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尋找白沙這座宗祠的前世今生

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

▲視頻來源: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江氏宗族歷史源遠流長,宗支繁盛,堂號頗多。其中,有一支以“濟陽”為堂號的江氏主流宗系,是唐玄宗李隆基欽定為國之樑柱的二十六姓之一,世亦稱其為“濟陽江”。

▲(俯瞰宗祠)

閩侯白沙鎮(zhèn)上寨村的阜宅江氏一族,既是由“濟陽江”分衍而出的一個支派。其宗祠的堂前,至今尚掛著一幅“濟陽振家聲喜繼代謙恭知禮貌,阜宅錦世澤欣當今少長重文明”的楹聯(lián)和“濟水流芳”的匾額,以示不忘祖先的傳承和源流。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白沙鎮(zhèn)上寨村 的阜宅江氏宗祠,了解這座祠堂和江氏家族的前世今生。

肇基衍派

子孫繁盛遍及海內外

關于濟陽堂號的始源,有兩說。有說夏朝時,江氏先祖助少康中興,功封“濟陽伯”,為江氏有濟陽堂號之始;也有言道,春秋時,周天子冊封的江國為楚國所滅后,宗室子孫避居濟陽郡,遂以濟陽為堂號。

▲(“忠孝”乃是阜宅江氏家族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林明秋/攝)

“阜宅江氏的先祖系河南相州彰德府人,正是濟陽江的子孫,他到閩地任職,寄寓白沙官園莊,其子孫世居侯官縣31都,始終單脈獨傳,人丁單薄,直到阜宅江氏始祖江天明的出生,這一切方才有了轉機。”阜宅江氏宗親江述渠說。

▲(宗祠前的小院埕鋪的還是當年的石板?林明秋/攝)

江述渠告訴記者,江天明出生于元仁宗皇慶年間,族譜記載其天性聰穎、自幼時就有壯大、昌盛家族的志向。成年后,江天明有感于祖居的土地貧瘠、難以發(fā)展,遂遷居到今上寨村阜宅,于此繁衍。由于阜宅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江天明一家的日子漸漸富足,生活的改善,讓子嗣艱難的窘境得到“破解”。江天明一生撫育了三子,長子江德益遷洋里、次子江德恭守阜宅、三子江德音居長樂;這三支后裔又衍生出眾多支派,凡700余年間,其子孫傳28世,遍布海內外,達到2萬多人。

▲(清朝時,阜宅江氏耕讀傳家,勤于治學、人才輩出,有江正超、江有本、江志鵬、江鴻升等四位宗親高中進士)

此后,阜宅江氏詩書繼世、耕讀傳家,勤于治學、文風鼎盛,歷代人才輩出。清朝時,有江正超、江有本、江志鵬、江鴻升四位宗親高中進士。民國時,宗親江畬經(jīng)曾由北洋政府委派,擔任過福建省民政長,主政八閩。新中國成立后,江氏宗親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江氏宗親們陸續(xù)走出大山,為國家建設貢獻了力量。

▲(宗祠大門右側有清乾隆丙辰科進士江正超的牌匾和泥塑人像)

建祠立規(guī)

習俗流傳綿延兩百載

阜宅江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當時,阜宅江氏第十三世孫江之浩為族長,他聚集族人商議以祖屋改建宗祠,歷時數(shù)年建成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宗祠。祠堂建成后,作為族長的江之浩,率領族人將諸位先祖的神主牌位奉入新修建的宗祠內,并提議革除喪葬繁文,訂立祠規(guī)。這些都是江之浩首倡,故而他在阜宅江氏歷代族長中,是一個承先啟后的人物。

▲(宗祠正廳)

▲(祠堂的橫梁上雕有精美的花卉圖案,個個栩栩如生,寓意“花開富貴”?林明秋/攝)

“祠規(guī)中有一條特別有趣,提到若族人犯不尊長輩的錯,必須跪在殿中的石頭上一夜以示懲戒,此懲戒石至今猶存!”江述渠笑著說。他告訴記者,此外江之浩還提議,族人們一起向宗祠奉獻田產(chǎn)、財物,用以支撐宗祠的日常花銷用度,同時定于上元、冬至兩節(jié)備禮致祭,子孫們飲福受胙。

▲(至今猶存的懲戒石)

▲(祠堂天井)

古人“事死如事生”,為逝者擺設的供品非常豐富,有酒有肉有果盤,祭奠之后當場吃掉、喝掉,意為“飲福”,飽含給逝者的親屬帶來福氣的期許。這不僅是一種民間習俗,也是歷朝歷代采用的重要禮儀,且更為隆重、更為儀式化,名曰“飲福受胙”。明清皇帝在祭天、祭地、祭孔等重大祭祀場合,都有此程序,必不可少。“‘飲福’就是喝酒,‘受胙’就是吃肉,這個程序分兩步,一般是‘飲福’‘受胙’分開進行,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我宗族對此很重視,‘飲福受胙’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江述渠說。

▲(祭祀堂)

據(jù)說,到了民國時,江氏宗祠擁有祭田百余畝,還有大片的林地,所生產(chǎn)的資源足以支撐祠堂日常的修繕和兩節(jié)祭奠。

背山望溪

風景獨好后人護“遺產(chǎn)”

走進江氏祠堂,只見祠堂前有這樣一幅楹聯(lián),書曰:源遠流長半畝池塘來活水,根深葉茂千年松檜挺新枝。這幅楹聯(lián)據(jù)說是江氏宗親江克見所撰,表達了對宗族發(fā)展的美好愿景。

▲(江氏宗祠內的一副楹聯(lián),揭示了其宗族的來源和對子孫修身處世的殷切希冀)

江氏宗祠背山臨溪,環(huán)境優(yōu)美,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門前有對抱鼓石,系依照舊時縣衙門前的抱鼓石仿照而來;宗祠面積之大,歷史之悠久,在福州城西門外諸多祠堂中也是首屈一指。祠堂周邊有四山環(huán)抱,層峰疊翠、氣勢磅礴;亦有溪澗在前,流水涓涓、清澈可人。青山綠水、遠離喧囂,風景獨好!

▲(祠堂周邊有四山環(huán)抱,一片沃野,亦有溪澗在前,青山綠水、遠離喧囂,風景獨好)

宗祠創(chuàng)建后,經(jīng)歷近240年的時光“侵蝕”和歷代的風雨摧殘,以至于“墻垣剝落、木柱腐朽”。為了保護先祖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上個世紀90年代,經(jīng)過江氏族親的共同商議,成立了宗祠修繕理事會,著手對宗祠進行修復,在1995年落成。

▲(宗祠重修時,洋里鄉(xiāng)支系宗親贈送的牌匾)

“祠堂內神主龕原來供奉了阜宅江氏始祖江天明以下一脈宗支牌位百余塊,進士、文魁、武魁等匾額十數(shù)面,可惜于1958年間,因為一場大火而被付之一炬,現(xiàn)在我們正在努力逐步修復中。”江述渠如是說。

▲(六子祠)

采訪中,記者沿著宗祠右側拾級而上,和宗祠相鄰處有一座三開間小屋,內有供奉宋代六位賢人的“六子祠”,舊時是江氏子弟讀書之所在,而今是村民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祠堂前有一水塘,喚作“半月池”,泉水長涌、終年不干涸;半月池邊尚有一古井,為傳說中的七星井之一,曾經(jīng)因為修路被填埋,今已重新疏浚,這些皆是江氏族人保護先祖文化遺產(chǎn)的象征和努力。

猜你喜歡

◎“解密”閩侯這個全國文明村的文明密碼……

◎稅務藍+紅馬甲=?閩侯稅花告訴你

◎直擊現(xiàn)場!閩侯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陸續(xù)開展核酸檢測應急演練

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林若野/文 郭城/攝制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王立強拍攝

編輯:潘杰 林丹(小)

校對:林燁 宋桂瑱

審核:倪心昕

監(jiān)制:謝永杰

點擊下方“在看”,給我鼓勵

Hash:6481087a7968854683bba25a44d86e6b970de89b

聲明:此文由 地鐵上的移動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