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鳳陽明皇陵旅游景點介紹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

導讀:鳳陽明皇陵旅游景點介紹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 1.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 2. 介紹一下鳳陽明皇陵的風景 3. 安徽鳳陽皇陵風景區(qū) 4.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大門重建 5. 鳳陽縣明皇陵門票價格 6.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大門改建 7. 鳳陽明皇陵介紹 8. 鳳陽明皇陵本地人門票 9. 明皇陵在哪里?鳳陽明皇陵具體地址? 10.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介紹

1.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

鳳陽的明皇陵門票需50元,開放時間為09: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韭山洞50元,開放時間為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狼巷迷谷80元,總計180元。 條萊垍頭

2. 介紹一下鳳陽明皇陵的風景

鳳陽,古稱“鐘離”、“濠州”,滁州市下轄縣,位于淮河中游南岸,處于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之間。北瀕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qū)、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大通區(qū)、蚌埠市龍子湖區(qū)、蚌山區(qū)、禹會區(qū)接壤。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xiāng),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fā)源地。

鳳陽縣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人口為74.9萬(2009年底),縣人民政府駐府城鎮(zhèn)西華路人民廣場。鳳陽縣轄1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鳳陽是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鄉(xiāng)”、“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fā)源地之譽,是“改革之鄉(xiāng)”。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后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遺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屬建筑、明皇陵、鼓樓、大龍興寺、禪窟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遺址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1955年著名鳳陽花鼓老藝人劉明英和歐家林應邀赴北京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王三姐趕集》,鳳陽花鼓被周總理比作東方的芭蕾舞,自此鳳陽花鼓又稱“東方芭蕾”,現如今已成為電視、文藝演出節(jié)目中的靚點。“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2010年鳳陽縣圖書館、文化館、16個鄉(xiāng)鎮(zhèn)(園區(qū))綜合文化站、244個農家書屋實現了免費開放。鳳陽縣新圖書館、博物館建設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已完工;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鳳陽花鼓文化旅游節(jié),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正式啟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投資300余萬元升級改造了老體育場,新體育中心的選址、設計工作正在推進中;圓滿承辦了全國籃球俱樂部女子青年聯賽、全國少年古典跤錦標賽、全國少年自由跤錦標賽等賽事。

同時鳳陽縣內還盛行花鼓燈、花鼓戲、泗州戲、杈拉機等民間藝術..

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tài)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xiāng)鎮(zhèn)一帶。其曲藝形態(tài)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鳳畫

鳳畫,即鳳凰畫,是鳳陽獨有的民間繪畫藝術,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現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由于鳳畫造型獨特,色彩艷麗,手法細膩嚴謹,因而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花鼓燈

花鼓燈起源并流行? ??淮河兩岸,是漢族民間歌舞的杰出代表,以懷遠、鳳臺、鳳陽、潁上四縣最為盛行,1953年蚌埠的馮國佩進京表演花鼓燈,受到周總理的稱贊,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

3. 安徽鳳陽皇陵風景區(qū)

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即明朝的皇陵,明皇陵在安徽鳳陽太平鄉(xiāng),埋葬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父母親。朱元璋幼年時家貧,在父母親、兄嫂逝去之后,無錢安葬,僅以“被體惡裳,浮掩三尺”之禮,安厝親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吳王后開始修繕父母陵寢,后稱為皇陵。

4.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大門重建

蕭何曹參遺址公園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北杜鎮(zhèn)以東2公里的瓦劉村,在蕭何與曹參兩位漢丞相陵墓區(qū)的基礎上建成,是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第一個歷史文化保護項目和第一個生態(tài)園林項目。

經過短短一年的保護和生態(tài)、文化重建,原先孤零落寞的墓冢已被作為遺址保護起來,成為占地97畝的園林式廣場。

5. 鳳陽縣明皇陵門票價格

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1.2米以下的兒童免費,1.2米以上1.4米以下的兒童半票,60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的老八半票。

6.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大門改建

明孝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于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chuàng)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文化與環(huán)境美學相結合的優(yōu)秀典范。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guī)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2月,被列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中文名稱

明孝陵

外文名稱

Ming Xiaoling Mausoleum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鐘山風景名勝區(qū)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6:30-18:00

景點級別

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門票價格

70元

占地面積

1700000 m2

著名景點

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四方城、神道石刻、御河橋等

世遺類別

世界文化遺產

保護級別

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宮面積

約4000多平方米

始建年代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建成年代

明永樂三年(1405年)

專題展館

明孝陵博物館

所屬城市

江蘇省南京市

所屬國家

中國

建議游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游玩季節(jié)

春秋兩季最佳

南京明孝陵明孝陵享殿南京故宮明故宮遺址公園中山陵明孝陵地宮南京明故宮明故宮明孝陵景區(qū)明孝陵簡介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謚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謚 4;孝慈",故名。

明孝陵各景點圖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應天府崩殂,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長達30余年。其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墻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當時從朝陽門(今中山門)至孝陵衛(wèi)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墻有45華里長,護陵駐軍有5千多人。那時候陵園內亭閣相接,享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養(yǎng)長生鹿千頭。鹿鳴其間,氣勢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調用軍工10萬,至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寢主體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禮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諸王群臣紛紛上表勸進,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辭兩次后,于己巳日,"謁孝陵",雖然"唏噓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備受尊崇。每歲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均需遣勛戚大臣祭告。

清代以后

清代前期在滿漢矛盾沖突之下,清代統治者處于政策的需要,也必須籠絡廣大漢民族以加強統治,受漢文化影響,對明陵實施保護政策。

明孝陵導游介紹圖

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全國局勢未穩(wěn)之際,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遣大學士馮銓,祭故明太祖及諸帝"。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豫親王多鐸平定江南,本月中旬進駐南京城,二十七日就"謁明陵,命靈谷寺僧修理"。七月,又"遣內官正副二員,陵戶四十名,守明陵"。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達金陵,親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于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出,復由甬道旁行。賞賚守陵內監(jiān)及陵戶人等有差。諭禁樵采,令督撫地方官嚴加巡察。"其謁陵態(tài)度之恭敬,禮數之尊崇,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燁下江南拜謁孝陵,題"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間,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親往謁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可謂優(yōu)渥有加。被時人譽為"禮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戰(zhàn)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筑毀于一旦,康熙手書御碑倒地破碎。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奉詔祭陵,著手修復明孝陵。當時,曾國藩派員勘估,明孝陵維修實際需白銀20萬兩,但是清朝財政拮據,結果最后只用了740兩銀子做了一些小維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原本人們可以從石碑左右二邊繞過,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個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頂;所以要先從御碑殿出來,才可以看到龜趺的后面。

清宣統元年(1909年)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會銜于文武方門前豎立特別告示碑,用來告誡相關世界各國游客不要在此亂涂亂畫。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并擬祭文? ??(右圖:前排左三為南京臨時政府南京衛(wèi)戍總督徐紹楨,左四為陸軍總長黃興,左五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左六為海軍總長黃鐘瑛,左七是教育總長蔡元培。)

孫中山拜謁明孝陵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孝陵進行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證實,歷史上沒有一次能夠盜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盜措施、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2003年7月,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周邊的明功臣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范圍。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xù)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明清皇家陵寢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安徽、江蘇等地,是中國明清兩朝皇帝陵寢建筑群,按照嚴格的等級規(guī)制營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體系,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大,建筑華美,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的喪葬制度。

明孝陵神道--石象路

歷經600余年的風雨之后,寶城墻體出現了局部坍塌,墻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后投資300多萬元,采用東南大學古建筑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墻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墻面",對變形的墻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為方便游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游覽步道,讓游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

2008年6月,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樓加頂保護工程開工。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是關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專題展館,新館外觀采用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的建筑風格,白墻、灰瓦、雕花木門、坡頂屋面、馬頭墻、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運用,使得整體建筑與周邊明孝陵遺存的大金門、四方城等文化遺址和草木蔥郁的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這也與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謀而合。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修繕加頂工程開工。

2013年7月,四方城加頂保護工程完工。

陵墓建筑

建筑布局

明孝陵處于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huán)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陵園規(guī)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筑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里,陵寢主體建筑當年建有紅墻圍繞,周長2.25公里。

文武方門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筑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qū)內的主體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

墓區(qū)的建筑大體分為兩大部分: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橋、石像路、石望柱、武將、文臣、欞星門。過欞星門折向東北,便進入陵園的主體部分。這條正對獨龍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金水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內? ??門、方城明樓、寶頂等建筑。陵寢建筑都是按中軸線配制,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

神道部分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馬坊至孝陵正門(文武方門),包括下馬坊、神烈山碑、大金門、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橋。

7. 鳳陽明皇陵介紹

中都皇陵

中都皇陵,在安徽省鳳陽縣城西的太平鄉(xiāng),離縣城七公里。這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為自己父母營造的皇陵遺址。遺址中保留的石人、石獸雕刻和朱元璋親自撰文刻立的皇陵石碑,極為珍貴,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歷來受人重視。陵冢高大雄偉,登上陵頂環(huán)顧四方,南有丘陵綿亙數百里,北臨淮河滔滔東流去,東西二隅地勢逐漸內底。皇陵頭枕山峰,足登淮水,猶如仰臥在巨大的躺椅之中。

元朝末年,當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節(jié)節(jié)勝利,快要奪得天下的時候,他便派人在自己的故鄉(xiāng)安徽鳳陽修建規(guī)模寵大的都城——中都。當中都城的建設初具規(guī)模的時候,朱元璋又決定遷都南京。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又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這樣,鳳陽的中都城因為廢棄不用,逐漸殘毀,也逐漸被人遺忘。當朱元璋動工興建中都城時,他也在該城南面五公里的地方,為自己的父母興建皇陵。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都皇陵。

8. 鳳陽明皇陵本地人門票

旅游及物價部門審核為成人票60元一張,記者,殘病人,7o歲以上老人兔票

9. 明皇陵在哪里?鳳陽明皇陵具體地址?

明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長陵)、明仁宗朱高熾(獻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鎮(zhèn)(裕陵)、明憲宗朱見深(茂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熜(永陵)、明穆宗朱載坖(昭陵)、明神宗朱翊鈞(定陵)、明光宗朱常洛(慶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檢(思陵)。

景泰陵

景泰陵埋葬的,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異母弟朱祁鈺。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聽信宦官王振慫恿,御駕親征瓦剌,結果被俘虜。在迫于無奈的情況下,群臣擁立任監(jiān)國的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明代宗,改元景泰,因此也稱景泰帝。

后來明英宗復位,朱祁鈺病逝,前者將其帝號去掉,降為郕王。為了泄憤,又把朱祁鈺的壽陵搗毀,將其以王禮葬在金山口。明憲宗即位后,恢復了景泰帝號,于是將原來的墓擴修為皇陵。明世宗即位后,又將這里整改,把綠瓦改為黃瓦,讓這里真正符合帝陵規(guī)制。

也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朱祁鈺沒有葬在明十三陵。還有一位沒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因為他在靖難之役后下落不明,所以沒有屬于他的帝陵。

明祖陵、明皇陵

朱元璋稱帝之后,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洪澤湖西岸,建造了明祖陵。顧名思義,這里埋葬的是老朱家的祖宗,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其中后兩者只是衣冠冢,由于朱元璋分別追尊他們?yōu)樵;实邸⒑慊实邸⑿实郏虼诉@也是皇陵。

至于明皇陵,則是朱元璋為父母、兄嫂修建的,位于安徽省鳳陽縣城南。這里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帝王之陵,但其制度與明孝陵、明十三陵是一樣的。

明東陵

明東陵埋葬的,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標。朱元璋稱帝之后,就立朱標為皇太子,用盡心血培養(yǎng)他。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追謚兒子為“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便追尊父親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明東陵也由太子陵,升級為皇陵。

明顯陵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所以他駕崩? ?,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繼承,就是明世宗。群臣認為朱厚熜是小宗入繼大宗,理應該與堂兄朱厚照一樣,尊明孝宗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但朱厚熜堅持要尊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因此君臣產生了“大禮議”之爭。

嘉靖二年,明世宗下令,將生父原本的興獻王墓由黑瓦改為黃琉璃瓦。嘉靖三年,明世宗加尊生父為“獻皇帝”,將興獻王墓正式更名為“顯陵”。嘉靖十七年,他又為生父追尊廟號“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正式恭迎獻皇帝神主入太廟。

因為有明孝陵、明十三陵、景泰陵,分別埋葬了15位官方認可的明朝皇帝。另外的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顯陵,都是明朝皇帝追尊自己的父親(以及祖先),導致陵墓規(guī)格升級為皇陵,這便出現了19座帝陵。

10. 鳳陽明皇陵景區(qū)介紹

鳳陽屬于安徽省滁州市

鳳陽縣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淮河中游南岸,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蚌埠市接壤。鳳陽縣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里,石英資源大縣。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xiāng),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fā)源地。

鳳陽縣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人口為74.9萬(2009年底),縣人民政府駐府城鎮(zhèn)西華路人民廣場。鳳陽縣轄1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鳳陽有中國花鼓之鄉(xiāng)、中國帝王之鄉(xiāng)、中國改革之鄉(xiāng)、中國曲藝之鄉(xiāng)、中國石英之鄉(xiāng)、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樹莓之都等美譽。

Hash:7ecc541bd2abae50db6864a9a459a88cb37f618c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