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不一樣的清徐寶梵寺

十幾年以前,與老伴到清徐探訪古跡。中午到了東于村。尋找到了寶梵寺,寺廟將軍把門。詢問村民,告知拿鑰匙的管理員今天家中辦事,在大門外看了看,只好返身離去。

2019年清明前,與二哥、二嫂、姐姐來到了寶梵寺。進得寺門,一片空地,寺廟的山門與戲臺都被圍墻圍在一個寬闊的大院里。寺廟山門對面是一座卷棚頂戲臺,高約一米以上,四根石柱上鐫刻兩副對聯(lián)。分別為“紅袖影飄綠樹月,素笛響遏碧云天”。“云外宮商飄帝闕,閣中歌舞獻仙音”。

這座戲臺最吸引人的是兩側影壁上的磚雕。以整枝葡萄為主線條,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看著就給人以喜獲豐收之感。葡萄周圍還配有日、月、山、水圖案。

百度這樣介紹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原產(chǎn)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約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我國種植葡萄歷史有2000多年了,《周禮·地宮》稱“蒲桃”。

清徐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時空分布良好,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適宜種植葡萄。有著栽培葡萄的悠久傳統(tǒng)。唐代山西詩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劉禹錫有“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的詩,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曾經(jīng)來到太原,在他的游記中寫到:“太原一帶有許多葡萄園,釀造許多酒,從太原販運到全省各地銷售。”

清徐葡萄歷來就是太原市特產(chǎn),2013年獲得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年產(chǎn)量接近三萬噸。寶梵寺在磚雕上選擇了最能代表清徐特色的葡萄。戲臺上的磚雕當?shù)乇环Q為一本萬利(粒)圖。取葡萄多粒、多子而寓意多子多孫。表達普通百姓心中期盼家族興旺、綿延不斷、福祿雙全的美好愿望。傳統(tǒng)文化中用水果來寓意吉祥的雕塑很普遍,但葡萄作為雕塑的主角極為罕見。我曾在介休的后土廟中看到過葡萄的琉璃裝飾,已經(jīng)是琉璃中的珍稀之作。陽曲的歸朝村,曾有一座葡萄照壁,當時被民俗學者稱為“稀有”,其所在的院落亦被稱為“葡萄院”。而寶梵寺則直接將葡萄作為主題,占據(jù)了整座影壁的絕大部分,日月山川成為陪襯的圖案。這種突出清徐地方特色的做法,體現(xiàn)了當時清徐先民的構想和思維,確實是敢為天下先了。

返身進入山門,兩尊威風凜凜的哼、哈二將分別站立兩邊。塑像體魄健壯,上身裸露,威武兇猛。跨出山門殿進入大院,首先是一個玻璃罩罩著的“寶林禪院新公塔銘”。碑文記載,寶梵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經(jīng)香火鼎盛,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緒十八年重建。不同于寺廟建筑的傳統(tǒng)做法,中軸線上的彌勒殿不是與山門和大雄寶殿對稱的建筑形制,而是一座類似于過廳的,尺寸只有一間的殿宇,像一頂轎子停在院中。內(nèi)供袒胸露腹的彌勒佛,笑看世間百態(tài)。

轎子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交通工具。原名“輿”,是對轎子和車的統(tǒng)稱。最早記載見司馬遷的《史記》,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有轎子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質(zhì)肩輿,經(jīng)復原后還可以看出原來面貌,這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存世最早的轎子實物。有專家考證,《尚書·益稷》中記述大禹治水時,說“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所謂“四載”就是“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而所謂“欙”就是原始的轎子。照這種說法,轎子在我國就有近四千年的歷史了。在官方的正史中,每個朝代都有一個詳細的《輿服志》。對于轎子和官員的服裝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

歷史上,唐代轎子只供皇室貴族和行動不便的人使用。大多數(shù)人沒有資格乘,官員就是宰相也是騎馬上班。宋代轎子在社會各個階層流行,宋太宗曾經(jīng)下旨“非品官不得乘暖轎”。宋高宗趙構南渡后廢除乘轎的有關禁令,自此轎子發(fā)展到民間,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明朝朱元璋為避免天下太平后出現(xiàn)懶惰現(xiàn)象,曾規(guī)定文武大臣必須騎馬,不許乘轎。明朝中后期才放寬了百官乘轎的限制,轎子成為排場和面子的象征,文武百官出門幾乎都乘轎。

清代由于以弓馬得天下,所以清初為了保持滿族人游牧民族的騎射傳統(tǒng),害怕王公大臣乘坐轎子慣了而享于安樂,因此規(guī)定不論滿漢文武,京官一律騎馬,不得乘轎。清中期更改了儀制,準許文職官員乘轎,制定了極為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滿漢官員規(guī)定了不同的標準。

位及清代文官第一的曾國藩就曾經(jīng)對自己的兒子為了坐轎子的事情大發(fā)雷霆。那時的普通小轎子花點錢就可以從轎行雇傭。但呢轎就有品級規(guī)定。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在家氣派地坐起了四抬大轎,有人告訴了曾國藩,曾國藩勃然大怒。

他寫信告訴兒子,自己當時辦團練的時候,是正二品侍郎虛銜,完全可以坐綠呢轎,然而他當時有孝在身,都嚴格要求自己,以葛巾布衣的形象出入各種場合。現(xiàn)在家中確實發(fā)達了,你們子侄怎么可以如此奢侈?并寫信告訴在家中管事的弟弟曾國潢,“即如四轎一事,家中坐者太多,聞紀澤亦坐四橋,此斷不可,弟曷不嚴加教責?”一個轎子牽連到了弟兄的責任,坐轎子的規(guī)矩可見一斑。

民間對于轎子,只有娶親時,可以乘坐喜轎、花轎,平常時間,轎子那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用品。清徐的百姓將這種對于轎子的看法帶到了春節(jié)和正月的社火活動中。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清徐鐵棍”,就好像一個八人抬的轎子,“轎夫”走的整齊、穩(wěn)當,沒有轎圍和轎頂?shù)摹稗I子”在轎夫有節(jié)奏的行走中,綁在上面的男女孩子隨著就會悠悠揚揚地搖擺起來。

寶梵寺在清代重建時,清徐的先民將百姓喜歡的彌勒佛所在的彌勒殿像一頂大轎一樣建在了寺院中央。突破了寺院建筑的規(guī)制,但由于彌勒殿與山門殿的距離要遠遠小于與大雄寶殿的距離,所以在山門殿出來,這座形似轎子的彌勒殿并沒有給人以突兀和擠壓的感覺,在拜過彌勒佛之后,兩步即可繞過這座殿宇向后走去。當離開這座彌勒殿時,在側面端詳,越發(fā)覺得這座彌勒殿像極了一座大轎,對于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憑空增加了幾分親切。

越過彌勒殿,就是建在一米高的臺基上面的大雄寶殿。正中佛壇上塑像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右側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左側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就是“橫三世佛”。在大雄寶殿左右各設偏殿,為東佛殿和西佛殿。挨著東西佛殿依次是東面為藥王祠,觀音殿、城隍祠,西面為純陽祠、地藏殿、土地祠。這些偏殿塑像比例接近真人,一比一的比例與世人相近,這在其他寺廟中也屬罕見。

在山西,晉中地區(qū)是一個多神崇拜比較濃厚的地域。地方文化習俗產(chǎn)生于這種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化沖撞、融合的過程。絕大多數(shù)人對多種宗教、多方神圣均有崇拜。人們既崇拜佛教中的佛、菩薩,也崇拜傳統(tǒng)的財神、門神、灶神、關帝、土地神、天地神,同時也建造大小廟宇表現(xiàn)對圣母、奶奶、三官、五道、王母、玉皇等神靈的崇拜。民間信仰是中國大多數(shù)人口的農(nóng)村民和一般民眾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復雜社會的宗教,但又不具有宗教的制度化。這種民間信仰在晉中表現(xiàn)為一個村莊廟宇眾多,大小不一。各有各的信眾,各有各的管轄范圍。

清徐的先民在寶梵寺的建造上,將這種地域性的民間信仰集中建造在了一個寺廟內(nèi)。藥王祠、城隍祠、純陽祠、土地祠與觀音殿、佛殿并列。在大雄寶殿的佛祖兩旁,是村莊的民間信仰。村民們的各種需求,各種時日的進香禱告,都可以在這座寺廟內(nèi)完成。村民們虔誠的心靈,讓各路神仙全部看的清清楚楚。相信這些神仙一定會理解凡夫俗子的心理,會隨時伸出援助的手。

怎么也沒有想到,在清徐,竟然有太原地區(qū)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而這座清代建筑,從建筑布局、建筑細部、神靈崇拜都突出了清徐的地方特色,更為杰出的是,這些清徐地方特色近乎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讓人在驚嘆之余,對于一百多年以前的清徐先民,心里充滿了敬意。

點擊下列文字鏈接,閱讀作者其他作品:

有著不尋常故事的太原長春觀

涌泉相報的晉陽先民

三國時代太原有位“廉政模范”

欠費換來的太原電燈公司

孫琨:1500年前太原有位“特異功能”者

太原城外,那個被百姓抹去的地名

孫琨:矛盾一生的晚唐太原能臣

不守常規(guī)的龍?zhí)鞆R

見證民族融合的王郭村

孫琨:文瀛湖,大順政權最后的刑場

太原九龍圣母告訴你,多子未必多福

孫琨:太原古代大詩人與考場作弊

晉陽的“皇帝培訓班”

孫琨:太原“晉光第一地”的謎團

太原古圓通寺與后小河放河燈

見證了盛唐輝煌的“花塔”

孫琨:因太原人而聞名的揚州石塔

孫琨:“捉刀”的始作俑者

孫琨:致諸葛亮街亭的太原郭氏

孫琨:天柱下的四朝皇室

孫琨:太原五龍祠傳奇

孫琨:中華第一都與二十四節(jié)氣

孫琨:太原獨有的關夫人殿

孫琨:龍興晉陽的小鮮肉與小人物

孫琨:太原特有的堯帝之母廟

孫琨:天外飛來的寨底“春秋學堂”

孫琨:開山裂石、橫空出世的太原大佛

孫琨:山西“宰相村”的奇葩狀元

孫琨:銅墻鐵壁砥洎城

孫琨:“實事求是、秉筆直書”的太原人

孫琨:天龍山,十二根金條的代價

孫琨:狄青,無法安穩(wěn)的“春臥”

孫琨:尋找太原愛國抗日的神父

孫琨:天龍山第一力士

孫琨:蒙山,那尊決定歷史進程的大佛

孫琨:太原皇廟,言行不一的教育見證

孫琨:清徐與《白鹿原

孫琨:松莊,因傅山而成為四百年前太原的“學術交流中心”

孫琨:奉圣寺,劫后重生的珍奇寺院

孫琨:李存孝,被冷落的五代第一猛將

孫琨:閻若璩,寂寞的清代漢學第一人

孫琨:柳跖峪,理想的地名

孫琨:龍山童子寺,留在異域的輝煌記憶

Hash:7512dc175412919097f6ee7e342c74e42e808d65

聲明:此文由 水蜜桃觀察煙火事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