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

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

錦溪古內(nèi)河水道總長度約6公里,兩岸分布著古橋、駁岸、河埠、水墻門、過街廊棚等極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建筑物,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簡介,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蘇州市昆山市錦溪鎮(zhèn)古內(nèi)河水道旅游指南

麗江市束河古鎮(zhèn)麗水街道 麗江古城束河古鎮(zhèn)簡介

1. 麗江古城束河古鎮(zhèn)簡介

1、位置不同: 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又名大研鎮(zhèn),坐落在麗江壩中部。 束河古鎮(zhèn)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cè)的大路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xiāng)的束河古鎮(zhèn)。

2、主要景點不同: 麗江古城內(nèi)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zhí)丁⑽牟龑m、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zhí)端隆㈩櫛说门f居、凈蓮寺、普賢寺等景點。 束河古鎮(zhèn)主要景點有束河八景、青龍橋、四方街、龍?zhí)丁⑽魃郊t葉、石蓮夜讀等。

3、面積不同: 麗江古城中心位于北緯26°52′50.43″, 東經(jīng)100°13′27.70″,全城面積達7.279平方公里。 束河古鎮(zhèn)位于北緯26度55分,東經(jīng)100度12分,面積約250平方米。

2. 麗江古城是不是束河古鎮(zhèn)

束河古鎮(zhèn)屬于麗江市古城區(qū)。納西語稱束河古鎮(zhèn)為“紹塢”,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位于北緯26度55分,東經(jīng)100度12分,在麗江所有景區(qū)的核心部位,是游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并流風景區(qū)的樞紐點。

3. 束河古鎮(zhèn)是麗江古鎮(zhèn)嗎

束河古城核心保護區(qū)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有1000多戶人家,3000多人。位于麗江古城西北四公里處,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zhèn),也是納西族從農(nóng)耕文明向商業(yè)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zhèn)建設(shè)典范。它所擁有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歷史遺跡以及多元文化景觀,都是麗江古城的補充與延伸。

4. 束河古鎮(zhèn)是不是麗江古城

麗江的束河古鎮(zhèn)與麗江古城最為相似,去過麗江古城的人,一到束河古鎮(zhèn)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與麗江古城相比,束河古鎮(zhèn)更加悠閑清凈。

束河古鎮(zhèn)由東向西,迎風而上,由于背靠玉龍雪山,玉龍雪山的萬年冰川浸入了古鎮(zhèn)北部的九鼎龍?zhí)丁>哦執(zhí)队蓛蓚€半圓水潭組成,從石縫中流出的泉水流入水潭,水潭中有很多游水的魚,但周圍的人民并不捕食它們,任由它們?nèi)我馍L。古鎮(zhèn)到處有茂密的樹林和秀麗的山峰。

在古鎮(zhèn),鋪有青石板的屋造走廊,來往的行人和千輛馬車壓得光滑如鏡,路面上留下馬車的痕跡,揭示了當時當?shù)氐姆比A。當時,人們制作皮革用品,商人們將其賣給尼泊爾等地,因此也被稱為“皮匠村”。

5. 麗江束河古鎮(zhèn)歷史

開通于唐代的茶馬古道,從滇南經(jīng)麗江直達西藏拉薩,經(jīng)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運營發(fā)展,促進了沿線各族人民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束河即是麗江壩子中保存完好的驛站,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6. 麗江古城 束河古鎮(zhèn)

束河街道屬于麗江市古城區(qū)。

束河古鎮(zhèn)位于北緯26度55分,東經(jīng)100度12分。束河古鎮(zhèn)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面臨田園阡陌;北瞰玉龍,東南瞻象山、文筆,四時風光變幻,尤其村頭兩處泉源,其中一潭水,稱為“九鼎龍?zhí)丁保址Q“龍泉”。在麗江所有景區(qū)的核心部位,是游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并流風景區(qū)的樞紐點。

7. 麗江束河古鎮(zhèn)地址

束河古鎮(zhèn)是麗江游玩最應(yīng)該去的一個地方。它會給你一個純樸,自然,非常接地氣的感覺。

映入眼簾的是建筑的美感,遍布全鎮(zhèn)的潺潺小溪,無處不在的鳥語花香,各式各樣? ??納西小吃,各種銀飾。有兩個地方是要堅決打卡的。

一個是四方街,白天人頭攢動,看著小溪流水,霧氣朦朧下的新人拍婚紗照,猶如置身仙界。

晚間彩燈亮起,商鋪駐唱歌手們的歌聲會始終陪伴你左右,就像一個大型晚會。

另一個是四方聽音,有納西族歌舞,有點類似廣場舞,你可自由參加,充分感受一下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來麗江游玩沒來束河你會有缺憾。

麗江市束河古鎮(zhèn)麗水街道街長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

1.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

首先,白沙古鎮(zhèn)不屬于古城區(qū),而是屬于玉龍縣。古城區(qū)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2005年麗江由麗江地區(qū)改設(shè)為麗江市的時候,由原來的麗江縣一分為二,玉龍納西族縣繼承了原來的麗江縣,麗江主城區(qū)和部分鄉(xiāng)鎮(zhèn)則新增為古城區(q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其實包含三個部分:一是狹義的麗江古城,也就是現(xiàn)在緊貼著麗江主城區(qū)的的那一片。二是束河古鎮(zhèn)。三是白沙古鎮(zhèn)。三者共同構(gòu)成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

2.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辦事處書記李

馬子云(1782-1849),名之龍,字子云,自號“雪樓”。他是麗江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對麗江文化的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

木正源(1795-1880),初名木淳,字羲民,后因避同治之諱,改名正源,麗江市白沙古鎮(zhèn)人。畢生從事教育與學術(shù)研究活動,著述頗多。據(jù)記載有《周易雜談》六卷,《羲民文集》及《羲民詩集》各一卷,《見聞雜錄》一部。

和志強(1934年10月-2007年3月21日),男,納西族,云南省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現(xiàn)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鎮(zhèn)開文榮華村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原中共云南省委副書記、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長。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方國瑜(1903—1983),字瑞丞,納西族,教授,當代著名社會科學家、教育家,九三學社成員。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五一街人。歷任編輯、教授、系主任、文法學院院長和云南通志館的編審、審定、續(xù)修委員及云南省民委委員、全國人大民委委員、省博物館籌委會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長、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 調(diào)查組副組長、九三學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職。

楊鳳(1920年11月-2015年12月29日),云南麗江人,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動物營養(yǎng)學奠基人之一。

李群杰(男)字杰夫,筆名怒濤、揭腐等。1921年生于云南麗江,納西族。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廊顧問,云南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國云南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職。

李汝炯(1899—1990),納西族,字伯庚,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白龍?zhí)度耍?899年4月2日。民國時期陸軍中將,著名炮兵將領(lǐng)。

楊尚志(1915-1986),納西族,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鎮(zhèn)吉余村人,畢業(yè)于中央軍校第五分校(昆明分校)第十一期。

王丕震(1922年—2003年5月17日),云南麗江人,納西族,中共黨員,被譽為當代“巴爾扎克”。

習自誠(1896—1954),字樸安,麗江古城五一街人,納西族愛國將領(lǐng)。

習自強(1894—1952),字健夫,麗江古城五一街人,納西族愛國將領(lǐng)。

李烈三(1908年~ 1949年),男,納西族,1908年生,麗江縣(今麗江市)大研鎮(zhèn)新義街積善巷人。原名立三,學名李希南。

王潔修(1892—1927),字季蓮,麗江古城玉河村人,納西族愛國將領(lǐng)。

李佩先(1927年~ 1949年2月),納西族。麗江市永勝縣梁官鎮(zhèn)中洲街人, 1927年出生在一個富裕農(nóng)民家庭。

和振古(1923年~ 1963年1月),納西族,麗江縣(今麗江市)大研鎮(zhèn)義正辦事處清溪村人。1949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農(nóng)扛會” 和游擊隊,土地改革時擔任民兵中隊長,被評為民兵模范。

訚柏,男,納西族,1969年4月生,北京人,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91年7月參加工作,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民族政治與公共行政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法學博 士。現(xiàn)任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和良輝,男,納西族,1962年8月生,云南麗江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5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xiàn)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3.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辦事處

2016年底,郯城縣轄1個街道辦事處(郯城街道辦事處)、9個鎮(zhèn)(馬頭鎮(zhèn)、李莊鎮(zhèn)、重坊鎮(zhèn)、楊集鎮(zhèn)、廟山鎮(zhèn)、港上鎮(zhèn)、勝利鎮(zhèn)、高峰頭鎮(zhèn)、紅花鎮(zhèn))、3個鄉(xiāng)(花園鄉(xiāng)、歸昌鄉(xiāng)、泉源鄉(xiāng))、2個開發(fā)區(qū)(郯城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新村銀杏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1個馬陵山景區(qū)。

拓展資料

郯城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南部,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齊魯之通衢,是齊魯大地與江淮地區(qū)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為魯南“咽喉”之地,是“中國銀杏之鄉(xiāng)”和“中國杞柳之鄉(xiāng)”。

郯城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2.3公里,地跨北緯34°22′—34°56′,東經(jīng)118°05′—118°31′。南部臨近隴海鐵路,為江蘇省邳州、新沂、東海三市縣所環(huán)繞,北半部與臨沂市臨沭、河東、羅莊、蒼山四縣區(qū)接壤。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約占山東省面積的0.77%。

境內(nèi)河流屬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運河水系,流向多為自北向南,均為季節(jié)性河流,全縣主要河道45條,全長620.7公里。

沂河、沭河縱貫縣境,為過境主要河道。其次還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蘇魯邊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馬河、沙溝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溝河、黃墩河、黃泥溝等。

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多次大規(guī)模治理,在疏浚舊河道的同時開挖新河,全縣河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河網(wǎng)布局,基本具備承接客水、排泄內(nèi)澇的功能。

參考資料:行政區(qū)劃-郯城縣政府

4.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郵編

276000 1、276000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 2、276001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金雀山路 3、27601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義堂鎮(zhèn) 4、276015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馬廠湖鎮(zhèn) 5、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蘭山路 6、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硯池街 7、27603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李官鎮(zhèn) 8、276035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 9、276036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半程鎮(zhèn) 10、276037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南坊街道 11、276038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棗溝頭鎮(zhèn) 12、276039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朱保鎮(zhèn) 13、27601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蘭山街道 14、276005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成才路 15、27600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西苗莊 16、273306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臨西九路 17、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東關(guān)街 18、7600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老機場南街 19、276004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山川路 20、276004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平安路 21、276004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金源路 22、276005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桃園路 23、276005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青楊路 24、27600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銀雀山街道 25、276004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官驛街 26、27601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前十大街 27、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爐坊巷 28、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鄭家巷 29、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新莊巷 30、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馬石猴巷 31、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酒廠前街 32、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伏家巷 33、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南倉坊巷 34、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涑河南街 35、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趙家巷 36、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箭道巷 37、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一尺街 38、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瑯琊巷 39、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金園西巷 40、276002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陵園東街

5. 麗江市古城區(qū)束河街道辦事處黃山居委會

古城區(qū)有14.9萬人,城鎮(zhèn)人口有6.7萬人.全區(qū)幅員面積1,255.4平方公里,下轄金山、七河、金安、大東、金江5個鄉(xiāng)和大研、西安、祥和、束河4個街道,共有35個村委會、23個社區(qū)居委會,462個村(居)民小組。全區(qū)總?cè)丝?4.9萬人,有納西、漢、白、藏、彝、普米等10余個民族,其中納西族人口有8.8萬人,占總?cè)丝诘?9.1%。

古鎮(zhèn)岔河抹不去的記憶|高錦標純美、樸實的文字鮮活呈現(xiàn)水鄉(xiāng)古鎮(zhèn)岔河的人文風貌

探秘水鄉(xiāng)古鎮(zhèn)文化

作者:高錦標

最小的橋和最大的橋

明清時期的淮安西南鄉(xiāng),曾經(jīng)流傳著這樣一個口頭禪,“一車,二岔,三欽工。”說的是淮安有三個知名的小鎮(zhèn),其中兩個小鎮(zhèn)現(xiàn)屬淮安區(qū)的,一個叫車橋,一個叫欽工;另一個就是洪澤區(qū)的岔河鎮(zhèn)。在岔河人們一直流傳著這樣兩句口頭語“三步兩座橋,五步三座庵”。年少時的我,一直把它作為一種笑語,從未介意,也不屑介意。

人過半百,少了點無知派的傲氣,多了點自矜式的謙和。帶著多年的心結(jié),特意走訪了幾位年近百歲老人,從他們口中終于得到確切的印證,不禁唏噓不已。原來這“三步兩座橋,五步三座庵”,絕不是誑言,而是歷史的真實。

還是先從三步兩座橋說起吧。古鎮(zhèn)岔河南街,清末民初因其街道兩邊民居密集,小雨時節(jié),雨水尚可順著街道兩邊明水溝向南經(jīng)南券門外進十里長河。到了暴雨季節(jié),水流如注,無法及時排泄,大水從街道漫進居民家中,住戶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時任岔河鎮(zhèn)最高首長韋董事經(jīng)過反復勘察,決定在離南券門北三百米處吳家巷對面的街道,挖掘暗下水溝,與街道兩邊的明下水溝相通,引雨水向東進入十里長河。同吳家巷相對的坐西面東人家姓石,人稱石老爺。石家的大門正對吳家巷,石家為避開吳家巷的煞氣,特地在大門口豎起一塊“泰山石敢當”。當韋董事去找石家老爺商量從他家門口開暗水溝,引水經(jīng)吳家巷向東進十里長河時,石家人是一萬個不同意。萬般無奈之下,韋董事只好去找當?shù)剡h近聞名的“地理先生”韋大,商議解決的法子。韋大先生是韋董事本家,見韋董事是為解決南街暴雨水患一事而來,二話沒說,便告訴了他化解問題的方法:請石匠在石家的“石敢當”上雕刻一幅“鳳凰戲水”圖案,然后再在他家大門口兩側(cè)各挖一道暗溝,在暗溝上蓋上大青石,每塊青石板上開三個石眼,工程結(jié)束時,放鞭炮慶賀,并向眾人宣告,岔河街又多了兩座石橋,橋名叫“姊妹橋”,保證石老爺不但無話可說,還要感謝你韋董事呢。韋董事第二次去找石家人時,果然不出所料,石家人當即應(yīng)允。“姊妹橋”竣工那日,韋董事召集了街民到場,在鞭炮聲中鄭重其事的宣布。“姊妹橋”的落成,使南街市民免受暴雨的襲擾。

說是橋,其實就是三步之間的兩個地下過水涵洞。又有誰能知道,清朝末年圍繞著這兩個過水涵洞的建成,曾經(jīng)演繹出一段老街居民團結(jié)友愛、共建家園的“姊妹橋”故事,后來,經(jīng)愛好風雅的文人墨客調(diào)料,便有了“三步兩座橋”的戲稱。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三步兩座橋”這一特定而隱喻的詞匯,曾經(jīng)被我黨地下工作者在一次隱秘的活動中,巧妙的借用為接頭暗號,令日本鬼子費盡心機也無從查找,為保護岔河地下黨活動作出了意想不到的貢獻。當下,老街建設(shè)的有心人修舊如舊,即使在今天,不經(jīng)導游引領(lǐng),很多當?shù)厝硕际请y以得知它的具體位置的。

“三步兩座橋”終究是戲說,岔河之所以稱岔河,是因其河道縱橫交錯,水路四通八達,市井的建立位于河網(wǎng)交匯點上。在街市里,有六條河流交匯其中,著名的有五十里潯河和十里長河,如此眾多河流,都把尋找寶藏的觸覺伸向古鎮(zhèn)岔河,岔河儼然成為了雄居淮安西南鄉(xiāng)一座名副其實的水上小鎮(zhèn),老淮寶縣設(shè)置于此也就不難想象了。

河網(wǎng)密布,必然要靠橋相互連接,便于岸上交通順暢。這樣就有在東灘連接岔河東北鄉(xiāng)的“太平橋”,在東街東首有通往三角城方向的“虹橋”,正南方鳳凰嘴處有眺望岔河東南鄉(xiāng)方向的“張家橋”,西街對過奶奶廟附近的“奶奶橋”是通往胡橋鎮(zhèn)方向的,還有街北頭的“李家橋”連接著岔河西北鄉(xiāng)。這樣算來就已經(jīng)是五座橋了,再有一座橋就是大名鼎鼎、已被列入文保單位的、端坐在潯河中段,連接中街北街的淮安第一橋——老石橋。

一方巴掌大點兒的袖珍式小鎮(zhèn),建造了六七座橋梁,可謂奇觀,謂之“三步兩座橋”,看似夸張,卻也道出了小鎮(zhèn)當年水陸交通的繁華。

“廟”語連珠

明清時,岔河的寺廟共有七處,分別是東灘的寺院群,南街的火星庵,東街的百子堂,西街的奶奶殿和供奉觀音菩薩圓通寶殿,北街供奉大肚彌勒佛的北庵與基督教的福音堂。

東灘上的寺院群最大,共有房屋九十三間,分別為城隍廟、節(jié)孝祠、三元宮,另供奉大小神佛幾十尊。前大殿中堂供奉的是城隍爺爺,左廂房供奉的是城隍奶奶,右?guī)抗┓畹氖浅勤驙敽统勤蚰棠躺钇鹁悠髅螅缓蟠蟮钭髠?cè)為節(jié)孝祠,右側(cè)為三元宮,中間只一墻之隔,內(nèi)有房門互通。城隍廟、節(jié)孝祠、三元宮三座寺廟之間的距離,不超出五步,故有“五步三個庵”之說。

天旱求雨,出門求平安。清代岔河佛事,最熱鬧莫過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它是岔河佛事最壯觀的景象,四面八方香客們趕來燒香、叩拜、求簽、還愿和問卜,一時間小小岔河鎮(zhèn)車水馬龍,前來燒香的人絡(luò)繹不絕,勝似逢大集,尤其以城隍廟香火最旺。“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在人們心目中是全能之神。信徒們大約在八九點鐘燒香拜佛之后,便趕緊跟上“城隍會”游行的隊伍。

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城隍爺”的坐像,從東灘出發(fā),沿途過石橋,走中街,經(jīng)西街,在西街奶奶殿處折返向北,由李家橋入北街,回東灘。

游行途中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后跳秧歌、踩高蹺、玩雜耍等,邊走邊演,所經(jīng)街市觀者如潮。愿意加入隊伍,隨時可以加入,尾隨而行亦可,和孩童一樣手舞足蹈亦可。頗有點像巴西狂歡節(jié)。這一天,也是整個岔河街上最熱鬧的一天。

傳說“城隍爺”出巡主要是為地方消災(zāi)解厄,趨吉避兇。直至民國初時,岔河街上還有舉辦。

毛家小樓

年初與友人小聚,言語之中談及老街在戰(zhàn)火和動亂里遺存下來的幾處古建筑。友人問我,知不知道老街現(xiàn)存下來的年代最久而又保存較好的房屋?我不假思索道,在岔河老街中街西側(cè),距老石橋南二百米處,有一幢樓房與街道只一房之隔,坐北朝南。老街人們記憶中叫“紅旗旅社”,這幢樓房應(yīng)該年代久遠點吧。友人頗為驚訝,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我謙虛地答道,是瞎猜的。他興奮的告訴我說,你猜對了。他還告訴我,年前他那位省城懂建筑文化的親友,來岔河游玩時告訴他,這幢房子是岔河老街年代最久的建筑之一。

老實說,我對建筑文化一竅不通,更不說帶古字的了。我只是喜歡對著建筑的特點,尋找文化的印記。

從外部看,這幢房子看不出是幢樓房,和普通的老式建筑沒什么太大區(qū)別,青色的小粉磚,磚與磚之間是用糯米灰漿做粘合劑砌合的,屋頂是老式小瓦當砌成的正脊,正脊兩端如龍頭一般微微翹起,正脊與四條渾厚的垂脊樣式一體,顯得沉穩(wěn)而美觀。檐口也比別的房屋多凸出兩三塊扁磚實砌,扁磚的外側(cè)面人工打磨過,光滑流暢且凹凸相間,次第向外凸出,下面是一組橫著豎起的立磚,每塊磚面上有兩幅向日葵花紋的淺淺浮雕。歲月滄桑,風雨侵蝕,已無法辨清。這幢房屋在岔河老街,應(yīng)該算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建筑,除了青灰色墻體色澤斑駁和屋檐上三角形花瓣滴水瓦當有缺失外,基本保存完好。

再走近細看,門頭上方有一方條形廊窗,從堂屋大門上的條形廊窗,你才能看出這是一幢二層樓房。中國建筑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隱秘,從這里可見一斑。而古代民居住宅在正屋大門上方開窗已是少見的,開成廊形的條窗,更是罕見。只可惜,這廊窗木制窗欞,已不是當年精雕細刻的雕花式樣,大門頭上的雨簾,也不是當年望磚鑲嵌、兩邊提角飛眉的樣式了。然而,單就這大門頭上的廊窗,就激起了我濃厚的探索興趣。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一步一步的追溯,最終發(fā)現(xiàn)這幢房子主人竟然還和我的祖先扯上了關(guān)系。

房主叫毛瑞之,其祖先不知什么年代從丹陽遷入岔河。毛公的祖先在丹陽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一次偶然的機緣,祖先與在大運河里走南闖北的船工們攀談時,得知岔河小鎮(zhèn)魚米之鄉(xiāng),人好水清,尤其是土地買賣價格公道。這正合他的擴置田產(chǎn)之意,而丹陽一帶田產(chǎn)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奇高,他便和族人合計,派族中的一支(就是毛瑞之在岔河的先輩)來到岔河考察,隨后便在岔河東北鄉(xiāng)毗鄰白馬湖邊,從當?shù)貛讉€破落的土著人手中購買了一百多畝土地。接著,又在岔河中街石橋南首西側(cè),購置了方圓近兩畝的黃金地段作宅基地,隨從江南雇請了一班工匠來岔河建起了三進三出,共二十多間的大宅院。

我的曾祖父也是岔河東北鄉(xiāng)人,民國初叫柘東鄉(xiāng),有幾畝地的薄產(chǎn),但對于一個當時十一二口的大家庭來說,遠遠無法滿足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開銷,亦無力購置更多田產(chǎn),便從毛瑞之父輩手中租種了二十來畝地,以貼補家用,從此與毛家有了結(jié)識與交往。

毛家在岔河歷經(jīng)數(shù)代,多有去淮安、南京等處經(jīng)商謀事,只有毛瑞之父輩一支獨守岔河。今天幸存下來的一幢和街道只有一房之隔的二層小樓,是毛瑞之兩個女兒的繡樓,樓上開設(shè)的廊窗,不僅是通風透光之用,還是毛家兩女兒觀望街景的窗口。毛家在岔河不僅是富庶之家,也是詩禮之族,夫人承擔著教化兩女的女紅和識文斷字。兩個女兒不僅生得如花似玉且聰明伶俐,每日在樓閣上習文字做繡工,很少走出閣樓。明清時,乃至民國初,詩禮之家未出嫁的女孩不得輕易獨自出戶,已成了不成文的規(guī)矩。

有一年北街姓郭的大戶人家兒子娶親,請了外地戲班子,在院門口搭起戲臺,安排班主唱七天七夜的大戲。毛家二女兒,從女傭口中得知這一消息,便在傍晚時分,裹上頭巾,甩開家里的跟班仆人,偷偷地從閣樓里溜出來,去北街姓郭人家門口看戲。回家時,在石橋上被街上一個小混混攔住了去路,膽怯的小姑娘轉(zhuǎn)身便又向北街跑去,小混混緊追不舍,小姑娘慌不擇路,鉆進了北街右側(cè)的小胡同,這是個死胡同。跑到盡頭,被迎面而居的一座小茅屋檔住了去路,茅屋的小木門緊緊的關(guān)閉著。可憐的小姑娘,眼淚都急得溢出了美麗的雙眸,月光下姑娘轉(zhuǎn)身又瞥見尾隨而來的一雙透著奸邪目光的眉眼,緊張、害怕的情緒猶如電流擊中身體,整個兒身體都顫抖起來。情急之中,小姑娘驚慌失措地用雙手拼命地撲打木門,高呼“救人啊”。姑娘的叫聲,驚動了室里的主人。木門打開,走出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年婦女,一伸手將姑娘拉進了小屋,對著尾隨而來的小混混大聲斥責道:“你是哪家的龜孫子,敢欺負毛家二小姐!”小混混悻悻的站立片刻,便回轉(zhuǎn)身子向胡同口走去。

驚魂未定的姑娘,摟著老人的脖頸,伏在老人的肩上,嗚嗚地放聲大哭。老人一邊輕輕地拍打著姑娘的肩膀,一邊安慰道“別怕,嬸嬸馬上送你回家。”姑娘從老婦人頸上抽回雙手,抹擦著自己的雙眼,嬌嗔的答道“謝謝嬸子!”老婦人幫小姑娘理了理亂了的頭發(fā),又拉了拉自己衣服的下擺,牽著小姑娘手,順手關(guān)好了小木門,出了弄堂口,徑直向毛家大院走去。

自此以后,毛家的兩個姑娘,就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小院子,閣樓上的廊窗便是她倆美麗的眼睛,與母親學做女紅和習文練字之余,便來到這廊窗口,看外面的世界。晴天看景,雨天聽風。廊窗成了她倆了解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的最好窗口。

土改前后,毛瑞之拖家?guī)Э谕嘶亓死霞业り枺刑锂a(chǎn),由當?shù)卣峙浣o貧苦農(nóng)民,鎮(zhèn)上的房產(chǎn)也沒收充公,這間二層閣樓分配給街道居委會辦事處,街道居委會為了方便過往旅客安頓,改修成旅館,起名為“紅旗旅社”。

毛家的房屋,現(xiàn)在保存比較完好的只有這二層樓閣,其它房屋有的因為集體需求拆建改成其它用途,有的年久失修,被廢棄重建,有的幾經(jīng)轉(zhuǎn)讓,拆了建,建了修,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這幢曾經(jīng)住過兩位美麗女孩的樓閣還保存完好。

每次去老街,我必翹首眺望這棟小樓,想像中兩位美麗的妙齡少女是如何依偎在廊窗前,雙手托腮,眺望樓外的世界。每每至此,我便想起了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里的名句“哪個少女不懷春……”

2019年3月初,我又去了趟老街,看到小樓前面低矮的小房子已拆去,心中禁不住竊喜,因為我再也不用側(cè)身穿巷一睹她的芳容,她已大大方方的站立在眾人的面前。

尊重的道一聲:感謝那些在幕后默默地把你推向前臺的人!

漫步秋雨

淅淅瀝瀝的秋雨漸行漸止,如同初戀的少男少女一樣纏纏綿綿,輕輕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悄悄地走了,又輕輕地來。

黃昏時分,靜坐窗前,諦聽檐下秋雨滴噠作響,如秋蟲在呢喃,如戀人在私語,輕柔真切,似有若無……。

出去看看如何?

撐起雨傘,信步雨中,朦朧的夜色里,空氣中仿佛都流淌著清新明凈的秋雨味道,而秋雨似乎也有了靈性,在我邁出門檻的一剎那,便歡欣起來,激動地在我的傘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忽而似芭蕾,忽而如踢踏。那輕輕擊落在傘上的雨點,分明是舞女秀美的腳尖在旋動,又恍若節(jié)奏分明的木屐在踏歌。

忽地一陣桂花香,裹挾著細若發(fā)絲的秋雨撲面而來,不經(jīng)意中已經(jīng)來到校園的甬道。昏黃的路燈下,秋雨似銀絲紛至而下,映照得清亮碧綠的桂花樹葉反射出奇異的光,而桂花的香味越發(fā)濃郁,直入心脾,不禁驚詫起來。

這不就是秋雨的體香么?在這綿綿的秋雨中,在這迷離的路燈下,盡情地吮吸秋雨的體香,信步而為,隨心所至,任意東西,人生滿足不過如此。

穿過桂花香溢的甬道,來到寬闊的校園操場。借著街燈,對面的校舍、民居,身邊的垂柳、翠竹,連同草場上青澀的草坪,所有大地上的一切,都在這綿綿的秋雨中靜默著。此刻的天空,變得遙遠而模糊,而于我,它又是那樣清晰可見,因為我知道,這秋雨便是它溫潤的唇,大地如同沉睡的美人,任憑雨唇親吻她的每一寸肌膚——美麗的街市,芬芳的田野,清純的河流……無不欣喜的享受著秋雨纏綿而神圣的濕吻。綿綿秋雨,正是天空對大地一往深情的眷戀。

春雨甜潤是它們初戀的節(jié)奏;

夏雨轟鳴是它們海誓山盟的吶喊;

秋雨便是它們在歲月靜好的日子里,傾訴相見恨晚的衷腸……輕輕濺落在小河上的汩汩秋雨,是它倆誓言千年相守的情話,靜靜灑入草坪的雨絲,是它們不見不散的深情相擁。

窄窄的街巷在秋雨紛繁中,顯得溫情而安逸,低矮的屋檐,老式的瓦當,新鋪的石板路,歡愉著秋雨的洗禮,透射著老式馬燈散發(fā)出來的微光,如天街上的星星含情而朦朧。街巷兩邊彩旗與“二葷館”外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交相互映。有了秋雨裝扮的夜幕,小鎮(zhèn)愈加楚楚動人。

漫步在老街石板路上,不由得信口吟誦起來: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思緒則隨著詩行,在小鎮(zhèn)上空的秋雨里飄蕩,遐想著懷春樓門頭上的廊窗,不知今晚可否亮起了燈光?

行在回來的路上,秋雨熱吻著的桂花樹,早已亂了芳心,地下片片落葉成為他們相親相愛的見證……

何處無秋雨,何方無小鎮(zhèn),可有像我在這綿綿秋雨的小鎮(zhèn)里漫步的癡人?

一個不媚俗的凡胎

小時候總是偏愛于房前屋后、院子內(nèi)外那些潔澤如玉的扁豆花,靜美似蝶的蠶豆花……還有鄉(xiāng)間小路邊品紅端端的喇叭花,玉絮旋舞的蒲公英。院子里躲摸摸,圩渠邊打豬草,滿眼都是那各色各樣的,有說出名字的,也有說不出名字的花兒、草兒。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如童話一般的五彩斑斕,給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平添幾分溫馨。

去年春日,陽光靜好,又有了去鄉(xiāng)下老家看看的念想。說走就走,騎著單車穿過了兩邊樓宇相接的街道,過了蔣家橋右轉(zhuǎn),迎著朝陽,行進在徑直向東的潯河岸北的路道上。放眼遠眺,綠油油麥田一望無際。長時間蝸居在街道冬日的一隅,猛然間見著這春光下的田野,整個兒就是一塊塊奇大無比的綠色地毯平鋪著,便生出了孩提時的遐思,渴想撲上去,閉上雙眼,仰面而臥,讓四肢盡情向四周伸展,在藍天與綠地之間徹底地放下自己。

過了耶穌堂,路道兩側(cè)的金黃色油菜花直逼視野,有枝俏葉單,亭亭立足;有玉袖橫出,招搖惹人。在這怦然一刻,內(nèi)心便有了微妙的變化,忘卻了剛剛還要投懷送抱的綠色田野了。那俏立枝頭,燦如金眸的點點黃花,單是三兩株,就足以讓人眼前為之一亮,神清而又氣爽。成片的連綴在一起,綿延不絕的簇擁在道路旁,恣意地怒放著鵝絨般的黃花,分明是給那一方方碩大的地毯鑲上的金色花邊,路道則成了一條條鮮艷明麗的花間河流,人與金光閃爍的黃花逶迤并行,便有了置身花海的幻覺,漂蕩隨風,率意前行,溫暖而微醺,心旌不由得在金色的浪花里擺蕩起來。

匆匆忙碌的生活中,行走于鄉(xiāng)間小道,徜徉在金色的氧流里,便有了遠離塵囂的寧靜與安適。

無法說清,少年的我,為什么就偏偏喜歡上田野里的小花小草,而獨不見這金色世界的風華,這種遺憾與失落,有如無法追憶的初戀,隱隱痛楚著。韶華已逝,且行且珍惜,盼望著下一個春日早早到來。

新的一年里,梅花綻放的日子,那天恰好又是春分日,在去南方的途中,懨懨欲睡的我,本無心于車窗外變動不居的風景,然而,無意間一抹黃色撩開了我眼簾,那不就是你么,那真的就是她了,油菜花兒!從盛夏到秋日,從深秋到隆冬,從隆冬到早春,一直在漫長的等待中,沒想到在南方的車窗外邂逅。沒有語言能描述此時此刻的激蕩心情,不由自主的拿起相機,為她留下了一張張倩影,把這份驚艷連同美麗一起分享給遠在江北的親們。車窗外金色的畫面,像電影中的鏡頭,不斷的切換著,時而在山坡上,時而在池塘邊,時而在圩堤上,時而在農(nóng)家小院,而主角必定是你——油菜花。急速行駛的車廂,模糊了你的身影,而我心中的你卻漸漸清晰起來。

如果說黃色的花穗是一片片金箔連綴起來的,那么敦實的綠葉便是一方方翡翠做成的,每一株開了花的油菜就是一尊“金鑲玉”。

如果說嬌小艷麗的花瓣是戀人金色的美甲,那么火柴支模樣的花蕊,便是細小玲瓏的美甲筆,皇家的顏色是她一生的最愛,春風中搖曳的串串花枝,就是魔幻中的“千手觀音”。

在這百花爭艷的春世界里,獨步整個春季的油菜花,誰又能與之爭鋒呢?

且不說她天生麗質(zhì)的身世,金枝玉葉原本就是高貴的血統(tǒng);也不說她高潔的情懷,一生鐘情于獵獵春風的原野;更不說她陽光一般的心,有一片舞臺便會燦爛;單說她外華與內(nèi)質(zhì),既不肆意張揚,又不偽心作秀,她就是她,隨性而為,適時而動,金子一樣的高貴,金子一樣的純正,春日里開花枝枝秀金,夏日里結(jié)實株株墨玉。與浪漫的春天共舞,在火熱的夏季里交結(jié),妙華與秀實完美共生。

至真至樸的油菜花,你不僅屬于春天,你更屬于這一片瑰麗奇瑞的原野。無論人們見與不見,喜歡不歡喜,你都在,因為你本不是一個媚俗的凡胎。

洪澤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高錦潮傾情推介:

戀著這方熱土

人生的收獲有很多種,最令人敬佩的莫過于農(nóng)民,因為他們眷戀著這方熱土,始終默默無聞地在家鄉(xiāng)的田園里耕耘。同理可得,一個喜愛民文學的人,要想在有所作為的同時,得到人們的敬重,也必須有這種精神。因為家鄉(xiāng)濃郁的文化,就深藏在腳下的那方厚土、不竭的水體與民風民俗中,只有摒棄浮躁,拋開捷徑,扎實挖掘,才能在人文積淀中發(fā)現(xiàn)瑰寶、拯救消亡、激活興致,為一地一方的文化光大,做出前人沒有注意、很少做過與沒有做好的事情。高錦標顯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打開高錦標的人生閱歷,在他的履歷中,沒有太多的變化,從小到大,如同他老家的屋宇枕著的那條河流,寬闊明暢、波瀾不驚。也許是水鄉(xiāng)的特質(zhì),造就了他似水的柔韌和滴水穿石的秉性,他就像一位與水纏綿的纖夫在校園中躬行。從高中走出校門,又從農(nóng)民走進了校園,這雖是一個簡單的人生拋物線,可對他來說起落中獲得的卻是埋藏在心底的感恩。在那個年代,農(nóng)村戶口要想轉(zhuǎn)為城市戶口比登天還難,他與當年的全國數(shù)萬民辦教師一樣,一直被戶口阻擋在編制之外,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學生、同樣的日月,他與正式教師的待遇相差幾倍,面對這樣的不公,有人選擇了離開校園,他卻選擇了堅守,原因之一,是他多年的語文教學,提升了他對地方文化的認知,也促使他對探討地方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岔河是水鄉(xiāng),水的滋潤令岔河擁有了“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的美譽,但深挖下去,岔河不只是簡單的“魚米之鄉(xiāng)”,還是名不虛傳的古鎮(zhèn),是革命老區(qū)淮寶縣的所在地,還有柘塘故里等諸多的人文積淀……所有這些,成就了一個有心人的對水鄉(xiāng)古鎮(zhèn)文化的探寶,他就是高錦標。

來源:2019-3-22《洪澤報》

編輯:羽軍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