》、《巢湖志》、《廬陽輯要》及《采石磯志》,為合肥地區(qū)的志書與文化留下珍貴的資料。后來,李恩綬著手編寫傳統(tǒng)蒙學教材《龍文鞭影》,此書由周家刊印后,風行四十余年。

浮槎山:逶迤相連 人間勝景

位于肥東縣東北與巢湖市西北接壤處的浮槎山是大別山余脈,山勢層巒疊翠,逶迤相連20余里。主峰海拔418.2米,是長江以北,合肥東去最高山,四周羅布九座山峰,似九龍騰躍,形態(tài)各異,自古就有“北九華”之稱。

浮槎山。

相傳久遠的古代,人間與天上,凡人與仙人為了親密往來,在每年的八月,乘槎(木筏)從海上至天河。浮槎就是往來于海上至天河的木筏。

據(jù)《博物志》一書記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那山原來是個木筏子,是仙人從人間上天的交通工具,故而得名,后稱“北九華”。

北九華之由來,也與一個神話傳說有關。

晉隆安年間,新羅國王近宗金喬覺(即后來的金地藏菩薩)向其表兄玉皇討官,遭拒后,一時惱怒,不慎跌落人間。他縱身爬起,想乘浮槎再上九霄,當時木筏上有九條龍正在飲水,尾巴交錯在筏上,金喬覺只好坐在龍尾,九龍不支,紛紛逃往南天門。玉皇大帝聞知,降旨雷擊。霎時,木筏和九龍都變成山峰,而金喬覺也跌落在山上。從此,他便在這里打坐,開辟道場。因此,浮槎山也有“北九華”之稱。

浮槎山上有一眼神奇的泉水,名曰“清濁二泉”,又稱“合巢泉”。“清濁二泉”為兩個相連的泉水池,一池泉水清澈見底,一池泉水呈乳白色,水位穩(wěn)定,久旱不涸,充雨不漲,取之不盡,用之不? ?,當?shù)厝朔Q“八仙水”。

關于浮槎,古代記述較多。如東晉王嘉《拾遺記》所述:“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槎,亦謂掛星槎。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游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

再如南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云,“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jīng)月而至一處,見城郭如州府,室內(nèi)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乃與一支機石而歸。至蜀,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李清照詞云:“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北宋歐陽修著有《浮槎山水記》,全文700字左右,是歐陽修在京師任內(nèi),品嘗到在廬州任職的好友李端愿贈送的浮槎山泉水后,有感而發(fā)寫下的。浮槎山的“清濁”二泉自歐陽修撰《浮槎山水記》后名聲大噪,被譽為“天下第七泉”。

冶父山:群巒疊翠 古跡遺存

位于合肥市廬江縣境東北的冶父山是《安徽省志·名山志》所載省內(nèi)17座名山之一。據(jù)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跡,因此得名冶父山。詩人贊道:“長劍欲一淬,夜尋冶父山,攬衣望奇氣,直在斗牛間。”

冶父山。

冶父山最高峰為兜率峰,海拔375米,自麓至巔凡五里許,群峰聳拔,盤旋而上,遠眺江光,俯視五湖(沙湖、黃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巒崤密,雄峻秀麗,甲江淮間諸山,每當大雨初霧,晴空萬里,登上頂峰,上有浮云紫霧,下有群巒疊翠,蔚成“冶父晴嵐”,為廬江古八景之一。

冶父山之名,最早見于《魏書·地形志》(北齊·魏收撰):“潛(廬江縣于南北朝為潛縣)有野(冶)父山,越人冶鑄之所。”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載:“歐冶子,春秋越人,善鑄利劍,曾為越王鑄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五劍。”

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越國人。少年時代,歐冶子從母舅那里學會了冶金技術(shù),開始冶鑄鐵鋤、鐵斧等生產(chǎn)工具。后很快發(fā)現(xiàn)了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開創(chuàng)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消息傳到楚王那里,楚王命令尋找歐冶子,叫他制造寶劍。于是歐冶子走遍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制出利劍來。

中國鑄劍之父歐冶子雕塑。

一日,歐冶子尋訪來到位處大別山余脈的冶父山,此地橫跨歐亞大陸的“郯廬斷裂帶”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礦藏豐富,其山峰地表遍布鐵砂。“群物出土,惟鐵惟艱;淘砂于水,伐木于山;欹傾是處,身垢若脯。”尤其是山上有泉水,明凈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正是煉鐵、鑄劍、淬水的寶地。于是歐冶子領三百童男女和同門弟子干將、莫邪夫婦在這里鑄劍。

公元前510年,吳王攻越,大勝。越王允常懾于吳國的威力,把歐冶子所鑄的五把劍中的三把,即湛盧、魚腸、勝邪獻給吳王。闔閭得到后,視為寶貝。于是又命歐冶子繼續(xù)再造兩把。時歐冶子已逝,此重任便落在干將、莫邪夫婦肩上。后干將與其妻莫邪為吳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铘)。

冶父山干將和莫邪的雕塑。

說來也神奇,冶父山鑄劍爐火熄滅,當年 鑄劍淬水的水池旁(后人稱為“鑄劍池”),悄悄地長出兩株樸樹。一株在池口東,一株在池口西,樹高約10米,從樹身開始,兩樹相對彎曲,一樹伸向西,一樹伸向東,其曲身姿態(tài)相若,至樹冠處相擁,仿佛兩頂華蓋守在劍池旁。

鑄劍池北有兩巨石相合,如雙掌合一,十指向空,稱“合掌石”,又稱“試劍石”,相傳歐冶子當年鑄成寶劍,為試劍鋒,對此石用力一劈,劍過石開。試劍石旁有“蓮花石”,形似盛開的蓮花,山風吹過,似有陣陣清香。神工鬼斧,令人嘆為觀止。

更有諸多遺跡遺存,諸如虎洞吟風、響鼓嶺、飛鷹石、諸葛嶺、白佛巖、白像石、袈裟柜、青獅石、龍解石、老人石等,于峰巔谷底,參差錯落,各盡其妙,形成冶父山的特色景觀,令人流連忘返。古人有 “登峰身染云霞氣”之詩句,足見此峰之勝。

四頂山:四頂朝霞 滿山璀璨

“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這樣的千古絕唱,說的就是位于巢湖岸邊、肥東縣長臨河鎮(zhèn)境內(nèi)的四頂山。古時四頂山上,有煉丹池、朝霞寺、朝霞書院、滴蘆井等名勝古跡,還有青蛙石、鸚鵡石、釣魚臺等奇石異景。今天的四頂山,以其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環(huán)巢湖旅游的一個重要景點。

四頂朝霞。

四頂山四峰駢列,故名四頂山。從遠處看,此山如同一只四足朝天倒立的香爐,因而也叫“四鼎山”。被列為古廬州八景、巢湖八景之一的“四頂朝霞”,就是指四頂山的朝霞。其實,四頂山名氣之大,遠不止于此。據(jù)當?shù)厝丝甲C,早在隋書《地理志》、《太平寰宇記》中,古人就把四頂山納入名山大川之列。

自古名山大川,總是和文人墨客聯(lián)系在一起,四頂山也不例外。漢代文學家徐乾、王褒曾為四頂山作賦。晚唐詩人羅隱有詩《四頂山》贊曰:“勝景天然別,精神入畫圖。過夏僧無熱,凌冬草不枯。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游人來至此,愿剃發(fā)和須。”

宋人張彥修稱四頂山為廬州“一州之勝”,題詩贊曰:“翠巒齊聳壓平湖,晚綠朝紅畫不如。寄語商山賢四皓,好來各占一峰居。”明人許蕃春用詩描寫了四頂山的春色,詩云:“亭午過朝霞,山溪約略斜。細泉分石齒,晴鳥亂銀沙。地遠昔年夢,春濃野侍花。晚煙迷短騎,歸路柳條遮。”清初,武英殿大學士李天馥曾游四頂山,并留下一詩曰:“四頂相蔽空,下帶泉混混。驅(qū)龍耕白云,種芝三百本。”

無人機拍攝的“四頂朝霞”。

四頂之美,以“朝霞”為最。每當雨霽露晨,旭日東升,奇光四射,滿山璀璨。身臨其境,絢麗奪目,憂如涌入五色玻璃。四頂朝霞說法有二: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相傳魏伯陽曾不遠千里,入此山煉丹修道,丹成吞服后,他和三個弟子紛紛飛天成仙,就連喂養(yǎng)的一條白狗、一只黑雞也飛上天。他離開四頂山,煉丹聚集的仙氣仍不散,形同朝霞;二說魏伯陽煉丹成功,把仙丹遺到石縫中,丹氣發(fā)出霞光。傳說歸傳說,清人朱弦作《四頂朝霞記》,曾親自登山觀察,弄清四頂朝霞產(chǎn)生的緣由。他寫道:一日晨起,徘徊于螺髻之側(cè)。適當初晴露旦,草木含滋,旭日東升,奇光四射,俯視四、五里許,恍惚涌五色琉璃中,我始悟。認知朝霞是水氣折光反射形成的奇觀,乃是大自然賦予的天工之美。

四頂朝霞 鄭成功/攝

四頂山一字聯(lián)還曾獲過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在名勝中題寫一字聯(lián)的比較少見,因為無論如何一個字無法描繪出名勝的景色。不過,當代聯(lián)家方克逸就曾為巢湖四頂山題有一? ??聯(lián),上聯(lián)是“月”,下聯(lián)為“霞”。僅僅兩個字,就高度概括出巢湖四頂山的核心景色,給人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方先生的解釋是:“四頂朝霞與巢湖秋月,自古并列為廬陽八景,四頂山觀賞霞月最佳處,謹以霞對月也。”經(jīng)學術(shù)權(quán)威鑒定,此聯(lián)匠心獨運,為世界上最早、唯一、最短的名勝楹聯(lián),于1995年榮獲了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

峔山:美好生態(tài) 得天獨厚

姥山島位于合肥市巢湖市境內(nèi),以其神奇、優(yōu)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著稱,是巢湖旅游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區(qū)。姥山當?shù)厝擞址Q母山、蒙山,諧音,意同姥。與姥山島相伴,還有兩座礁島,在碧波之間若隱若現(xiàn),稱作鞋山,在巢湖中心,與姥山遙遙相望的還有一座姑山(同孤山),傳說“陷巢州、漲廬州”時期,焦姥的女兒與焦姥一道通知鄉(xiāng)鄰,女兒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丟了一雙鞋子,終又被洪水吞沒。后來,鞋子化作一對鞋山,女兒化作姑山,焦姥最終化作姥山。母女相望遙無期,萬頃波濤訴說著斷腸般的母女親情。

自古就有“碧玉盤中一青螺”美譽的姥山。

姥山島位于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如同一葉飄于水中。其地形橢圓,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又如青螺浮水,自古就有“碧玉盤中一青螺”的美譽,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是湖天第一勝境。

姥山不僅山絕、水險,景致秀美,而且名勝古跡眾多,令人流連忘返。區(qū)內(nèi)有20多處奇洞,大的能容納100余人。洞內(nèi)鐘乳怪石琳瑯,十分險妙。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還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山巔的文峰塔建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nèi)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姥山島。

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系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時修。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于晉朝。唐代詩人羅隱、宋代詞人姜夔均有詩詞吟詠此廟,鐫刻于廊柱上。

銀屏山:氣勢宏偉 千年牡丹

巢湖城南綿延群山中還有一座氣勢雄偉的高山,因山上有一塊巨石,色如白銀,形似花瓶,故得名“銀屏山”。還有一說, 山之南有一懸崖峭壁,每當隆冬季節(jié),雪蓋冰封,銀裝素裹,形以天然銀白屏,十分壯觀,故后人通稱“銀屏”。銀屏山是巢湖境內(nèi)第一高峰,海拔約508米,四周山巒起伏,九峰環(huán)抱,姿若雄獅,有“九獅抱銀屏”之說。山中谷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構(gòu)成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銀屏牡丹花,人稱“天下第一奇花”,生長在一堵巨大的猶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懸崖峭壁之上,為一株天然野生白牡丹花,風姿綽約,歷經(jīng)千年而永葆青春,殊為舉世罕見。牡丹亭三層八角,則被喻為“安徽第一亭”。

銀屏山。

生長在離地30米高懸崖石縫中的野生白牡丹,有著1300多年的花齡,自唐代以來就有文字記載,歷盡千年滄桑,風采依然,每到谷雨時節(jié)嫣然盛開。此花獨具靈性,傳說可以預報年景,人們可根據(jù)花的開謝、花朵多少來預測當年年景的旱澇歉年。花開三朵以下且花期短,預測今年可能干旱;花開四朵則風調(diào)雨順;花開五朵五谷豐登;花開六朵六畜興旺;花開七朵以上花期長的話,今年可能要發(fā)大水,因而民間贊之為“氣象花”。據(jù)說只有兩年牡丹花含苞未放,是1937年和1976年,故而民間又奉之為“神花”。

“天下第一奇花”銀屏山白牡丹? ??。

這一株白牡丹具有諸多神奇之處:一奇為牡丹來歷。于懸崖峭壁之上,貧瘠石罅之中突兀出這樣一株枝青葉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即;二奇為牡丹花齡。如果以北宋歐陽修詩《仙人洞看花》為證,銀屏牡丹已有千年滄桑;三奇為千年一貌。銀屏牡丹雖經(jīng)千年風霜雪雨,世間風云變幻,就是不凋不敗。

合肥人一直對銀屏山內(nèi)這一株千年白牡丹情有獨鐘,如今,巢湖銀屏山牡丹觀賞節(jié),已經(jīng)成為合肥重要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

Hash:e899176705be0ff3531569c4ab48d368d80953e4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