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贛州古城景點圖片 贛州古城遺址

導讀:贛州古城景點圖片 贛州古城遺址 1. 贛州古城遺址 2. 贛州千年古城 3. 江西贛州歷史遺址 4. 贛州古城在什么地方 5. 贛州古城遺址簡介 6. 贛州宋代古城遺址 7. 贛州皇城遺址 8. 贛州古城介紹 9. 贛州古城墻遺址

1. 贛州古城遺址

古城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的贛州古城墻從西津門沿章江至八境臺,再沿貢江至東河大橋頭(原百勝門),共3600米,是全國惟一保存的宋代磚城,是中國宋代文化古跡中的一件孤品。贛州古城墻是五代后梁時盧光稠擴城后奠定的基礎(chǔ)。因江水歲歲環(huán)城,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開始使用磚石修筑城墻,后經(jīng)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形成了一道環(huán)贛州城長6.5公里的磚城墻,墻垛、敵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施齊全。整個城池開有西津、鎮(zhèn)南、百勝、建春、涌金5座大城門,前3座城門還建有二重或三重甕城。1949年后,因拓展市區(qū),將南段城墻拆除,現(xiàn)存部分是古城墻的東、北、西臨江部分。尤為珍貴的是,古城墻上保留有數(shù)以萬計的銘文磚。據(jù)統(tǒng)計,共有各種不同內(nèi)容的銘文磚506種,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寧二年(1069),最晚的是民國4年(1915)。?

通天巖石窟

【通天巖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西北12公里處水西鄉(xiāng)境內(nèi)。巖深谷邃,樹木參天,丹崖絕壁,風景秀麗,是一處發(fā)育較好的丹霞地貌景區(qū)。該景區(qū)分東西巖兩大部分。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題刻均集中在東巖的忘歸、觀心、龍虎、通天、翠微等5處巖穴與峭壁之上,唐朝末年便開創(chuàng)為石窟寺,共有唐宋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國的題刻128品,是著名的石窟藝術(shù)寶庫。通天巖石窟的摩崖造像共分為三大類型:一是位于通天巖的4尊唐代圓雕觀音;二是從忘歸巖起,沿龍虎巖、翠微巖一線300余米布局的十八羅漢造像,造像略大于真人,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完成時間在北宋早期,是通天巖摩崖造像的精華所在;三是以通天巖華嚴三圣造像為中心而展開的五百羅漢浮雕造像,完成于北宋中期。通天巖石窟的摩崖題刻,以北宋熙寧年間莆陽陳進之的題刻年代最早,后歷南宋、元、明、清、民國900多年未曾間斷。其中以宋代胡榘,明代王陽明、唐邦佐的題刻為上品。通天巖景區(qū)還有一滴泉、玉水池、陽孝本墓、普同塔、仙人井等古跡,以及山門半山亭、玉巖亭、惜春亭、群玉閣等現(xiàn)代園林景觀建筑。其中群玉閣位于景區(qū)最高峰,登臨可遠眺贛江,俗稱望江亭。?

文廟

【文廟】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內(nèi)厚德路東段。文廟在唐代為紫極宮,宋代改為大中祥符宮,后屢經(jīng)興廢。明永樂四年(1406),祥符宮擴建完工,道士劉淵然特捐大銅鐘一口,現(xiàn)仍存。清乾隆元年(1736),知縣張照乘將縣學遷于此,現(xiàn)存建筑為乾隆年間所建。因縣學又為祭孔場所,故又稱文廟。文廟建筑群整體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現(xiàn)有大成門、廂房、大成殿、崇圣祠、節(jié)孝祠、尊經(jīng)閣及廣場,占地7000多平方米。整個文廟建筑受嶺南建筑風格影響較大,山墻起伏變化多采用曲線。文廟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頂,覆以黃綠相間的剪邊琉璃瓦,并飾以青花瓷的屋脊和吻獸,加上彩瓷寶頂,顯得富麗堂皇。木構(gòu)件中采用異形雕花拱,廊柱采用紅石柱,體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風格。大成殿高13米,占地700多平方米,是贛南古建筑中空間體量最大的單體木構(gòu)建筑,也是江西省現(xiàn)存的形制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學建筑。?

贛州古瓷窯遺址

【贛州古瓷窯遺址】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市東郊七里鎮(zhèn),故又稱七里鎮(zhèn)窯。窯址沿貢江北岸一線分布,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均為古代的窯址,同時還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窯址堆積16處。贛州窯始燒于唐末五代,盛燒于兩宋,終燒于元代,是江西省境內(nèi)宋代的四大窯? ?之一。贛州窯的產(chǎn)品主要為民間日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壺、罐、碗、盞、盤、碟、缽、盂、爐、硯等。產(chǎn)品的胎質(zhì)以陶胎為多,瓷胎較少。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窯變釉等多種,近年來還發(fā)現(xiàn)有少量的白釉開片瓷產(chǎn)品。贛州窯的青白釉瓷器可與同時代景德鎮(zhèn)窯的同類產(chǎn)品相媲美,仿漆器赭黑色釉則是贛州窯獨具風格的產(chǎn)品。產(chǎn)品中有一種劃胎柳斗紋點釉鼓釘罐,是贛州窯獨特的產(chǎn)品,在宋元時期遠銷日本、朝鮮一帶。贛州窯產(chǎn)品的裝飾工藝以刻劃為主,還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藝,常見的裝飾圖案為花鳥走獸。裝燒工藝在唐末五代采用墊柱支釘?shù)鼰未院髣t采用墊餅匣缽裝燒,窯型以龍窯為主。1986年,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龍窯,各長30多米,為古代窯址中所罕見。?

舍利塔

【舍利塔】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東南,是慈云寺的附屬建筑,故又名慈云塔。塔身六面九級,高42米,用青磚砌成。是一座穿腹繞平座而上的樓閣式塔,磚疊澀出檐,飾斗拱。此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塔身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磚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一娘舍錢二十吊"等帶有紀年銘文的塔磚。此塔原有木檐回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因遭雷擊焚毀,現(xiàn)僅存磚塔身,是一座保存較好的珍貴宋塔。?

八境臺

【八境臺】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東北隅古城墻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章江與貢江在八境臺下匯合成贛江,登上此臺,贛州八景一覽無余,故取名八境臺。此臺建成時,主持建造此臺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將登臺所見繪成《虔州八境圖》,請?zhí)K東坡按圖題詩8首。紹圣元年(1094),蘇東坡貶官嶺南路經(jīng)贛州時,曾親臨八境臺,在遍覽贛州的旖旎風光之后,深感原詩"未能道其萬一",遂補作后續(xù)一篇。宋代的贛州八景是:石樓、章貢臺、白鵲樓、皂蓋樓、郁孤臺、馬祖巖、塵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觀發(fā)生變化,在八境臺上所見的八景是:三臺鼎峙、二水環(huán)流、玉巖夜月、寶蓋朝云、儲潭曉鏡、天竺晴嵐、馬崖禪影、雁塔文峰。八境臺建成后曾屢遭火災。1984年重建時,改為鋼筋混凝土仿古結(jié)構(gòu)。新臺于1987年落成,共3層,高28米,斗拱飛檐,畫梁朱柱,并采用琉璃瓦蓋面,內(nèi)部裝修有天花、藻井、彩繪,整個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壯觀,憑江而立,氣勢挺拔。登上此臺,城外的山水田園之美、城內(nèi)的亭臺樓宇之秀盡收眼底,其風光之秀,為贛州城之最。1955年以八境臺為主體辟建八境公園,占地7.6公頃,其中水面5.5公頃。?

郁孤臺

【郁孤臺】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西北的賀蘭山上,是古城區(qū)的制高點。取其地樹木蔥郁、山勢孤獨而名郁孤臺。郁孤臺在唐代宗時就有記載,距今已有1200多年。南宋淳熙初年(1174),著名詞人辛棄疾在贛州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時,曾留有名作《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一詞,郁孤臺從此名揚海內(nèi)。郁孤臺在1982年重建時改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其形制外觀均未改動,仍為3層,高17米。登上郁孤臺,可俯瞰贛州城全景。?

浮橋

【浮橋】為了溝通城鄉(xiāng)交通,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知州劉瑾在章江上架設了第一座浮橋--西津橋;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知州洪邁在貢江上架設了東津橋(即現(xiàn)今的建春門浮橋);淳熙年間(1174~1189),知州周必正在鎮(zhèn)南門外的章江上架設了南河浮橋(即南橋)。贛州3座浮橋,從宋代開始建造,其架橋方法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對溝通城鄉(xiāng)之間的交通發(fā)揮了巨大作用。1985年和1990年西河人行橋、南河大橋建成后,先 后拆除了西津浮橋和南河浮橋,目前仍保存了最長的建春門浮橋。此橋全長400米,共用100只木舟,每3只為1節(jié),整座浮橋分為33節(jié),每日定時開啟,以通行船只。此古老的交通設施,已沿用900多年,構(gòu)成了贛州特有的人文景觀。?

福壽溝

【福壽溝】系古代贛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統(tǒng)。宋代劉彝在熙寧年間(1068~1077)主持修建。整個系統(tǒng)分為福溝和壽溝兩大部分,福溝排城東南之水,壽溝排城西北之水。福壽溝根據(jù)贛州城的地勢,采用明溝和暗渠相結(jié)合,并與城區(qū)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既可避免溝水外溢,又可利用廢水養(yǎng)魚和種植水生植物。福、壽二溝均通過城墻下面的水窗,將廢水分別排入章江、貢江。整個福壽溝排水系統(tǒng),是古代城市建設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性工程。福壽溝在清朝初年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維修。直至今天,贛州城的下水道系統(tǒng)仍然利用了福壽溝的地下暗渠和城墻下的水窗作為排水通道。?

玉虹塔

【玉虹塔】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市贛江西岸。是一座風水景觀塔,系明萬歷年間(1573~1620)都御史謝杰所建。塔下舊有玉虹橋,塔因此而得名,又因塔身刷有白灰,故俗稱白塔。此塔六面九級,青磚塔身,底部設有紅石須彌座,高30米,塔磚上多處可見"萬歷寶塔"的銘文。此塔結(jié)構(gòu)為壁內(nèi)折上式,外墻采光窗與內(nèi)外壁之中的梯道巧妙地相互對應,便于采光,為明代磚塔的佳作。?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城內(nèi)西津路田螺嶺巷口。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一棟嶺南風格的建筑,屋面的主體部分采用石灣所產(chǎn)的琉璃瓦蓋面,山墻以曲線形的弓式山墻為主,構(gòu)件多采用拋光的雕花青石,十分雅致,別具一格。廣東會館還是革命紀念地。1926年11月,贛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清代,贛州城內(nèi)還有山西、陜西、安徽、福建、吉安、南臨等會館。?

虎崗"中華兒童新村"舊址

【虎崗"中華兒童新村"舊址】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贛州市東北郊,原為一片黃土崗。蔣經(jīng)國主政贛南時,于1943年6月在此創(chuàng)辦"中華兒童新村"。兒童新村依山臨江,建筑物錯落排列有1公里長,村中兒童最多時達1000多名,多為抗戰(zhàn)時期無家可歸的難童。1945年2月日寇進犯,贛州淪陷,兒童新村停辦。現(xiàn)保留有坊式山門、村公所、迎賓館、小會場、教室、宿舍和蔣經(jīng)國舊居。?

峰山

【峰山】位于贛州城南,主峰距市區(qū)10多公里。峰山古名崆峒山,由寶蓋峰、獅子巖、牛軛崠、玉屏峰、席帽峰、金標峰、丫髻崠等山峰組成,寶蓋峰最高,海拔1016米。峰山森林資源豐富,現(xiàn)已開辟為風景游覽區(qū)、森林公園,有公路直通山頂,主要景點有獅子巖、寶蓋峰、石角龍?zhí)镀俨肌⑻熳拥叵扇嗽熳质毶w峰石城、玉屏峰崆峒精舍遺址、單橋滴水寨等。獅子巖建有峰山別墅及配套的景觀建筑。?

贛州公園

【贛州公園】位于城區(qū)中心,總面積3公頃。明清時期為道署衙門。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東建甓園。乾隆二十四年(1759)累土為山,取名豐臺。舊有甓園12景、豐臺10景。1933年辟為贛州公園。現(xiàn)今公園東南部有動物園、山茶杜鵑園,東北部有廣場草坪、盆景園,西南部有鏡湖、長廊。整個公園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涼亭、畫廊、碧池、修竹裝點宜人。鏡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兩水榭,曲廊回檻相通,假山疊石依托,水光山色,獨成天地

另外還有寶葫蘆農(nóng)莊

2. 贛州千年古城

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地理位置優(yōu)越 。

學院座落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贛州。贛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是近代中國革命? ?紅土地,是我國客家人最大的居住地,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贛粵高速、蓉廈高速和京九鐵路穿城而過,便捷的交通和秀麗的風光,使這個國家級優(yōu)秀旅游城市成了國內(nèi)外游客們的游覽勝地。

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 學院里草木蔥蘢,綠樹成蔭,植物芬芳,鳥語花香,植被覆蓋率達89.2%,素以“花園學府、綠色搖藍”享譽四方,多年來一直被列為“江西省園林化單位”,更是首批“全國綠化模范單位”之一。清幽的環(huán)境成為學子們的求學圣地。

3. 江西贛州歷史遺址

全市主要風景名勝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贛州;   【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通天巖風景名勝區(qū)   【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寶葫蘆農(nóng)莊   【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蘇維埃革命遺址群、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巖石窟、贛州古城墻、龍南客家圍屋;   【國家級森林公園7個】:安遠三百山、寧都翠微峰、大余梅關(guān)——丫山、崇義陽嶺、上猶五指峰、上猶陡水湖、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安遠三百山;   【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處】:崇義陽嶺、崇義齊云山、石城贛江源;   【省級風景名勝區(qū)8處】:贛州通天巖、寧都翠微峰、瑞金羅漢巖、大余梅關(guān)古驛道、上猶陡水湖、崇義聶都溶洞、會昌漢仙巖、龍南小武當山;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大圣寺塔 、慈云塔、玉虹塔、七里鎮(zhèn)窯遺址、贛州文廟、大寶光塔、羅田巖摩崖石刻、水頭步蟾坊、中共贛南省委舊址、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舊址、朱華塔、"水鎮(zhèn)江南"題額、中央江西省委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舊址、江西省軍區(qū)(含紅軍檢閱臺)舊址、長岡鄉(xiāng)調(diào)查舊址、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qū)舊址、山堂古窯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朗際節(jié)孝坊、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黃陂會議"舊址、小布中共蘇區(qū)中央局舊址、洋溪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大柏地戰(zhàn)斗舊址.還有新開發(fā)的景區(qū):興國蘇區(qū)干部好作風紀念館.   市內(nèi)著名的自然景觀,主要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guān)古驛道。三百山為東江源頭,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fā)源地,現(xiàn)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了香港同胞到祖國內(nèi)地旅游的景點。九連山是我國中亞熱帶緣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動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江西省的重點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秦、唐的梅關(guān)古驛道,是我國古代溝通南北往來的交道要道。此外,還有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fā)價值的旅游資源。

4. 贛州古城在什么地方

文清路最熱鬧

文清路 是江西省贛州市古城區(qū)一條聞名遐邇的縱貫市中部的主干街道,長約一千余米,是解放前至當今贛州市的主要商業(yè)街,是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之一,被譽為贛州的“王府井”、“南京路”。

從南門口進入文清路,有紅旗大道、人民巷、青年路、厚德路、武學巷、大公路、洪城巷、南京路、北京路等數(shù)十條大街小巷與之交匯相連,如佛所謂“贛州文清路,模特滿大街,豪車如流水,摩人擠掉鞋”。正是今天贛州文清路極盡繁華的真實寫照。

5. 贛州古城遺址簡介

八境臺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征。今臺高三層,仿古建筑,全臺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飛檐斗拱,畫梁朱柱,? ??偉壯麗。據(jù)史載,原臺為石樓,為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孫。他鑒于“州城歲為水嚙,東北尤易墊圮”,于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將土城修葺成磚石城,建城樓于其上。

6. 贛州宋代古城遺址

江南宋城,江西贛州古城

贛州三面環(huán)水,整個城市被章江、貢江兩條江水所環(huán)抱,章貢二江在贛州合流為贛江,贛州的“贛”因此而得名。贛江流經(jīng)江西省內(nèi),是長江主要支流之一,贛也是江西的簡稱。

贛州城歷史悠久,繁榮于兩宋時期。宋代贛州“商賈如云”、“貨物如雨”,成為當時全國36座大城市之一。時至今日,贛州老城區(qū)仍舊保持著宋代的城市布局以及眾多的宋代文史古跡。“一座贛州城,整部宋代史”,贛州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之一,被專家學者稱為“宋城博物館”,故有“江南宋城”之譽。

贛州古城墻是我國唯一的宋代磚城,城墻平均高7米,現(xiàn)存城墻從東門經(jīng)八境臺到西門全長3600多米。墻體上保留有宋元明清至民國時期數(shù)以萬計的銘文城磚,已知有521種,年代最早的為北宋熙寧二年(1069)。整個城池開有西津門、鎮(zhèn)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涌金門5座城門。

西津門始建于宋,先建筑為民國時期所建。

涌金門,始建于東晉永和五年(349),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用磚面修筑。現(xiàn)為1994年重建。

建春門。宋乾道年間已在臨近建春門處建浮橋,也被稱之為建春門浮橋。橋面長400余米,連接著貢江的兩岸,由33組船只,橋板用繩索相連,水底用鐵錨固定,沿用了近900年至今仍在使用。

走進宋城公園,八境臺建于宋代古城墻上。北宋嘉祐年間,孔宗翰(山東曲阜人,孔子第46代孫)任虔州(贛州古稱)知州時,始用磚石包砌贛州城墻,并筑觀景樓臺于章江、貢江兩江合流處。(孔宗翰和八境臺)

孔離任后將其所繪“虔州八境圖”請?zhí)K軾即圖題詩。蘇東坡“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燦然而笑,然而嘆矣。乃作詩八首,題之于圖上”。紹圣元年(1094),蘇東坡貶官嶺南路經(jīng)贛州時,曾親臨八境臺,遂補作后序一篇。此為中國八景文化的發(fā)祥發(fā)軔地。現(xiàn)八境臺為1987年重建。

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qū)與八境臺公園相接。郁孤臺位于贛州老城區(qū)西北的賀蘭山巔,始建于唐代,因樹木蔥郁,山勢孤獨而得名。自唐宋至今的千年更迭中,郁孤臺一直都是官署衙門的所在地,也是贛州的公共中心,在歷史上先后存建府衙、皂蓋樓、愛蓮書院、軍門樓等眾多公共設施。

四賢坊為紀念宋代名人趙汴、周敦頤、劉彝、文天祥而立。坊下交衢四達。

軍門樓為府衙前建筑。

郁孤臺是贛州老城區(qū)的制高點,臺上建有3層高的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登上郁孤臺,可俯瞰贛州古城全景。

南宋詞人辛棄疾淳熙213年(1175-1176)在贛州任提點刑獄一職,留下千古絕唱“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郁孤臺從此名揚天下。

(辛棄疾和郁孤臺)

在八境臺和郁孤臺之間有一幢磚木結(jié)構(gòu)的俄式建筑,系蔣經(jīng)國先生舊居。1939-1946年蔣經(jīng)國主政贛南達7年之久。1940-1945年蔣經(jīng)國偕夫人子女一直居住于此。

(贛州蔣經(jīng)國舊居)

說到贛州,就不得不提到福壽溝。每當夏季暴雨襲來,我們常戲言到某某城市去看海,但是贛州的福壽溝作為古代城市建設中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城市排水、排污、排雨綜合工程,沿用了90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國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 代排水系統(tǒng)。

贛州古城區(qū)被章江、貢江環(huán)抱,三面臨水,雨季經(jīng)常出現(xiàn)內(nèi)澇。北宋著名的水利專家、贛州知軍劉彝規(guī)劃建造了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奇跡的地下排污系統(tǒng)——福壽溝。福壽溝與章江、貢江相通的12個水窗,可視江水的漲落而自行關(guān)啟,它和古城墻、古街道、古浮橋并稱為古代贛州城市建設的四大工程。

(宋水利專家、贛州知軍劉彝)

贛州文廟。在古代,每個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一座文廟。始建于北宋的贛州文廟是江西省規(guī)模最大、建筑形制等級最高的古代縣學校址。清乾隆元年(1736)知縣張照乘將縣學遷于此,縣學又為祭孔之場所,故又稱文廟。

如果是吃貨,宋城公園的“客家大院”和郁孤臺總有一處能滿足你的味蕾。

7. 贛州皇城遺址

一、南昌城區(qū)的建設史

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南昌老城,不大。東起現(xiàn)八一大道,北至現(xiàn)陽明路,西到贛江邊,南到現(xiàn)繩金塔。

南昌城始建于西漢初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據(jù)說是灌嬰筑豫章城,故又叫灌嬰城,但也有羅殊等多種造城說。

以后,南昌城的城建脈落不甚清楚。南昌老城雖然早就建立,但多是些易遭水淹水沖的土圍子,洪水沖垮了又再壘起來。只是后來,特別是唐、明兩朝才得重大建設。

唐初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第22子,分封在南昌,造滕王閣,于是產(chǎn)生了王勃的《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

到了晚唐,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定都金陵,從937年至976年,歷經(jīng)先主李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代,共39年。南唐最盛時有35州,地跨今江西全境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湖南一部,人口約500萬,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在五代亂世中“比年豐稔,兵食有余”。

955年至958年,后周三度進攻南唐,壽州一戰(zhàn),南唐軍隊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上表柴榮自請去年號,對后周稱臣,盡獻江北之地,請劃江為界。為避后周鋒芒,李璟把都城從金陵遷到洪州(南昌)。他任命大弟李景遂為洪州大都督,在南昌大興土木,修繕城墻,拓寬街道,營造宮殿,3年之后,終于完工。961年,李璟遷都洪州,稱南昌府,南昌成為南唐的國都。但是,李璟在南昌只呆了短短4個月,就死在南昌。繼任的唐后主李煜又把皇都遷回金陵,卻仍詔命林仁肇為南都留守兼南昌尹,即使在972年,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間計鳩殺林仁肇后,南昌作為南唐的南都,在建制上一直持續(xù)到976年南唐覆亡。這樣。除了那4個月,南昌作為南唐名義上的首都前后17年。

南唐中主李璟曾經(jīng)把南昌作為都城建設過一段,但那時亡國在即,城市建設多半圍著皇宮來。而且,經(jīng)過1000多年的時間沖刷,皇城的城墻、東湖邊的皇宮(長春殿)已蕩然無存,只留下東湖西岸有一條為李璟進城時開道的環(huán)湖路,叫“鳴鑾路”,現(xiàn)廣場附近有一個地地名叫“皇殿側(cè)”。

這段作為南唐首都的歷史時間雖短,卻留下深刻影響,除了南昌城的建設外,也推動南昌成為當時的“藝術(shù)之都”。李璟、李煜父子治國不行,卻酷愛藝術(shù),在南昌設立一批機構(gòu),廬山書院是當時的最高國家學術(shù)機構(gòu),翰林圖畫院是皇家畫院,集中了一批頂尖畫家,如:董源、巨然、貫休、徐熙、徐崇勛、徐崇嗣、徐崇矩、蔡潤、李頗、艾宣等[1]。南昌的藝術(shù)達到空前的繁榮,并為南昌植下扎實而深遠的文脈,以后八大山人、黃秋園、陶伯吾等藝術(shù)家無不傳承了這種文化基因。

到了明代,明代寧王封在南昌,南昌得以興修堤壩,疏浚洪水,磚砌的城墻和城門,老城的規(guī)模、格局才得定型。從明代那以后,除清康熙年間? ??建德勝門、廣潤門外,南昌的城門和城墻幾乎沒有再修建過。

二、南昌老城的城區(qū)格局和街巷肌理

南昌城處于贛江、撫河的交匯處,處于贛、撫兩河與鄱陽湖的結(jié)合部,江河環(huán)繞水相伴,半城江景半城湖,這樣的地理特點就造成南昌城水多、湖多、坡多,沙洲多。老南昌人掛在嘴上炫耀的有句話:“七門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說的就是舊時南昌的城區(qū)格局和地形地貌。

南昌老城圖

據(jù)說,南昌老城到明朝的時候,才像模像樣像個城,城墻是磚砌的,城門有了七個。為什么是七個城門?有一種說法是寧王的緣故。《周禮》規(guī)定,皇帝享九鼎(就是八菜一湯),王享七鼎(六菜一湯),士大夫五鼎至三鼎。帝都對應有九個城門,如北京,除外城和皇城,內(nèi)城的城門是九個。“九門提督”就是負責九個城門的安全、保衛(wèi)京城的城防司令。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說是有十個城門,但清波門是個排水涵洞,沒有守衛(wèi),實際上還是九門。南昌在明代是寧王封地,是個王城,故有七個城門。對于這種說法,有些歷史學家并不認同,但是,南昌的七個城門是存在的,南昌人對“七門”還有很深的情感。這七座城門是:

1、進賢門,在今永叔路、雩都街(系馬樁)、繩金塔街交匯處。城門外農(nóng)田菜地多、墳山墓地多,從早至晚,運肥挑菜的、送葬掃墓的,川流不息。故有“挑桶賣菜進賢門”、“哭哭啼啼進賢門”之俗諺。此門原名撫州門,王守仁發(fā)兵平叛,就是從撫州門進南昌的,平叛后撫州門改名“進賢門”,賢者由此進城。

南昌繩金塔

2、永和門,又名澹臺門、壇頭門,位于今八一大道、疊山路、南京西路的交匯處。當年這一帶人煙稀少,地處荒僻,故有“冷壇社廟壇頭門”的俗諺。城門內(nèi)設有仙人黃紫庭臺壇,洪水泛濫時節(jié),道士便登壇作法,鎮(zhèn)壓水患,為民祈福,故有“登壇作法壇頭門”的俗諺。王陽明平叛后改名永和門。為什么叫“澹臺門”?澹臺滅明是孔子的學生,字子羽,魯國人,比孔子小39歲,體態(tài)和相貌丑陋。孔子認為他資質(zhì)低下,不會成才。澹臺滅明學識淵博,德行高尚,想想看,春秋時期的江西、南昌,是多么荒涼艱苦,可澹臺卻來到這里辦學,傳播孔子的思想,在南方播下文明的種子,在北方也傳開良好的名聲。孔子聽了,很感慨,自我檢討,說:我憑語言看人,結(jié)果看錯了宰予;我憑長相看人,結(jié)果看錯了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羽”就是澹臺滅明,而“宰予”也是孔子的學生,利口善辯,能說會道,孔子對他的印象很好,后來發(fā)現(xiàn)他不仁又懶,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氣得說朽木不可雕也。澹臺滅明死后就葬在今南昌二中校園內(nèi)。為了紀念他,他墳墓附近的城門就命名為“澹臺門”了。

3、順化門,位于八一大道、孺子路的交匯處,城門附近有羊子巷、金盤路,是當年進出城的主要通道。傳說建造城門時,掘得一尊琉璃佛像,故又名琉璃門。城外有練兵的大校場,故有“刀槍劍戟琉璃門”之俗諺。平定寧王叛亂后,在大校場召集萬民訓話,要求大家做有教化的順民,城門改名順化門。

4、德勝門,原名望云門,位于老城最北端,在今勝利路北端,城門外即今八一大橋,城門外的右側(cè)原有一片寬闊的沙地,舊時作為刑場之用,故有“殺人放火德勝門”、“兇神惡煞德勝門”的俗諺。王陽明在樵舍與朱宸濠展開戰(zhàn)斗,得勝后就是從德勝門進入南昌的,故有“將軍凱旋德勝門”之說,陽明路也因此而得名。60年代 初,郭沫若來南昌觀看贛江風光,吟哦到:“八一大橋八一路,東風萬里贛江邊”,說的就是這一帶的風景。

5、惠民門,在今船山路與南浦路(原普賢寺街)交匯處,又名寺福門,因為門內(nèi)有水災后向災民施舍糧食的惠民倉,又有普賢寺。老南昌城里有三座名剎:佑民寺、圓通寺和普賢寺。南昌人的三件寶:除了佑民寺的大銅佛外,鐵像和銅鐘都是普賢寺的。“寺福門”就來自普賢寺和惠民倉的合稱。燒香拜佛的,運糧送貨的,各地的貨船都是經(jīng)撫河在此門上岸,絡繹不絕,因此有“千船萬帆惠民門”和“燒香拜佛寺福門”之俗諺。

6、廣潤門,又名柴步門、橋(翹)步門、廣貨門。位于今船山路、棋盤街、直沖巷的交叉處。錢、鹽、糧、布等各式商店鱗次櫛比,云集在城門附近的棉花市、帶子巷、塘塍上一帶,是四方貨物的集散地,鐵柱萬壽宮也在附近,推車的、挑擔的商賈小販川流不息,故有“推進涌出廣潤門”的俗諺。

7、章江門,又名古昌門,位于老城最西端,在今章江路西端和榕門路的交匯處,今省教育出版社的位置。“章江曉渡”就是指章江門外贛江之濱的景色,此處江面寬闊,江水平緩,沙洲點點,飛鷗翔集,秋水長天,景色宜人。城門邊上就是南昌最高行政長官藩臺的官署,城外不遠處便是滕王閣。滕王閣前建有“接官亭”,往來官員都在此上岸或登船,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門”之說。

南昌城的這七座城門有三座位于贛江邊上,即章江、廣潤、惠民三個城門的外面均有渡口,以章江門外的碼頭為最大,廣潤、惠民二門外為原撫河支流匯入贛江處的渡口。

“九洲”包括:新洲、潮王洲(朝陽洲)、大洲(并入潮王洲)、打纜洲、楊家洲、新添洲、黃泥洲、黃牛洲(并入黃泥洲)、里洲(現(xiàn)已填河成陸)。

“十八坡”包括:傅家坡(今傅家坡巷)。鳳凰坡(位于今中山路西端,現(xiàn)鳳凰坡小學西側(cè))。駱家坡(廣外茅竹架附近)。戴家坡(今戴家巷)。十家坡(今十字街)。總鎮(zhèn)坡(位于中山路西段,今鐵街東端的戲服店地段)。鐵樹坡(今十字街)。十八坡(今前進路中部)。槐樹坡(后改名槐樹巷,今鄧家巷)。帥家坡(今愛國路)。樂家坡(今高家巷,在滕王閣對面)。秥石坡(今犁頭嘴街,位于廣外)。金雞坡(位于廣場東路、金盤路一帶,旁邊有坡頭街)。桃樹坡(位于象山南路、六眼井以南,都司前街口)。躍龍坡(位于象山南路、高橋南頭,今附近有高橋商場)。灌木坡(位于蓼洲街附近,今街名為“坡頭上”)。煤炭坡(在今煤炭街)。黃泥坡(在塘塍上)。

南昌城內(nèi)在東漢時期原本就只有一個湖:東太湖。湖面約13公頃。原和贛江連通,《水經(jīng)注》:“東太湖,十里二百六十六步,北與城齊,水至清深,魚甚甘美,南緣回折至南塘(艾溪湖東),通章江(贛江古稱)。”南昌歷史上水患多,老漲水,每逢漲水,贛江水便涌入東太湖,東太湖就泛濫成災。上個世紀50、60年代,南昌市區(qū)的人還坐腳盆在街道上劃水。于是,人們便把贛江與東太湖分隔開來,以斷絕水患,東太湖就成了城內(nèi)湖[2]。

東太湖成為城內(nèi)湖之后,湖面上又陸續(xù)建了三座橋,即三道橋、狀元橋、靈應橋,一個東湖也就分隔成四個湖:

799年(唐貞元十五年),東湖上建了第一座橋,洪恩橋,就是今中山路三道橋,將東湖的西南邊一部分隔出去,稱為西湖。

1619年(明萬歷四十七年),東湖上建了第二橋,廣濟橋。后來,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贛州大庾人戴衢亨在多次試舉都名落孫山后,仍不懈努力, 最終考上了狀元。廣濟橋也就改名叫狀元橋。

同年,也在1619年,在水觀音亭附近又建了第三座橋,靈應橋。這樣,靈應橋北邊的湖面叫北湖,橋的南邊的叫南湖,狀元橋南邊的水面,也就是原有東湖剩下的湖面仍然叫東湖。至此,南昌城內(nèi)的一個東太湖演變成西湖、東湖、南湖和北湖四個湖。

有人問啦,明明是四湖呀,怎么說“三湖九津通贛鄱”呢?可能這 “九津”和“三湖”都是虛指,說南昌城的碼頭多,湖泊多,而這些湖泊都是與贛江相通的,不說別的,就說鐵柱萬壽宮的那口井,也是與贛江水相通的。

現(xiàn)在,城墻沒有了,城門都不在了,坡呀,洲呀,湖呀,許多也變化了,也沒有必要恢復,但注意保住地名,保持記憶,留下鄉(xiāng)愁。

三、南昌老城的興衰發(fā)展

南昌城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火。

明初陳友諒40萬軍隊打南昌,雖然久攻不下,并終敗于鄱陽湖,但南昌城也遭受極大破壞。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第四代寧王朱宸濠反叛,進軍南京,一路下九江,占南康(今星子),正在攻打安慶之時,王陽明攻占南昌,迫使朱宸濠回師與之交戰(zhàn),僅43天,寧王兵敗。滕王閣在這場戰(zhàn)亂中遭到破壞。

1648年(清順治五年)3月15日,清軍圍攻南昌。明將金聲恒、王得仁為了守城,放火燒毀民房1000余家,滕王閣亦付之一炬。10月,清兵用紅衣大炮轟開南昌城城墻,城破。清兵涌入,開始在東湖屠城。金聲恒身中兩箭,投入帥府花池自盡,王得仁左突右沖地殺到德勝門,殺敵數(shù)百,最后被俘后被殺于德勝門外。江西新建人徐世溥(1608-1657)曾寫《江變紀略》,記錄了當時的血腥與殘暴。

1853年,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軍賴漢英攻打南昌,城墻高大堅固,清兵死守,圍城93天都未能破城。賴漢英燒毀滕王閣,用地雷炸毀城墻和德勝,仍然沒有攻入南昌城。

1926年,北伐軍進軍南昌,守城的北洋軍閥鄧如琢、岳思寅為阻止北伐軍入城,下令在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一帶民房縱火,大火燒了三日,滕王閣在這次大火中又被燒毀。

國民革命軍進駐南昌,正式設立南昌市,從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開始改建舊城。國民黨南昌市長伍毓拆城墻修環(huán)城公路,南昌城墻、城門全部拆除,在原城墻地基上改建的馬路走向大致是今沿江路、永叔路、船山路、榕門路、陽明路和八一大道。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昌市區(qū)。省長邵式平一進城,就指出南昌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必須及早研究城市建設問題。1949年年底,南昌市建設研究會成立。1950年7月30日,改組為南昌市城市建設委員會,邵式平任主任。1951年8月1日,南昌城的八一大道開工,到19點55年竣工。

八一大道及建筑反映了建國后南昌的城建成就,代表了那個火紅年代的集體記憶。在那個時候南昌的八一大道就60米寬,在全國很有影響。當年全國號稱有“三條半路”:北京的

8. 贛州古城介紹

贛州城已逐漸形成了 “三龍匯三潭、三水繞三山”的山水格局,山水格局最能代表贛州城市特色與文化內(nèi)涵;

三水繞三山:章江、貢江、贛江,羅霄山脈、武夷山脈、九連山脈;

三龍匯三潭:三條龍mai分別是來自于武夷山脈、羅霄山脈和九連山脈,這三條龍mai分別落于儲潭、歐潭

和汶潭。

9. 贛州古城墻遺址

通天巖 Tongtian Yan 位于市區(qū)西北10公里水西鄉(xiāng)境內(nèi)。由紅砂巖石山組成。多天然巖洞。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1966年8月改名勞動巖;1979年復名通天巖。長1.22公里,寬0.99公里。總面積1200畝。主要由通天巖、? ??微巖、同心巖、忘歸巖、群玉閣五個景點組成。巖深谷邃,樹木參天,風景優(yōu)雅。為贛南著名避暑勝地。崖壁有石刻造像348尊,石龕279座,題刻124品。石刻造像均佛教題材,多北宋年間作品,其中翠微巖部分雕刻頗類隋唐風格。摩巖題記以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最早。明代王陽明巖壁題詩后,游人依韻唱和暑尤多。造像和題記不僅保存了大量地方文史資料,而且刻工精致,是古代書法藝術(shù)珍品,亦是全省著名藝術(shù)寶庫之一。1957年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點。1988年1月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年間邑人陽孝本曾隱居于此。郡守林顏題名玉巖。蘇軾貶官嶺南,過虔州,會陽于此,并贈詩題贊。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在此講學。海拔193米之太和山巔,原有元帝閣,1963年重建,名望江亭,田漢題額為“群玉閣”。   慈云塔 Ciyun Ta 位于市區(qū)東部,厚德路東段北側(cè)。舊名瞻云塔,因在原慈云寺內(nèi),又名慈云寺塔、舍利塔,清代曾易名雁塔。塔身磚砌,九級六面,高39.4米。塔基每面寬7.9米,高1.2米。塔座每面寬7.4米,高3.25米。壺門,門首天花飾有藻井。各層為平座。設門、窗或佛龕,外環(huán)木構(gòu)出檐回廊。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階梯登臨塔頂,可覽市匹全景。府、縣志記載,建于唐初,文物部門鑒定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所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外回廊毀于火。1957年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重修。   文廟 Wen Miao 在市區(qū)東部,厚德路小學校內(nèi)。即舊縣學。唐為紫極觀。宋祥符年間(1008—1016年)改紫極觀為大中祥符宮,后廢。1049—1053年,知縣王希始于大中祥符宮故址創(chuàng)建成縣學,后屢經(jīng)建廢遷徙。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縣張照乘復遷縣學于此,俗稱文廟。總平面布置為四合院式,原占地約3.6萬平方米,現(xiàn)占地9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經(jīng)閣、文昌宮、明倫堂以及東西兩廂試場。大成殿面闊五間,深進三間,周以寬大副階,朱紅柱,歇山重檐,琉璃瓦面,宏偉壯觀。是全省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校址之一。原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點,1987年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贛州古城墻 Ganzhou Guchengqiang 位于市區(qū)北部章、貢二江岸邊。東晉永和五年(公元349年)高琰始筑土城墻,設8門。后梁盧光稠擴東、南、西三隅,增設5門,并于南部城墻上筑拜將臺。宋嘉 四年(1059年)州守孔宗翰將東北隅臨界江部分 以石,冶鐵固之,并筑八境臺與拜將臺南北對峙。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增筑城垛,嘉定十七年(1208年)于東、南、西三面開筑護城壕。明正德六年(1511年)大規(guī)模修葺后,周長13華里,高約3丈,寬丈余。上建警鋪63個,雉堞4952個。東、南、西三面引水為壕,護城壕全長937丈,寬約13丈,并塞永平、后津、朝天、永通、貢川、安教、巽川7門,開百勝、鎮(zhèn)南、興賢、西津、建春、涌金6門,其中百勝、鎮(zhèn)南二門外設吊橋。后屢經(jīng)修葺,保存完整。1958年擴建立市區(qū),拆去東、南、西部分。現(xiàn)存沿江部分,長約3.5千米,寬約5米,平均高7米,具有防洪作用,是我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墻。原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點,1987年列為省文物單位。   皇城遺址 Huangcheng Yizhi 位于市區(qū)北部,建國路北段東側(cè)。原范圍大至為今贛州電影院以北一帶,現(xiàn)存城墻一段長約30米,高約2米,寬6—8米,磚石結(jié)構(gòu)。建筑時間志書上說法不一:一說隋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林士宏據(jù)虔州,僭號楚,稱皇帝,? ??皇城;一說后梁時盧光稠據(jù)虔州欲稱王,遂建皇城;一說因明末唐王欲駐贛而建。

Hash:9c9e66cbc72b977d20d097cb5115c1a8fdb2f88b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