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蓋叫天墓

蓋叫天墓

杭州西線景區(qū)楊公堤邊的山坡上,聳立著一座亭子,額枋上“學到老”四個大字栩栩生輝,柱子上的對聯(lián)是“英名蓋世三叉口,杰作驚天十字坡。”亭后是墓葬。這就是一代京劇名大師蓋叫天的自造墓,60年代后期被毀,1985年重修。蓋叫天原名張英杰,河北保定人,我國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繼承了我國戲曲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數十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藝術實踐,勤學苦練,積極探索,終于開創(chuàng)了獨具一格的“蓋派”表演藝術。1971年1月15日,蓋叫天因受文革破孩-,在杭州含恨逝世。其墓址座落于丁家山麓,西山路邊。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蓋叫天墓,并將蓋叫天的骨灰移葬此處。墓前門樓和石牌坊題有匾額“學到老”(黃賓虹書),楹聯(lián)“英名蓋世三岔口,杰作驚天十字坡。”(吳湖帆撰書)和楹聯(lián)“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陳毅撰、沙孟海書)這是對蓋叫天一生真實的寫照和評價。

保護范圍:東、南、北至墓體周圍保護圍欄,西南至楊公堤道路紅線,總面積為1458平方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東北至丁家山堡坎線,西南至楊公堤道路紅線,西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5米,總面積為2129平方米。

巴金曾在蓋叫天生前預造的墳墓見到蓋叫天,交談甚歡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還沒有明文禁止人還活著時就為自己建造墳墓(叫“生壙”或“生基”),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為自己在杭州西湖邊建造了生壙。

蓋叫天,原名張英杰,1888年生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他的表演藝術以武生戲為主,武戲文唱,自成蓋派特色。1971年去世。

巴金在《隨想錄》有一段有趣的記載,談到蓋叫天的生壙見到蓋叫天的情景。巴金說,他1961年到西湖,為寫稿在招待所住了三個星期,與一位同在招待所寫作的朋友每天吃過晚飯一起散步,常常走到蓋叫天老人的墓道才折回來。“馬路上幾乎沒有人,光線十分柔和,我們走在綠樹叢中,夜在我們四周撒下網來。我忘不了這樣愉快的散步。蓋老當時還活著,他經營自己的生壙好多年了。有一次時間早一點,我走進墓道登上臺階到了墓前,石凳上竟然坐著蓋老本人,那么健康,那么英武,那么滿意地看著刻著他大名的紅字墓碑,看著坡下的景色,仿佛這里就是他的家,他同我談話好像在自己家里待客人。我們一路走下去,親切地握手告別。”

巴金說,這是他與蓋老最后一次交談,后來聽說蓋老被迫害致死。“不用說他無法在自己苦心經營的墳墓里面,連墓道,連牌坊,連生壙,連石桌、石凳,全化做塵土了。”

蓋叫天墓在文革期間遭毀壞,是難免的。不過,蓋叫天的墓已經在原址重建。沿著楊公堤前行,路邊就能看到。

楊公堤是公路、汽車道。蓋叫天墓的山門緊貼楊公堤公路的車道。山門上書“學到老”,拾級而上,穿過山門,就看到蓋叫天的墓了。墓碑上書“藝人蓋叫天墓”六字。

墓地山門上“學到老”三字的落款為“英杰先生囑 賓虹癸巳年九十”。黃賓虹是現代著名山水畫一代宗師,生于1865年,卒于1955年,癸巳年是1953年,黃賓虹虛歲90。如果是專為墓地而寫,那么蓋叫天應該是在1953年最晚1954年為自己建了生壙。這與巴金1961年所說蓋叫天“經營自己的生壙好多年了”相符。

山門以石為柱,成四角亭,石柱上刻著對聯(lián):“英名蓋世三岔口,杰作驚天十字坡。”這幅對聯(lián)不知出自哪位名家,它將蓋叫天的大名、藝名、名作巧妙地鑲嵌在聯(lián)句之中。英杰是蓋叫天的名,蓋天是他的藝名,對聯(lián)寫作“驚天”,《十字坡》《三岔口》京劇名,蓋叫天的代表作。

山門的背面,上書“慕俠亭”三字,兩側亦有一聯(lián):“燕北真好漢,江南武松”。聯(lián)句出自國務院副總理陳毅之手,是陳毅1956年評價蓋叫天表演藝術的題詞,1985年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書寫。

蓋叫天故居景點 - 蓋叫天故居游記

1. 蓋叫天故居游記

做夢時,自己回到了家鄉(xiāng),表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也暗示自己仍然孤苦漂泊異鄉(xiāng)。

故里,指故鄉(xiāng);家鄉(xiāng)。

南朝 梁 江淹《別賦》:“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

《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臣得重賞,由如衣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國,還于故里,豈不是大王慈恩?”

白居易《小閣閑坐》詩:“二疏返故里,四老歸舊山。”

宋 陳師道《次韻蘇公題歐陽叔弼息齋》:“行者歸故里,居者愛吾廬。”

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憲副》:“公(袁可立子袁樞)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呵,我所熟悉的山區(qū)--我們英雄的故里。”

2. 蓋叫天故居百忍堂

七律·家和萬事興

都說家和萬事興,何必每天吵不停。

家中不是決戰(zhàn)場,無須勝負賭輸贏。

夫妻恩愛傳家寶,幸福港灣最安寧。

快樂生活小天地,和諧美滿享太平。

七律·家和萬事興

羈懷冷月照孤燈,夤夜幽愁思謹承。

始當孝行臻百善,能推德守破重冰。

介公身后留箴訓,朱子門前繼慶膺。

百忍堂中昆季共,家和萬事積余興。

七律· 家和萬事興

鴛鴦枕上畫鴛鴦,燕語綿綿論菊黃:

共賞天邊云戲月,同思故里鳳求凰。

一絲紅線連枝理,兩顆凡心并蒂芳。

夫唱妻隨前世德,諧音譜曲韻悠揚。

七律 家和萬事興

千年緣分實堪珍,血脈相連骨肉親。

子女心中多念孝,爺娘嘴上少言恩。

逆流共渡爭先手,順境同行讓后身。

自古家和興萬事,東風著意送長春。

七律·家和萬事興

幾世修得共一家,人生漫漫享芳華。

和平安處廳堂樂,孝悌堅操品望佳。

粗飯養(yǎng)身雄體魄,茅廬避雨浴朝霞。

無求無欲從天意,日子常開四季花。

3. 蓋叫天故居介紹

杭州名人紀念館隸屬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成立于1988年,原名杭州章太炎紀念館,2001年12月改成現在的名字。管轄章太炎紀念館、蘇東坡紀念館、張蒼水祠、于謙祠、于謙故居、司徒雷登故居、唐人藝術館等名人紀念館。除于謙故居和司徒雷登故居在城區(qū)外,其于的五處館祠均位于西湖風景名勝區(qū)。

此外豐子愷故居,位于下城區(qū)鳳起路皇親巷9號,黃公望隱居地,位于富陽區(qū)廟山塢東路,錢學森故居,位于上城區(qū)馬市街方谷園2號,夏衍故居,位于江干區(qū)嚴家路50號,胡雪巖故居,位于上城區(qū)河坊街、大井巷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東部的元寶街18號,龔自珍故居,位于上城區(qū)馬坡巷6號下采園內,蔣經國故居,位于西路區(qū)山南麓石函路6號,郁大夫故居,位于杭州市小營街道大學路場管弄63號,林微因故居,位于杭州市吳山腳下的蔡官巷23號,林風眠故居,位于杭州市杭州植物園大門旁的靈隱路3號,梁詩正故居,位于杭州市七龍?zhí)?號。還有蓋叫天故居,黃賓虹故居,沙孟海故居,潘天壽紀念館,句山櫵舍等。

4. 蓋叫天故居地址

具體如下:

杭州名人故居·于謙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太平里

杭州名人故居·胡雪巖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元寶路18號

杭州名人故居·秋水山莊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山路38號

杭州名人故居·林風眠舊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靈隱路3號,植物園正門北側

杭州名人故居·馬一浮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花港觀魚公園內

杭州名人故居·蓋叫天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金沙港26號

杭州名人故居·龔自珍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馬坡巷6號小采園內

杭州名人故居·陳端生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河坊街556號

杭州名人故居·郁達夫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大學路場官弄63號

杭州名人故居·章太炎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倉前老街,現為章太炎紀念館

杭州名人故居·肖圃-豐子愷寓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皇親巷9號

杭州名人故居·夏衍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慶春門外嚴家

杭州名人故居·黃賓虹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31號

西湖介紹: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三面環(huán)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5. 游蓋叫天故居作文

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一些城市開始趁勢宣傳自己的“哪吒基因”。有媒體發(fā)現,四川宜賓、江油,天津陳塘莊,河南西峽,均宣稱是哪吒的家鄉(xiāng),并在當地政府官網上發(fā)布了不少證明此地為“哪吒故里”的證據。

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最早起源于印度或中亞佛教神系,是北方天王毘沙門的子系,“哪吒”一詞本身就由梵語音譯而來,而哪吒“三頭六臂”的特征也更符合印度神話造型。到了佛教盛行的唐代,有關哪吒的故事開始傳入中原,并融入本土宗教元素,哪吒逐漸成為道教護法神,這幾乎已成學界共識。

一個完全虛構的神話人物何來“故里”?敲鑼打鼓的“故里”之爭,背后隱藏著地方經濟利益的博弈。借神話資源吸引人氣,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醉翁之意”在此也。

近年來,各地名人故里之爭此起彼伏,搶完趙云搶貂蟬,搶完悟空搶哪吒,從現實爭到神話,從“地面”打到“太空”,連西門慶這一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也成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對這種看似鬧劇的行為,固然不能一概而論,倘若真能借此傳承歷史文化、推動經濟發(fā)展,讓當地群眾日子更舒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罔顧事實的宣傳、浮于表面的造勢,帶來的往往卻是負面影響,“哪吒故里”之爭,再一次引發(fā)我們對這一現象的深思。

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政府部門要作風嚴謹。陳塘關、翠屏山、九灣河,原本是《西游記》《封神演義》等神怪小說中的藝術想象,偶與現實地名巧合,如翠屏山全國就有多處,中國幅員廣闊,幾個地名與小說相同或相近,實屬正常,若以此為據,是不是也可以說高老莊是豬八戒故居?當地百姓受神話影響,由地名而聯(lián)想、衍生出有地域特色的哪吒文化,是相對合理的邏輯。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當年吳承恩或許仲琳是受某一地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哪吒故事,“哪吒故里”如果說存在,也只存在于作家的頭腦中。地方政府官網不同于民間組織,要有一定的權威性、科學性,豈能牽強附會,自欺欺人?早在2010年,原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就聯(lián)合下文,要求不宣傳有爭議、? ??認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虛構人物故里,“故里”是假,文化卻是真,與其既悖常理又違規(guī)章去推銷“哪吒故里”,不如腳踏實地、扎扎實實打造好地方“哪吒文化”。

文化資源的開發(fā),不能止于低水平建設。開發(fā)包裝粗糙、后期管理欠缺,贏回了“稱號”,輸掉了開發(fā),是一些文化“故里”的普遍尷尬。僅僅滿足于圈塊土地、建個廟宇、修個公園、辦個經貿洽談會,難以實現以景區(qū)景點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尤其河南各縣市,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各種人文景觀、神話資源隨處可見,客觀上面臨一個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好比一個人,中午吃了肯德基,晚上一般不會選擇再去麥當勞。簡單的“復制”“粘貼”顯然無法打開市場,讓文化資源釋放最強魅力,還得不斷為其注入創(chuàng)新血液、時代內涵。這些年,少林寺、清明上河園之所以愈加興旺,在厚重歷史文化基礎上創(chuàng)新推出《禪宗少林》《東京夢華》,功不可沒。同時也要看到,更多的文化富礦仍處于沉睡階段,我們有功夫,有熊貓,然而卻沒有《功夫熊貓》,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寶藏,值得好好研究。

文化產業(yè)的春天,并不等同于文化事業(yè)的春天。神話也好,歷史也罷,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載體,它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價值只是衍生產品。當前一些名人故里之爭,首先著眼于轟動效應,最后落腳于經濟目的,往往忽視了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fā)揚。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曾坦言,“我覺得一個人一生的經歷、評價并不是由他的出生地確定的,一些地方其實不用非得確定這些人出生在什么地方”。沒有人知道荷馬出生地在哪里,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從《荷馬史詩》中汲取智慧;我們探尋杜甫故里,更重要的也是從杜詩的沉郁頓挫中感悟憂國憂民的情懷。靜下心來,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是新時代文化事業(yè)的必答卷和主打歌,心態(tài)浮躁的“名人故里”之爭,乃至子虛烏有的“神人故里”之爭,可以休矣!

6. 蓋叫天故居對聯(lián)

棟梁華夏資良輔,帶礪河山錫大年。

博覽群書精慮眾藝,卒心載德濟義輸忠。

風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誰使詩仙來鳳詔,欲傳賈客過雞林。

玉碎金和混然之氣,禮耕義種必有豐年。

為文當得春初氣,觀化能知萬類情。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存淡泊懷殊俗嗜好,得雄直氣為古文章。

畫閣凌煙髙標回日,金臺論事紫府藏書。

家給人喜順若流水,時言樂言如沫春風。

癸丑帖傳王內史,春秋癖愛杜將軍。

經訓宣達,遠近必舉;精思不勞,道術愈章。;常將令德表此風俗,不以外物擾其天和。

張顛草圣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7. 蓋叫天故居的占地面積

西安大院應該指的是高家大院。

即西安北院門144號民居,位于西安市繁華的商業(yè)街——北院門清真小吃街上,是高岳崧故居,占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此院屬三院四進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其主體是明崇禎年間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院內現有西安中國畫院等4家單位辦公。

8. 參觀蓋叫天故居有感

寫一篇王力故居觀后感100字左右 如下: 今天我參觀了王力故居,很是震撼。

原來王力故居是為了紀念有愛國精神的王力先生而設立的教 育交流基地,清嘉慶六年的舊址,坐落在廣西博白縣。讓我印象深刻的門口的牌匾,據說是費孝通先生題詞呢。我聽導游姐姐講說王力故居是客家民居建筑風格的代表,真的是很佩服古人的智慧

9. 蓋叫天故居簡介

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南邊的北京市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的明園飯店對面,這個只露出一截兒的房屋。聲稱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這座房子里一天都沒有住過。

為什么?因為梁思成和林徽因住過的宅子已經被某些人在前些年錯誤的給拆了,但很多有識之士強烈反映,強烈呼吁,所以又悄無聲息的立了圍墻,在新建的圍墻里把那個房子又悄無聲息的蓋起來了,所以梁思成、林徽因在這個剛剛蓋好的所謂故居里,一天都沒有住過。這件事絕對是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

北京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地址在北總布三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北邊,火燒趙家樓遺址的對面。距離我們大雅寶胡同甲二號院僅百米之遙!當時被著名文學家謝冰心稱為“太太的客廳"。

10. 蓋叫天遺址

泉州元妙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俗稱“天公觀”,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

什么叫天津人的“楊七郎墓”?

天津人的“楊七郎墓”位于天津寧河縣潘莊鎮(zhèn)西塘兒坨村,就在穿村而過的普濟河邊上,有一座小山丘形狀的墓地,這就是楊七郎墓。神奇的是,普濟河水無論怎樣漲,總是漫不過七郎墓。周圍的老百姓逢年過節(jié)都要到此祭拜,誰有孩子有點“大病小情”都到此燒香乞求仙藥,據說還挺靈呢。楊七郎墓還申請了國家非物質遺產。

▲楊七郎墓

據寧河的老百姓講這個墓埋的是楊七郎的血跡。楊七郎本名楊延嗣,是北宋名將金刀令公楊繼業(yè)的第七子。

楊七郎原籍今山西太原人,在他的老家還有一座楊七郎墓,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東留屬村東南方向。那么,楊七郎墓又怎么跑到天津來了?

這其中有兩種傳說,一種說是在北宋時期,宋遼兩軍對峙就在寧河潘莊七里海一帶。也就是說,這里是古戰(zhàn)場。如此說來,楊七郎出現在潘莊也就不足為奇了。實際楊家將以及后來的楊六郎都曾戰(zhàn)斗在北方冀中平原一帶。

▲楊七郎

另一個傳說是,在金沙灘一戰(zhàn),楊七郎好不容易沖出重圍,他到幽州城下搬救兵,守城的主將潘仁美忌恨楊七郎曾殺死了他的兒子潘虎,這次潘仁美公報私仇,聲稱他身后有遼兵追趕,不敢放他進城,讓楊七郎到北城門去。楊七郎連殺四門,最后來到了北門。

當精疲力盡的楊七郎殺奔北門時,后有遼國追兵,北門守將是潘仁美的二子潘豹,潘豹開弓放箭,想殺死楊七郎,楊七郎身負重傷逃走,潘豹帶著人馬就追,一直追到了天津潘莊,楊七郎流血過多死了,潘豹把楊七郎的尸體拋進了普濟河。

原來的普濟河很寬,水流很急,河水把楊七郎的尸體沖到了山西代縣棗林鎮(zhèn),到了這里河水有一段是往回倒流,不信你去看看去,現在依然有這種現象。

這里的老百姓就發(fā)現了楊七郎的尸體,于是就把他葬在了他的家鄉(xiāng),這就有了代縣棗林鎮(zhèn)的楊七郎墓。

▲楊七郎萬箭穿心

楊七郎在寧河潘莊西塘陀村河邊身上的血流盡了,老百姓出于尊敬愛戴他,紛紛捧土掩埋血跡,天長日久,這里就形成了一座小山丘,這就是天津人的楊七郎墓形成的過程。

潘莊是潘仁美的老家,他家鄉(xiāng)的百姓不齒和奸賊有瓜葛,一部分人就搬出了潘莊,后來逐漸形成了楊莊村落,潘、楊兩莊不通婚的風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撰文/秉燭讀春秋

所有人都答錯了,天津確實有個楊七郎墓,甚至北京密云也有,但天津的楊七郎墓不是北宋的楊七郎,而是明朝的楊七郎楊沖,他是楊家將的后裔,山西代縣的楊七郎墓才是真正的北宋楊七郎。

(▲ 位于山西代縣的楊七郎墓)加歷史標簽

小說《楊家將》中的楊家將,金刀楊令公楊業(yè)有七個兒子,其中第七子楊延嗣人稱“楊七郎”,善使一桿虎頭烏金槍,英勇善戰(zhàn),但因在在爭奪帥印擂抬上,失手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后來楊業(yè)和楊七郎兵困兩狼山,七郎殺出重圍找主帥潘仁美求援,潘仁美公報私仇,設計把七郎灌酒后綁起來,以通敵之罪亂箭射死,楊七郎身中103箭,死狀極其慘烈。

現實中,天津市寧河縣和山西省代縣各有一處楊七郎墓,山西的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東留屬村,天津的位于寧河縣潘莊鎮(zhèn)西塘坨村,另外北京密云也有一處不太為人知的楊七郎墓。

(▲ 位于北京密云的楊七郎墓)

山西和天津相距千里之遙,為何一個楊七郎同時擁有兩座墓地呢?民間傳說,山西代縣葬的是楊七郎的尸體,天津寧河埋的是楊七郎的血跡,還有說法是山西代縣葬的是楊七郎的肢體,天津寧河埋的是楊七郎的頭顱? ?后一說法更有意思。

按照小說,楊七郎死在潘仁美的帥府,地點應該是山西代縣,但按照民間傳說,潘仁美為毀尸滅跡,把楊七郎的頭顱割下來,拋入滹沱河,頭顱順著河流到了天津寧河縣潘莊一帶,當地老百姓把頭顱收起來,葬在了潘莊附近,而楊七郎的身子則被人埋到今天的山西代縣,所以才會同時有兩座楊七郎墓。

這個傳說很和諧,估計是天津潘莊發(fā)明的,完美回避了山西和天津的楊七郎墓誰真誰假的問題,避免兩邊打架,但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看,山西代縣的楊七郎墓顯然更靠譜。

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天津的楊七郎不是北宋楊家將的楊七郎,而是明朝楊家將后裔楊沖,這個消息得到了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的確認。幾百年來,天津寧河縣潘莊村以“七郎山”知名,村民一直認為“七郎山”葬的是北宋楊家將楊七郎楊延嗣,但實際上“七郎山”葬的是楊家將明朝后裔——明贈彰武伯、驃騎將軍楊沖,因此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專門在此立明朝“楊七郎”墓碑和石像,以資證明。

至于歷史上真正的楊七郎,史料記載甚少,只說楊七郎名楊延玉,和其父楊業(yè)均戰(zhàn)死在山西陳家谷,跟天津、北京都沾不上一點關系。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