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江南水鄉(xiāng)資料

導(dǎo)讀:江南水鄉(xiāng)資料 如何介紹江南地區(qū)? 江南風(fēng)景(詳細寫)

華立·江南水鄉(xiāng)位于極富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西溪風(fēng)景區(qū),占地面積420畝,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11萬多平方米,綠化率40%以上,建有由國內(nèi)著名大師設(shè)計的現(xiàn)代江南庭院別墅和聯(lián)排別墅400余戶。

園區(qū)內(nèi)具有較大規(guī)模景觀水系,傳承西溪風(fēng)景區(qū)獨特的地脈和文脈,濃縮江南傳統(tǒng)建筑精髓,滿足現(xiàn)代居住需求,將當(dāng)代生活與傳統(tǒng)建筑完美合璧,營造出一個極具文化品格的江南名園。

華立·江南水鄉(xiāng)建筑風(fēng)格簡約、雋永、院落布局原汁原味,景觀設(shè)計古意新做。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復(fù)興中國傳統(tǒng)建筑、傳統(tǒng)園林精神,重溫輝煌的民族情結(jié),再續(xù)中國花園的一生情緣。

如何介紹江南地區(qū)?

江南地區(qū)。。是韓國的江南區(qū)還是中國的江南啊 中國的江南 你可以從蘇州的園林作為代表 然后詳細的闡述江南風(fēng)景的秀麗以及文化底蘊。也可以從歷史的變遷來論述江南的變化。 當(dāng)然 也可以從人文上描述。

江南風(fēng)景(詳細寫)

江南,字面義為江之南面。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fā)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xiāng),區(qū)域大致為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區(qū),即鄱陽湖以東、下游長江以南地區(qū)。江南,它代表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就地域上講,江南無疑是自西晉以來中國經(jīng)濟最為繁榮的地區(qū)。但是,關(guān)于江南一詞的定義及其運用,自古及今,就從未統(tǒng)一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可否認(rèn),有著”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xiāng)“美名的蘇杭的確是江南的代表。鐵馬、秋風(fēng)、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這副對子,很有意味,與江南對應(yīng)者,不是江北而是塞北。它暗示了江南的和平,安逸,美好,因為與它相對是鐵馬(戰(zhàn)爭)、秋風(fēng)(肅殺,凋零,冬之將至)。 中國人形容某個地方富庶時,用的詞往往是“江南”,如“塞上江南”。[編輯本段]【江南定義】江南定義:普遍認(rèn)為分為廣義和狹義江南。【廣義的江南】廣義的江南:指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包括狹義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長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區(qū)。但福建有些地區(qū)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在古代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市的事。廣義的江南在現(xiàn)代也使用,比如天氣預(yù)報中的江南就指廣義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樓的武漢市的黃鶴樓,岳陽市的岳陽樓就在所說的江南為廣義上的江南。 【狹義的江南】狹義的江南:主要是指現(xiàn)今經(jīng)濟意義上的江南核心地區(qū)。是指蘇州一帶,以太湖沿線為核心地帶,即江蘇南部(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zhèn)江)和浙北(杭州、嘉興、湖州)及上海西部地區(qū)。而文化上狹義的江南,則相比經(jīng)濟范圍較大,包括江蘇南部,浙江大部,和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地區(qū).【行政區(qū)名】1.道名。唐貞觀十道之一,也是江南之名稱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行政區(qū)劃上。江南道轄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蘇、安徽的長江以南,湖北、四川、重慶江南一部分和貴州東北部地區(qū)。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為東、西兩道:東道治蘇州(今蘇州市),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福建兩省。西道治洪州(今南昌市),轄今湖南湘水、資水流域以東和東道以西地域。其沅水流域以西則分置黔中道。2.路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江寧府(今南京市)。轄今江西全省、江蘇長江以南,鎮(zhèn)江市、大茅山、長蕩湖一線以西和安徽長江以南部分及湖北陽新、通山等縣地。天禧四年(1020年)分東、西兩路;東路治江寧府,轄今安徽、江蘇的鎮(zhèn)江市、大茅山、長蕩湖一線以西的長江以南及江西鄱陽湖以東地區(qū)? ?西路治洪州,轄今江西鄱陽湖、鷹廈鐵路線以西全部、及湖北陽新、通山等縣地。3.古省名。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明 南直隸置。治江寧府(今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為江蘇、安徽兩省。但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在習(xí)慣上仍合稱這兩省為江南省。需要指出的是該省包括了大片蘇北和淮北等江北地區(qū)。[編輯本段]【歷史淵源】【歷史上的江南】在歷史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作為一個典型的歷史地理概念,“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往往是一個與 “江北”、“中原”、“塞北”等區(qū)域概念相并立的詞語,而且模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qū)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qū)域。當(dāng)然,民間所稱的江南與行政區(qū)劃意義上的江南,差別就更大了。在秦漢時期,“ 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長江中游以南的地區(qū),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史記·秦本紀(jì)》中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天湖南西部,于此可見當(dāng)時“江南”的范圍之大;而據(jù)《史記·五帝本紀(jì)》所云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可知其南界則一直達到南嶺一線。由于江南涵指了湖南、北之地,所以王莽時曾改夷道縣(今湖北宜都縣)為江南縣。在漢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地域已經(jīng)十分寬廣,包括了豫章郡、丹陽郡及會稽郡北部,相當(dāng)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蘇南部地區(qū)。以會稽郡北部為“江南”的概念由此產(chǎn)生。當(dāng)然,在兩漢時期,洞庭湖南北地區(qū)應(yīng)是江南的主體,而這一地區(qū)又屬荊州的范圍,所以東漢人常以荊州的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北距長江很遠的襄陽,概指“江南”。《后漢書·劉表傳》載“時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jù)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中的“江南”,說的就是這一地區(qū)。據(jù)《水經(jīng)注》卷三五“江水又東逕公安縣北”條所載:“劉備之奔江陵,使筑而鎮(zhèn)之。……杜預(yù)克定江南,置華容置之,謂之江安縣南郡治矣。”這里的“江南”當(dāng)指處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quán)。又,《魏書》卷三五《崔浩傳》云:“今國家亦未能一舉而江南,宜遣人吊祭,……若此,則化被荊揚。”這里的“江南”似與“荊揚 ”等義。 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于《禹貢》中“揚州”的同義詞,但實際上“江南”還有江漢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因此,《史記·貨殖列傳》中關(guān)于“江南豫章、長沙”與“江南卑濕、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來,都屬湖廣江西地區(qū);而《項羽本紀(jì)》云“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事實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較為明確的江南概念應(yīng)當(dāng)是從唐代開始的。唐朝設(shè)立江南道,后來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xiàn)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后江東地區(qū)成為江南的專稱(即小江南或狹義的江南),江南道地區(qū)成為廣義的江南(即大江南)。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qū)的演化為:唐朝以前,江南一詞所指區(qū)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qū),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唐太宗設(shè)立江南道,范圍包括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地區(qū),以及貴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細分為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宋朝時設(shè)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一帶)。 清初(1645-1667)設(shè)立江南省,但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區(qū)。后分為江蘇 省、安徽省。[編輯本段]【氣象地理劃分江南】全國一級氣象地理區(qū)劃分說明: 江南地區(qū):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 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為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全年皆適宜旅游,只是7、8月天氣稍嫌悶熱,6月多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全國二級氣象地理區(qū)劃說明: 江南地區(qū):南北向基本浙贛和湘黔兩條鐵路線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基本以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線和江西與湖南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編輯本段]【江南丘陵】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東,包括中國湘、贛兩省中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區(qū)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總稱江南丘陵。介于北緯25°~31°,東經(jīng)110°~120°,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中生代以來南部抬升,北部斷裂沉陷,形成向北傾斜的地勢。主要部分可視為湘贛兩省毗連的大洼地,東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盤踞,地表徑流分別通過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撫河、贛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陽湖,然后北入長江。東北部浙皖邊區(qū)的山地丘陵與浙贛交界的山地丘陵相連,成為長江和浙閩獨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嶺。區(qū)內(nèi)許多中山和低山均為東北—南西向排列,新華夏構(gòu)造體系清晰。山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達1500~2000米。主要山脈有:湘贛交界的幕阜山脈、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和諸廣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嶺,閩贛界上的武夷山脈和皖南的黃山等。其中廬山、衡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和井岡山(見井岡山市)等均為著名旅游勝地。[編輯本段]【江南四大名樓】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閣、湖南岳陽市的岳陽樓、南京市的閱江樓和湖北武漢市的黃鶴樓被人們譽為“江南四大名樓”。樓閣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傳統(tǒng)建筑,“樓,重房也”;“閣,樓也”。這就是說,樓閣一般都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質(zhì)為主要結(jié)構(gòu)。在我國古代,不管是佛、道、儒這些宗教門派,還是皇家貴族,都把樓閣看作是神圣、尊貴和威嚴(yán)的象征。在修建的眾多樓閣中用于觀景、賞景的樓閣很多,也分布很廣,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這些樓閣一般臨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這些樓閣也是文人雅士們匯聚之所,許多文學(xué)名篇也因這些樓閣而誕生,而這些樓閣也因這些文章的流傳而聲名遠揚。當(dāng)然比較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被稱為江南四大名樓的滕王閣、黃鶴樓、閱江樓和岳陽樓了。 【滕王閣】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贛江之濱的滕王閣,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歷經(jīng)磨難。在建閣至今的1300多年中屢毀屢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夠再現(xiàn)古閣的風(fēng)姿,而且規(guī)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閣最后一次被毀于北洋軍閥鄧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了第29次滕王閣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閣共9層,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最高的樓閣。在閣的第六層?xùn)|西兩面,各掛著寫有“滕王閣”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的字體;閣的三個明層四周,均建有平座欄桿,以供游人遠眺;在第五層的屏壁上,還鑲嵌著銅制的王勃《滕王閣序》碑;在滕王閣的門柱上,還有毛澤東親筆手書的《滕王閣序》中的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任洪州刺使時所建滕王閣的初期,也只是將此閣作為達觀貴人們上元觀燈、春日賞花、夏日納涼、九重登高、冬日賞雪、閣中品茶、聚餐飲酒、聽琴觀畫? ??場所。滕王閣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學(xué)家王勃應(yīng)洪州都督閻伯嶼之邀,登閣赴宴,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滕王閣從此名揚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閣完工后,還特邀了大文學(xué)家韓愈為此閣寫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閣記》一文;大詩人白居易的《鐘陵餞送》、杜牧的《懷鐘陵舊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閣》等,至今還都為人們所傳誦。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fēng)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yè)街迂回曲折,錯落有致,西側(cè)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云,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滕王閣始建于唐代,后幾經(jīng)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guī)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shè)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dāng)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dāng)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xué)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jīng)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jīng)雨雪風(fēng)霜。重修后的滕王閣,高聳于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shù)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xiàn)王勃創(chuàng)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lǐng)風(fēng)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xiàn)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guān)。【黃鶴樓】今天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1984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被燒毀(清光緒十年黃鶴樓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毀掉)的一百周年之際重新修建的。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高51米,僅次于滕王閣,明面上看為5層,實際上還有五個夾層,共為十層。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從原來的黃鵠磯移到了蛇山的高觀山上。黃鶴樓是現(xiàn)代武漢市的標(biāo)志和象征。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東吳奪回荊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樓的目的是東吳為了防御蜀漢劉備的來犯,作為觀察了望之用。歷史上對于黃鶴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家,在黃鵠磯上開了一個小酒館,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熱情地招待了一個身著襤褸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黃鶴,爾后兩手一拍,墻上的黃鶴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對這個姓辛的酒家說,畫只黃鶴替你們招攬生意,以報酒家的款待之情。從此以后,來此? ?酒觀鶴的人越來越多,一連十年酒店生意興隆,顧客盈門。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來。酒家為了感謝道士,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為了紀(jì)念道士和黃鶴改稱“黃鶴樓”。 黃鶴樓在歷史上就是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相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將黃鶴樓的地理、環(huán)境、傳說和樓的雄姿,訴說得淋漓盡致,以至于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寫詩贊頌黃鶴樓,因看到了崔顥的佳作,不得不發(fā)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嘆。歷代登樓賦詩者很多,僅唐代就有崔顥、李白、王維、孟浩然、顧況、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氣勢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來一直被人們所稱道。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陽樓,它是三國時期(公元215年)東吳將領(lǐng)魯肅為了對抗駐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guān)羽所修建的閱兵臺,當(dāng)時稱為閱軍樓。據(jù)記載,這就是最早的岳陽樓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修建年代最早的樓閣。 唐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遭貶,謫戍岳州(今岳陽市)。次年,張說便在魯肅的閱軍樓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樓閣,并正式定名為岳陽樓。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擠,被貶岳州后,重修了岳陽樓。建成后,滕子京請當(dāng)時的名臣、大文學(xué)家范仲淹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被中外廣為傳誦,亙古不衰。岳陽樓也與范仲淹的這篇《岳陽樓記》一起聲名遠播。 故有湖南岳陽樓對聯(lián):“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說到這篇《岳陽樓記》還有一段故事。現(xiàn)在岳陽樓的一層和二層大廳中各鑲嵌著一塊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陽樓記》。但為什么一個樓里要放兩塊同樣文章的碑刻呢?據(jù)說,《岳陽樓記》是清代乾隆年間大書法家張照的手筆,其書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質(zhì),堪稱世間佳品。后來當(dāng)?shù)赜幸晃簧瞄L書法的縣官,為了顯示自己,想借岳陽樓和范仲淹的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夠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張照的筆跡,重抄寫了一篇《岳陽樓記》,也刻在質(zhì)地同樣的木板上,就連字體的大小、形狀也與張照的《岳陽樓記》一模一樣。但是刻字匠對縣官的這種偷梁換柱的行為心懷不滿,而又不敢違抗,便將其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細,使其與正常的字區(qū)分開。野心的縣官把張照的《岳陽樓記》拆下來,換上自己的,然后將張照的手書放在船上試圖運往別處,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時,風(fēng)浪大作,船翻于湖中,縣官和張照手書的《岳陽樓記》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縣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們打撈上來了張照的《岳陽樓記》,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質(zhì)之上,張照的手書沒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損壞。由于縣官和張照的兩塊《岳陽樓記》的筆跡太相似了,都可為書法之珍品,所以真假兩塊《岳陽樓記》的碑刻就同時掛在岳陽樓的一層和二層了。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惟一的一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建筑,她從清朝時期重修后,歷經(jīng)百余年加之幾十年的戰(zhàn)亂而沒有被毀。雖說樓的高度僅有19.72米,比滕王閣和黃鶴樓的規(guī)模小得多,但 是這個屹立在洞庭湖邊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說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惟一不是在建國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風(fēng)格的樓閣。 【閱江樓】閱江樓位于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在獅子山頂建造閱江樓,并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六百年來雖有兩篇《閱江樓記》流傳于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直到公元二00一年,閱江樓終于建成并對外開放,從此結(jié)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南京閱江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fēng)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在鐘樓三層大廳正中,裝飾著中國最大的景德鎮(zhèn)巨幅瓷畫鄭和下西洋。畫高十二點八米,寬八米,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色彩斑斕,氣勢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歷史,其中有建造寶船、科學(xué)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等盛況,以及西洋各國的風(fēng)土人情。巨幅瓷畫上還反映了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立“天妃宮牌”,為鄭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廳內(nèi)有一條復(fù)制的鄭和寶船和一個銹跡斑斑的巨大鐵錨,這兩件實物,生動具體地證明了南京是鄭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在閱江樓的二樓,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期間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幾位的就是鄭和所經(jīng)歷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時還展示了明朝的燦爛文化,有明朝版圖、名家書畫、科學(xué)技術(shù),詳盡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先進的科學(xué)文化。據(jù)介紹,為紀(jì)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籌備拍攝的大型紀(jì)錄片《一四0五——鄭和下西洋》,開拍儀式就在南京閱江樓舉行。二00五年七月十八日開幕的南京閱江樓大明雄風(fēng)主題燈展中,將特設(shè)《鄭和下西洋》燈組,下部層層波濤翻滾變幻,上部大船林立、巨帆片片,別致的造型設(shè)計,精工制作的船隊、人物,豐富多彩的燈光變化,再現(xiàn)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南京閱江樓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海內(nèi)外游人到此游覽,除了觀賞此樓獨特的江淮風(fēng)情外,對鄭和下西洋史詩般的畫卷流連忘返。有人賦詩贊美道:“鄭和當(dāng)年啟國門,艨艟鼓角氣祥和。六百年后重開放,登樓再聽盛世歌。”

Hash:ec942915652f385424327d3811fc73ddb98c849d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