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蠡縣周邊的旅游景點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

導(dǎo)讀:蠡縣周邊的旅游景點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 1.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 2. 蠡縣周邊景點 3.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排名 4. 蠡縣周邊旅游景點一日游 5. 蠡縣好玩的景點 6.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圖片 7. 蠡縣周邊自駕游景點 8. 蠡縣附近一日游 9. 蠡縣游玩的地方

1.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

開元寺塔

定州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內(nèi),原名開元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遙看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姿。

據(jù)史料記載,定州是先有開元寺,后有定州塔。開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1年,隋朝開皇16年將七帝寺改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904—907年正解寺改為開元寺。

河北民間將滄州鐵獅子與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并稱為“河北三寶”(“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也有華北四寶之說指的是:“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定州開元寺塔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貢院

定州貢院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東大街草場胡同。定州貢院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科考場所定州貢院,位于定州市區(qū)中山東路北200米,東距京深高速公路2公里。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由州牧王大年創(chuàng)建定州貢院,匯集轄區(qū)內(nèi)文武考生應(yīng)試,為考取秀才、貢生之所。道光十二年(公元1822年),州牧王仲槐勸捐于民,展拓場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考場。之后歷經(jīng)修繕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貢院平面呈方形,占地2.21公頃,建筑面積1547平方米。主體建筑由號舍、魁閣兩組建筑組合而成。號舍以山面為正面。魁閣在號舍南面,正中攢尖頂,兩側(cè)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觀,成為定州貢院的突出特點。魁閣中的二層閣樓,是供奉“魁星”的地方。大堂緊挨著號舍的北面,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后樓是考官觀看武生比試的地方,兼做住宿用。

定州文廟

定州文廟坐落在河北省定州市刀槍街,定州文廟又稱“孔子廟”,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歷史較久的州府文廟之一。占地1.2萬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規(guī)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文廟建筑群。保存下來的東、西、中三個相鄰的院落,建筑布局為中軸式。東院主要建筑

為崇圣祠與魁星閣;西院為明倫堂;中院為大成殿、戟門、欞星門。文廟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有東坡雙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點。后來又修復(fù)了大成殿、魁星閣、欞星門、崇圣祠等,并對多處即將倒塌的展室進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建設(shè)了文物精品展室。

1993年以后,在河北省文物局和定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對定州文廟諸建筑進行了修復(fù):1988年維修南院節(jié)孝祠,1992年按照山東曲阜孔廟的形式恢復(fù)大成殿內(nèi)塑像,1993年維修魁星閣,1995年按照清道光二十九年的格局復(fù)建欞星門,1998年維修東、西官廳,2001年維修西廡,2004年維修崇圣祠,2005年維修名宦祠、鄉(xiāng)賢祠,2006年按清道光時期的格局恢復(fù)戟門,2007年維修東廡。至此,除明倫堂外,文廟保存建筑基本保持著清道光時的建筑格局。

北齊韓祖宮

韓祖宮位于定州市大鹿莊鄉(xiāng)東北齊村,占地面積12畝,建筑面積2297平方米。是一處紀念真人韓祖的宮觀,坐落于村中心十字街路東,始建于1610年。宮觀布局雄偉、壯觀,宮內(nèi)有壁畫、名人

題字及康熙年間碑記等。河北省道教協(xié)會、定州市民宗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相傳明末年間,大旱無雨,五谷不能播種,一場透雨后,韓祖推一獨輪車賒喬麥種子,聲明秋后倍還。秋后喜得豐收,博野、蠡縣等縣百姓紛紛前來還種,查無此人,眾人覺 得是韓祖廟里的韓祖顯靈,庇護眾生,于是焚香祭拜,又為韓祖重塑金身。后來形成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的大規(guī)模祭拜活動。其時,方圓百里的信徒前來上香、還愿,參加道教祭祀儀式、韓祖宮外面有唱大戲的,測字算卦的,耍把戲賣藥的,賣各種手工藝品、各式小吃的,還有各種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無所不包。周圍百姓也趕著車來上廟,廟會持續(xù)3天,興盛時有10幾萬人參加。韓祖出生于貧困人家,稍長成,先參佛后學道,一生主要游歷于民間,傳播道法,扶助貧弱,問病送藥,為百姓驅(qū)災(zāi)免禍,深得百姓愛戴,事跡一直在民間流傳。北齊廟會從明代興起,延續(xù)至今,除“文革”年代暫停外,一直香火旺盛,是一項道教文化與定州民俗相融合的文化活動。

2010年5月,定州北齊廟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南城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定州南城門,又稱“迎泰門”,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當年,定州督都平安為了加強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舊城,拆寺廟,修城墻,毀寺鐘,筑兵器,修筑新城墻13公里,開東、西、南、北四門,分別建甕城、月城。城門之上各建重檐城樓作為觀敵望、指揮作戰(zhàn)之所。內(nèi)門建筑雄偉,氣勢恢宏,城高12米,城樓高8米,城墻寬22米。后明萬歷、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間均有修葺。隨著歷史變遷現(xiàn)僅存部分城墻及三道城門。1999年定州市政府投資100多萬元對南城門進行加固維修并復(fù)原內(nèi)門城樓一座,改變了舊城門殘破不堪的現(xiàn)狀,展現(xiàn)在游人面前的是旌旗招展、威風凜凜的雄關(guān)漫道,游人登城遠眺,定州新貌盡收眼底。

王灝莊園

王灝莊園位于定州市區(qū)興華西路南側(cè)。此莊園建于清咸豐年間,為坐東朝西式四合院建筑布局,現(xiàn)保留兩處完整的院落,共有房200余間,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王灝莊園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灝

的私家宅第,俗稱西關(guān)王家大院,始建年代約在清代中期。整體略呈東西長方形,南北寬150米,東西長200米,占地面積約40畝,建筑布局分兩片。主體結(jié)構(gòu)為清代小式木臺梁式構(gòu)架,建筑形式為磚石木混合結(jié)構(gòu)。青磚灰瓦,磨磚絲縫,明柱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外觀封閉、內(nèi)部俊秀的連環(huán)套四合院,或鼓磴石基、門柱挑梁;或檐枋椽架、隔扇窗欞;或山墻照壁、屋脊馬頭。雕琢的各種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不僅構(gòu)思巧妙、工藝精當,而且寓意深刻、回味無窮。如蝙蝠象征著福,鹿預(yù)示著祿。

王灝字文泉,號坦圃。清咸豐年(公元1852年)中舉,誥授中憲大夫,曾著有《括齋文集》、《畿輔文徵》等書。據(jù)《定州縣志》記載,王灝“軀干魁梧,性英邁開敏,——尤篤嗜宋元明清儒者之書,以身體力行為主。——以宏濟民生為己任,”樂善好施,俠肝義膽,被本地百姓當作長城。王氏家族顯赫,資產(chǎn)巨富,廈宇森嚴,建筑恢宏。莊園建筑布局錯落有致,青磚灰瓦,雕琢彩飾,精工細作,堪稱地方民居建筑之精華,是研究民居建筑藝術(shù)及拍攝古裝影視作品的理想場地。

中山漢墓

中山漢墓位于定州城內(nèi)市政府北約100米,今石刻館院內(nèi),歷來眾說不一,曾一度誤傳為“靖王墳”“慕容陵”。1995年經(jīng)發(fā)掘確認此墓為東漢晚期侯級墓。2001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墓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墓室保存完好,南北長24米,東西寬10米,由前室,東西耳室、中室、后室組成,墓室由長方形磚和扇形磚修筑而成。現(xiàn)墓室內(nèi)展出東漢隨葬品,地上建有陳列室。此外,院內(nèi)有中山王劉焉墓出土的漢代石刻、“關(guān)羽風雨竹碑”、“乾隆御? ??”等歷代較有價值的石碑刻群。

2. 蠡縣周邊景點

保定市有山的縣有:易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滿城縣轄1個街道、4個鎮(zhèn)、8個鄉(xiāng):惠陽街道、滿城鎮(zhèn)、大冊營鎮(zhèn)、神星鎮(zhèn)、南韓村鎮(zhèn)、方順橋鄉(xiāng)、于家莊鄉(xiāng)、賢臺鄉(xiāng)、要莊鄉(xiāng)、白龍鄉(xiāng)、石井鄉(xiāng)、坨南鄉(xiāng)、劉家臺鄉(xiāng)。

3.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排名

1、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是河北保定的著名地方小吃,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并駕齊驅(qū)。即把熟驢肉夾到火燒里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

2、定州燜子

定州燜子是河北保定定州最有名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北方常說的燜子是驢肉火燒保定派的食物,皮凍狀,佐食驢肉增加口感。定州燜子不是此類,它是一種肉類熟食。如果你是頭一次見到燜子,看到那比常見的圓火腿還粗,嘗嘗你就會立馬明白了,原來它其實是一種肉食腸。可以說燜子是定州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招待客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到定州的人不吃燜子就不算到過定州。

3、保定烙炸

烙炸,又稱焦烙炸,是涿州特有的地方風味菜。烙炸是用綠豆面做成的一種煎餅。將烙炸切成寸條塊,然后放入溫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用蔥蒜熗鍋,放進用醋、鹽、糖、姜、團粉面調(diào)好的汁,再把炸好的烙炸倒入鍋,顛翻幾次即成。出勺后呈金黃色,油光酥脆,外焦里嫩,清香適口。

4、骨渣丸子

骨渣丸子在蠡縣民間廣為流傳,此菜在傳統(tǒng)制作丸子的基礎(chǔ)上加入脆骨,在豐富口感的的同時又增加了營養(yǎng),脆骨的含鈣量及高,對人體缺鈣的人群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成菜色澤紅亮,丸子象征團圓,是過年過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5、保定手掰腸

定州人只管它叫腸子,但流傳到國內(nèi)其他地方的時候更名為了手掰腸。定州的腸體緋紅油亮還帶著誘人的香味,看著就比普通香腸好吃。用手輕輕一掰,腸身應(yīng)聲而斷,腸衣裂開時帶著脆脆的輕響,咬在嘴里,脆而不硬,微帶彈性,添了幾分咀嚼的樂趣。

6、白肉火燒

白肉罩火燒,是保定的名吃之一,它的制作工藝精湛,挑選新鮮的豬肉,經(jīng)反復(fù)沖洗熬制,并將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狀的火燒,用開過頭湯反復(fù)澆制而成。它的吃法講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燒配合不同的輔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風味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1、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是河北保定的著名地方小吃,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并駕齊驅(qū)。即把熟驢肉夾到火燒里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

2、定州燜子

定州燜子是河北保定定州最有名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北方常說的燜子是驢肉火燒保定派的食物,皮凍狀,佐食驢肉增加口感。定州燜子不是此類,它是一種肉類熟食。如果你是頭一次見到燜子,看到那比常見的圓火腿還粗,嘗嘗你就會立馬明白了,原來它其實是一種肉食腸。可以說燜子是定州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招待客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到定州的人不吃燜子就不算到過定州。

3、保定烙炸

烙炸,又稱焦烙炸,是涿州特有的地方風味菜。烙炸是用綠豆面做成的一種煎餅。將烙炸切成寸條塊,然后放入溫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用蔥蒜熗鍋,放進用醋、鹽、糖、姜、團粉面調(diào)好的汁,再把炸好的烙炸倒入鍋,顛翻幾次即成。出勺后呈金黃色,油光酥脆,外焦里嫩,清香適口。< /p>

4、骨渣丸子

骨渣丸子在蠡縣民間廣為流傳,此菜在傳統(tǒng)制作丸子的基礎(chǔ)上加入脆骨,在豐富口感的的同時又增加了營養(yǎng),脆骨的含鈣量及高,對人體缺鈣的人群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成菜色澤紅亮,丸子象征團圓,是過年過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5、保定手掰腸

定州人只管它叫腸子,但流傳到國內(nèi)其他地方的時候更名為了手掰腸。定州的腸體緋紅油亮還帶著誘人的香味,看著就比普通香腸好吃。用手輕輕一掰,腸身應(yīng)聲而斷,腸衣裂開時帶著脆脆的輕響,咬在嘴里,脆而不硬,微帶彈性,添了幾分咀嚼的樂趣。

6、白肉火燒

白肉罩火燒,是保定的名吃之一,它的制作工藝精湛,挑選新鮮的豬肉,經(jīng)反復(fù)沖洗熬制,并將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狀的火燒,用開過頭湯反復(fù)澆制而成。它的吃法講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燒配合不同的輔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風味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4. 蠡縣周邊旅游景點一日游

開元寺塔

定州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內(nèi),原名開元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遙看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姿。

據(jù)史料記載,定州是先有開元寺,后有定州塔。開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1年,隋朝開皇16年將七帝寺改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904—907年正解寺改為開元寺。

河北民間將滄州鐵獅子與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并稱為“河北三寶”(“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也有華北四寶之說指的是:“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定州開元寺塔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貢院

定州貢院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東大街草場胡同。定州貢院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科考場所定州貢院,位于定州市區(qū)中山東路北200米,東距京深高速公路2公里。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由州牧王大年創(chuàng)建定州貢院,匯集轄區(qū)內(nèi)文武考生應(yīng)試,為考取秀才、貢生之所。道光十二年(公元1822年),州牧王仲槐勸捐于民,展拓場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考場。之后歷經(jīng)修繕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貢院平面呈方形,占地2.21公頃,建筑面積1547平方米。主體建筑由號舍、魁閣兩組建筑組合而成。號舍以山面為正面。魁閣在號舍南面,正中攢尖頂,兩側(cè)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觀,成為定州貢院的突出特點。魁閣中的二層閣樓,是供奉“魁星”的地方。大堂緊挨著號舍的北面,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后樓是考官觀看武生比試的地方,兼做住宿用。

定州文廟

定州文廟坐落在河北省定州市刀槍街,定州文廟又稱“孔子廟”,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歷史較久的州府文廟之一。占地1.2萬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規(guī)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文廟建筑群。保存下來的東、西、中三個相鄰的院落,建筑布局為中軸式。東院主要建筑

為崇圣祠與魁星閣;西院為明倫堂;中院為大成殿、戟門、欞星門。文廟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有東坡雙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點。后來又修復(fù)了大成殿、魁星閣、欞星門、崇圣祠等,并對多處即將倒塌的展室進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建設(shè)了文物精品展室。

1993年以后,在河北省文物局和定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對定州文廟諸? ?筑進行了修復(fù):1988年維修南院節(jié)孝祠,1992年按照山東曲阜孔廟的形式恢復(fù)大成殿內(nèi)塑像,1993年維修魁星閣,1995年按照清道光二十九年的格局復(fù)建欞星門,1998年維修東、西官廳,2001年維修西廡,2004年維修崇圣祠,2005年維修名宦祠、鄉(xiāng)賢祠,2006年按清道光時期的格局恢復(fù)戟門,2007年維修東廡。至此,除明倫堂外,文廟保存建筑基本保持著清道光時的建筑格局。

北齊韓祖宮

韓祖宮位于定州市大鹿莊鄉(xiāng)東北齊村,占地面積12畝,建筑面積2297平方米。是一處紀念真人韓祖的宮觀,坐落于村中心十字街路東,始建于1610年。宮觀布局雄偉、壯觀,宮內(nèi)有壁畫、名人

題字及康熙年間碑記等。河北省道教協(xié)會、定州市民宗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相傳明末年間,大旱無雨,五谷不能播種,一場透雨后,韓祖推一獨輪車賒喬麥種子,聲明秋后倍還。秋后喜得豐收,博野、蠡縣等縣百姓紛紛前來還種,查無此人,眾人覺得是韓祖廟里的韓祖顯靈,庇護眾生,于是焚香祭拜,又為韓祖重塑金身。后來形成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的大規(guī)模祭拜活動。其時,方圓百里的信徒前來上香、還愿,參加道教祭祀儀式、韓祖宮外面有唱大戲的,測字算卦的,耍把戲賣藥的,賣各種手工藝品、各式小吃的,還有各種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無所不包。周圍百姓也趕著車來上廟,廟會持續(xù)3天,興盛時有10幾萬人參加。韓祖出生于貧困人家,稍長成,先參佛后學道,一生主要游歷于民間,傳播道法,扶助貧弱,問病送藥,為百姓驅(qū)災(zāi)免禍,深得百姓愛戴,事跡一直在民間流傳。北齊廟會從明代興起,延續(xù)至今,除“文革”年代暫停外,一直香火旺盛,是一項道教文化與定州民俗相融合的文化活動。

2010年5月,定州北齊廟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南城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定州南城門,又稱“迎泰門”,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當年,定州督都平安為了加強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舊城,拆寺廟,修城墻,毀寺鐘,筑兵器,修筑新城墻13公里,開東、西、南、北四門,分別建甕城、月城。城門之上各建重檐城樓作為觀敵望、指揮作戰(zhàn)之所。內(nèi)門建筑雄偉,氣勢恢宏,城高12米,城樓高8米,城墻寬22米。后明萬歷、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間均有修葺。隨著歷史變遷現(xiàn)僅存部分城墻及三道城門。1999年定州市政府投資100多萬元對南城門進行加固維修并復(fù)原內(nèi)門城樓一座,改變了舊城門殘破不堪的現(xiàn)狀,展現(xiàn)在游人面前的是旌旗招展、威風凜凜的雄關(guān)漫道,游人登城遠眺,定州新貌盡收眼底。

王灝莊園

王灝莊園位于定州市區(qū)興華西路南側(cè)。此莊園建于清咸豐年間,為坐東朝西式四合院建筑布局,現(xiàn)保留兩處完整的院落,共有房200余間,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王灝莊園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灝

的私家宅第,俗稱西關(guān)王家大院,始建年代約在清代中期。整體略呈東西長方形,南北寬150米,東西長200米,占地面積約40畝,建筑布局分兩片。主體結(jié)構(gòu)為清代小式木臺梁式構(gòu)架,建筑形式為磚石木混合結(jié)構(gòu)。青磚灰瓦,磨磚絲縫,明柱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外觀封閉、內(nèi)部俊秀的連環(huán)套四合院,或鼓磴石基、門柱挑梁;或檐枋椽架、隔扇窗欞;或山墻照壁、屋脊馬頭。雕琢的各種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不僅構(gòu)思巧妙、工藝精當,而且寓意深刻、回味無窮。如蝙蝠象征著福,鹿預(yù)示著祿。

王灝字文泉,號坦圃。清咸豐年(公元1852年)中舉,誥授中憲大夫,曾著有《括齋文集》、《畿輔文徵》等書。據(jù)《定州縣志》記? ?,王灝“軀干魁梧,性英邁開敏,——尤篤嗜宋元明清儒者之書,以身體力行為主。——以宏濟民生為己任,”樂善好施,俠肝義膽,被本地百姓當作長城。王氏家族顯赫,資產(chǎn)巨富,廈宇森嚴,建筑恢宏。莊園建筑布局錯落有致,青磚 灰瓦,雕琢彩飾,精工細作,堪稱地方民居建筑之精華,是研究民居建筑藝術(shù)及拍攝古裝影視作品的理想場地。

中山漢墓

中山漢墓位于定州城內(nèi)市政府北約100米,今石刻館院內(nèi),歷來眾說不一,曾一度誤傳為“靖王墳”“慕容陵”。1995年經(jīng)發(fā)掘確認此墓為東漢晚期侯級墓。2001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墓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墓室保存完好,南北長24米,東西寬10米,由前室,東西耳室、中室、后室組成,墓室由長方形磚和扇形磚修筑而成。現(xiàn)墓室內(nèi)展出東漢隨葬品,地上建有陳列室。此外,院內(nèi)有中山王劉焉墓出土的漢代石刻、“關(guān)羽風雨竹碑”、“乾隆御碑”等歷代較有價值的石碑刻群。

5. 蠡縣好玩的景點

保定

是一座文脈悠久 底蘊深厚的城市

它歷經(jīng)千年歷史文脈的傳承錘煉

形成了特色鮮明的

文化元素和民俗風情

留下了許多熠熠生輝的非遺文化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保定

探尋保定的非遺吧~

#01

保定老調(diào)

保定老調(diào)是保定

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

它是當?shù)厝罕姵T诳陬^哼唱的曲調(diào)

所以民間曾有

“做飯離不開鍋灶,聽戲離不開老調(diào)”之說

它迄今約有二、三百年歷史

2008年,保定老調(diào)被國務(wù)院列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

它相較于國粹京劇的細膩柔美

扎根于民間的老調(diào)

融匯了保定特有的風土民情和人文特點

唱腔質(zhì)樸健朗、粗獷豪放、高亢激越

劇目多群戲、袍帶戲

尤其擅長表現(xiàn)燕趙大地

忠臣良將、慷慨悲歌的風骨傳奇

保定地區(qū)老調(diào)劇團多次進京演出

被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譽為

“保定有寶,老調(diào)不老”

《潘楊訟》《忠烈千秋》先后被拍攝成電影

并在全國發(fā)行放映

王貫英、辛秋花等老調(diào)藝術(shù)家名揚全國

如今

老調(diào)也在與時俱進

涌現(xiàn)了一批如《燕趙風骨關(guān)漢卿》

《春到龍泉莊》的精品劇目

它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

它見證了時代的發(fā)展

它在時代浪潮里

釋放出了更多的文化紅利和社會正能量

#02

高陽河西村昆曲

位于京南地區(qū)的高陽縣河西村

就是北方昆曲最具代表性的流行區(qū)域

河西村

也因此被稱為北方昆曲的發(fā)祥地

高陽縣河西村的昆曲藝術(shù)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它自產(chǎn)生以來

不斷吸收其他戲曲藝術(shù)的養(yǎng)料

形成了程式嚴謹 載歌載舞

唱腔優(yōu)美動聽的藝術(shù)特點

2009年,高陽縣河西村昆曲被列入

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957年,韓世昌(左)與梅蘭芳(右)

一起排演《牡丹亭》

它的念白古雅

融進了北方語言的特點

唱、念均有舞蹈動作配合

唱腔既有流利悠遠之韻

又有開朗奔放之風

北方昆曲劇院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

喬燕和、張國泰、侯寶江三位老師

來到河西村小學北方昆曲培訓基地指導(dǎo)教學

1959年

高陽縣成立了北方昆曲戲校

整理恢復(fù)了29個傳統(tǒng)劇目

以及曲牌八大套

共101個牌子曲

為了搶救這一戲曲“活化石”

北京北方昆曲劇院與河西村

聯(lián)合成立了北方昆曲培訓基地

這個戲曲劇種在這個村莊

誕生繁衍并仍在傳承

#03

驢肉火燒

沒有一頭驢可以? ?著走出保定

也沒有一個人能不愛驢肉火燒

每一個保定人

都不會忘記家鄉(xiāng)的味道

不管是早飯 午飯 晚飯

出場率最高的是驢肉火燒

保定的火燒是圓形的

外面黃脆 里面柔軟

而驢肉更是精心煮制

然后趁熱剁成小丁

肥瘦搭配夾進火燒里

驢肉的鮮香立馬噴涌而出

一咬一流油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驢肉火燒的歷史悠久

它的由來也有一定的傳奇性

我們不知傳說是真是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它非常好吃

2018年,驢肉火燒制作技藝

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驢肉火燒

是縈繞心頭的溫暖

深植于保定的大街小巷

是保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也成為保定文化的一個符號

成為保定人心中的白月光

#04

白運章包子

“咦?怎么這么像大餃子?”

白運章的包子就是餃子形

也像一個鈴鐺

隱約可以看到肉丸在里面晃動

當一屜包子的籠蓋打開

積蓄滿滿能量的熱氣在撲騰

氤氳一片,一天的美好

就在這人間煙火中

用筷子將包子夾著邊兒提起

湯汁沒有從里面往外流

但要是用嘴輕輕咬上一口

一股熱乎乎的湯汁

就會滋滋地冒出來

流淌過唇齒間的每一個角落

白運章包子

不僅是保定的餐飲名牌食品

更是中華老字號

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直隸督軍曹錕時常光顧 大快朵頤

戲劇大師梅蘭芳

相聲演員侯寶林、馬季品嘗后

盛贊其美味

吃是一種樸素而真實的情感

百味穿腸而過

是對人間煙火的流連與執(zhí)著

白運章包子

帶您走進保定的煙火人間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

生活的煙火氣

是真正在每天的日常里

當你走累了的時候

不妨駐足看一看這周圍的煙火氣

它是聽得到的 摸得到的

平靜 溫暖 真實

6. 蠡縣一日游景點大全圖片

石家莊去蠡縣的大巴首末班時間為8點10分和17點,票價37元,耗時約3小時。

另外有:

發(fā)車時間:12:35,始發(fā)站:運河橋站車型:中型中級座,票價(元):45

發(fā)車時間:13:55,始發(fā)站:運河橋站,票價(元):45

擴展資料:

蠡縣地處渤海灣盆地冀中坳陷西部構(gòu)造帶平原中部,地形地貌均系第四紀洪積、沖積物沉積而成的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高度15.6米,緩緩傾斜,無明顯起伏變化。

蠡縣屬東部季風區(qū)暖溫帶半干旱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春多風干燥,夏多雨炎熱,秋天高氣爽,冬干燥寒冷,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 2012年,蠡縣是平原縣,擁有耕地60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3%。蠡縣的旅游景點有大宋臺、大百尺遺址、李恕谷墓等。

參考資料:

7. 蠡縣周邊自駕游景點

從保定清寶路往南上京石高速,快到石家莊時高速路右側(cè)路標,寫著石太高速方向,順著指示方向走就一直到太原了。從保定到石家莊是140多公里,從石家莊到太原是270公里左右,如果你是開小車,單程過路費約150元左右,(按車型收費有差異)

8. 蠡縣附近一日游

在德安縣城城南半公里處有一水塘,名為落雁湖,水光瀲滟,蒲劍參差,鴻雁依棲,嘹嚦之聲,聞于城內(nèi),現(xiàn)被開發(fā)成百畝荷塘。德安縣城以北4公里處有一觀音閣,依巖建筑,負山帶水,為德安名勝。閣旁有一清泉,自石縫中流出,甘冷絕倫。縣城西0.5公里處有一普勛寺,也叫湴塘寺,唐天佑元年,由僧人普勛修建。古時綠水一灣,煙云繚繞,每晨鐘發(fā),聞?wù)咝膭印8? ??后墻上涂有紅色,故又名紅廟。1927年10月31日深夜,中共德安縣委在寺內(nèi)召開了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成為德安革命歷史上有名的事件。在縣城西一華里有一座義峰山,山上蒼松古柏,環(huán)境優(yōu)雅,博物館、革命英雄紀念碑、微波發(fā)射塔等坐落其中,可俯視德安縣城全 景,是休閑漫步佳地。又名義豐,據(jù)史載,“系義門陳氏故產(chǎn),山下膏田,屢得豐年”,因得此名。德安舊八景之一。在縣城以北2公里處(原南潯鐵路大橋附近),有一汪水潭深不可測,古代曾有隱者垂釣于此,如今也是垂釣愛好者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在德安縣城以南2公里處,有一村莊(即現(xiàn)在蒲亭鎮(zhèn)桂林村十一組),昔人筑室其間,日力耕,夜讀書,悠閑自得是。在德安縣城以南4公里處有一座山名為九仙嶺,相傳何氏九仙煉丹其上,白日飛升。德安舊八景之一。金帶河經(jīng)縣城大西門繞城向南門外注入博陽河,現(xiàn)在則改道而東。據(jù)載,古時每年夏天,荷花盛開,仕女游觀不絕。 德安縣地處江西省北部,東接星子,南鄰永修,西毗武寧,北接瑞昌、九江。屬低山丘陵地區(qū),南北高、東南低,三面環(huán)山,東南角臨近鄱陽湖濱。屬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博陽河。2004年末全縣共有16萬人。2000年全縣有畬、回、壯、土家、侗、苗、滿、彝、蒙古九個少數(shù)民族。德安縣歷史悠久。《尚書·禹貢》:夏禹治水,“過九江至于敷淺原”。蔡沈《書經(jīng)集傳》:敷淺原即今之德安縣。建國后,考古工作者在全縣各地發(fā)現(xiàn)新石器和夾砂紅陶,證實遠在夏以前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春秋戰(zhàn)國時屬楚地,亦曾屬吳地,并曾為吳楚分界之地,俗叫楚尾吳頭。秦屬九江郡。《通典》:江州理尋陽,春秋時屬楚。《史記》:吳地,斗牛分野,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春秋大事年表》:大江自西來,流入江南安慶府宿松縣界,南岸為江西九江府德化縣界,楚地止此,從此入?yún)蔷场!稌x書》:戰(zhàn)國時,其地為吳楚分。《太平寰宇記》:戰(zhàn)國屬楚。《十道志》:秦為九江郡。《九江府志》: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滅夢、虜王負芻,明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而今江右皆稱九江郡。按明周振創(chuàng)修《德安縣志》:周元王三年,越滅吳;周顯王四十六年,楚滅越,盡取故吳地(與《綱目》吳地異),以為屬楚之證。今詳《通鑒》,載在周顯王三十五年(與《史記》四十六年異),楚滅越。《綱目》分注云:盡取吳故地,東至浙江。所謂故地者應(yīng)是姑蘇等地至九江等郡,春秋時已半屬楚,不自滅越之后始也。德安在春秋時,屬吳屬楚的具體時間不甚詳細,但戰(zhàn)國時屬楚是無疑的。 漢 西漢在敷淺原建歷陵縣,屬豫章郡,東漢仍其名。《漢書·地理志》:漢高祖置豫章郡,轄歷陵、南昌、彭澤、柴桑等十八縣。歷陵有傅易山,傅易川,古文以為敷淺原。王莽篡漢,改歷陵縣為蒲亭。莽滅,東漢復(fù)歷陵縣。《后漢書·郡國志》:豫章郡轄歷陵、南昌、柴桑、艾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三國歷陵縣,屬鄱陽郡。《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孫權(quán)于建發(fā)十五年,分豫章郡為鄱陽郡,歷陵縣屬焉。《三國志·吳書·吳范傳》:領(lǐng)彭澤太守,以歷陵、彭澤、柴桑為奉邑。晉,歷陵縣,屬鄱陽郡。《晉書·地理志》:鄱陽郡轄歷陵、鄱陽、余汗等八縣。南朝,歷陵縣改柴桑縣,屬潯陽路。《宋書·州郡志》: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郡國有歷陵縣。《一統(tǒng)志》: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有歷陵縣入柴桑縣。(按:明嘉靖《九江府志》:潯有歷陵縣入柴桑縣。又云:隋開皇間并歷陵入柴桑縣。此前后矛盾。)隋, 柴桑縣改潯陽縣,再改彭縛蠡縣,再改彭城縣,再改湓城縣,屬九江郡。《隋書·地理志》:九江郡轄湓城、彭澤二縣。湓城舊曰柴桑縣。明嘉靖《九江府志》:隋開皇九年,廢柴桑縣立潯陽縣。十九年,改潯陽縣為彭蠡縣。大業(yè)二年,改彭蠡縣為彭城縣,尋廢彭城縣為湓城縣。唐,湓城縣改楚城縣,再改潯陽縣,再改蒲塘驛,蒲塘場,屬江州。《舊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江州郡領(lǐng)湓城、潯陽、彭澤三縣。五年,分湓城縣置楚城縣。八年,又廢楚城縣入潯陽縣。明嘉靖《九江府志》:武德八年,又以歷陵故址立蒲塘場。貞元中,刺史韋沆,以蒲塘驛去州運,權(quán)割三鄉(xiāng)為兩稅場,曰蒲塘場,尋廢。咸通五年,刺史李章,復(fù)置蒲塘場。(按《太平寰宇記》:咸通三年還潯陽,四年復(fù)為場)。五代,德安縣,屬江州路。《太平寰宇記》:吳楊溥乾貞元年即順義七年,升蒲塘場為德安縣,南唐仍其名。《文獻通考》:南唐德安縣有石鼓山、敷陽水。宋,德安縣,屬江州路。《宋史·地理志》:江州,潯陽路,開寶八年,降為軍事,大觀元年,升為望郡。舊隸江南東路。建炎元年,升定江軍節(jié)度。二年置安撫、制置使,以江、池、饒、信為江州路。紹興元年,復(fù)為二路,本路置安撫大使。嘉熙四年,為制置副使司治所。感淳四年,移制置司黃州。十年還舊治。縣五:德化(唐潯陽縣,南唐改)、德安、瑞昌、湖口、彭澤。監(jiān)一:廣寧(鑄銅錢)。《元豐九域志》卷六,德安“(江)州西南九十四里,四鄉(xiāng)一鎮(zhèn),有傅陽山,敷淺水”。元,《元史·地理志》江州轄縣: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澤。明,德安縣,屬九江府。《明史·地理志》:九江府轄縣。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澤。清,德安縣,屬九江府。《清史稿·地理志》:九江府轄縣: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澤。民國,德安縣,屬九江府,潯陽道,第四行政專區(qū),又改第五行政區(qū),又改第九行政專區(qū)。民國元年冬,全省廢舊制,立十三府,德安縣屬九江府。民國三年,全省劃為四道,德安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廢四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全省劃為十三個行政專區(qū),德安縣屬第四行政專區(qū),專員公署一度駐德安縣城。民國二十四年,全省縮改為八個行政專區(qū),德安縣屬第五行政專區(qū)。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后,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全省增為十一個行政專區(qū),將第五行政專區(qū)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劃為第九行政專區(qū),專員公署抗日時駐德安岷山。抗戰(zhàn)勝利后仍為第九行政專區(qū),至解放前夕。1949年,德安縣,屬九江專區(qū),又改九江市。解放后,全省分設(shè)南昌、九江、樂平、上饒、撫州、袁州、贛州、吉安、瑞金等九個專區(qū),德安屬九江專區(qū)。1952年,全省撤銷三個專區(qū),九江未變動,德安仍屬九江地區(qū)。1983年,九江地區(qū)和九江市機關(guān)合作,取消九江地區(qū)名稱,以市轄縣,德安縣屬九江。德安縣八大景觀之一——金帶河縱貫寶塔鄉(xiāng)境內(nèi),乾壽官、紅廟、清靜廟、法云寺、東山水庫、團山大竹園等圣地會使你留戀忘返。 蒲亭鎮(zhèn)的“蒲塘落雁”、“義峰聳翠”、“金帶河流”、“南莊耕叟”、“文華塔”等德安五大景觀聞名遐邇,給后人留下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串串歷史的佳話。美麗的博陽河畔是一代巨子——“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家鄉(xiāng)。車橋鎮(zhèn)一千多年的江洲“義門陳”文化和昆山“八大景""都有開發(fā)價值。五代吳楊置德安縣,取“德所綏安”之義。 秦屬九江郡。西漢在敷淺原建歷陵縣,屬豫章郡。三國,歷陵縣屬鄱陽郡。晉,歷陵縣 屬鄱陽郡。南朝,歷陵縣改柴桑縣,屬潯陽路。隋開皇九年(589),廢柴桑縣立潯陽縣。十九年(599),改潯陽縣為彭蠡縣。大業(yè)二年(606),改彭蠡縣為彭城縣,尋廢彭城縣為湓城縣。唐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郡領(lǐng)湓城、潯陽、彭澤三縣。武德五年,分湓城縣置楚城縣。武德八年(625),廢楚城縣入潯陽縣,又以歷陵故址立蒲塘場。貞元中(785—805),以蒲塘驛去州遠,權(quán)割三鄉(xiāng)為兩稅場,曰蒲塘場,尋廢。咸通五年(864),復(fù)置蒲塘場。 五代吳楊溥乾貞元年即順義七年(927),升蒲塘場為德安縣。宋,屬江州路。元,屬江州路。明清,屬九江府。 民國元年(1912)冬,全省廢舊制,立十三府,德安縣屬九江府。民國三年(1914),全省劃為四道,德安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1926)廢四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德安縣屬第四行政專區(qū)(專員公署一度駐德安縣城)。民國二十四年(1935),德安縣屬第五行政專區(qū)。民國二十六年(1937),將第五行政專區(qū)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劃為第九行政專區(qū)(抗日時專員公署駐德安岷山)。 1949年解放后,德安屬九江專區(qū)。1983年,德安縣屬九江市。

9. 蠡縣游玩的地方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位的冀中平原,南距省會石家莊1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5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與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勢。

保定市轄25個縣(市)區(qū),總?cè)丝?100萬,面積22000平方公里。保定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2.3℃,年均降水571毫米.保定歷史悠久,文物古跡遍布全區(qū),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7個,省級保護單位115個,數(shù)量居河北省首位。保定旅游資源豐富,共有景(區(qū))點344個,其中已開發(fā)90個,正在開發(fā)35個,待開發(fā)219個。保定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個(淶水野三坡), 省級旅游度假區(qū)3個(淶源涼城、白洋淀溫泉城、涿州影視城)。保定旅游資源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共八大類、69個基本類型,分5大系列: (1)自然風光系列;(2)水體形勝系列;(3)文物古跡、革命遺址系列;(4)專業(yè)市場系列;(5)民風民俗、社會風情系列。保定的歷史頗值自傲,在至今五六千年的春秋時代,晉國就在這里建下保定歷史上的第一座城池,以后在各朝各代又分別成為縣、路、府、直隸省會等,我們所熟悉的老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紅旗譜”里的故事也發(fā)生在這里。這個小城的古跡雖然不算多,但也不可小覷:市中心的古蓮花池是清雍正年間高等學府的所在地,是當時十大名園之一,園中古亭上的蓮葉托桃石雕據(jù)說是諷刺當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慈禧連夜脫逃的事兒;此外還有以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名盛一時的滿城漢墓、埋葬著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保定概況 區(qū) 號:0312 郵 編:071052 位 置: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靠太行山,北與北京相鄰。區(qū) 劃:下轄新市區(qū)、北市區(qū)、南市區(qū)、滿城縣、清苑縣、易縣、徐水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定州市、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

Hash:87a381b0052b08fa57ac2bfb77489de637f1b4d2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