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劉家祠堂

劉家祠堂

該祠堂系宋太常寺劉勉故居,父純庵。子孫四世一門,是明代劉姓大族的宗祠。三開間梁架高大,進深九界用十檁。

明間抬梁式,正貼為王架梁,上置西瓜柱,支三架梁,中間置脊瓜柱,蝴蝶木,瓜柱皆粗壯,三架梁與五架截西呈橢圓形,柱頭上置圓斗,開十字科,正貼之前二界用雙步梁方斗十字科及單步梁,后全柱與老檐柱間用雙步梁,方斗小字科及單步梁,后金檐柱間額上皆有平故枋。邊貼施中柱。梁下普遍施丁頭拱,三架、五架梁下丁頭拱特寬。兩山墻之封檐墻上部還保留簡樸而富有特色的曲線。還保留部分古式瓦當(上有數(shù)道水波紋,下為陰陽桃紋)。檁子粗壯,屋頂硬山式柱礎呈珠形。柱礎最大的腹徑在中間。圍墻底部皆用條石,東北山墻間有嘉靖年間石碑一塊。

此祠是寧波市僅見的明代祠堂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重要資料。

探訪儀征古跡之劉集卞家祠堂

清代儀征的卞士云、卞寶第父子有“兩世開府”的佳話。

我曾兩次前往劉集鎮(zhèn)利民村楊莊組(缸廟),探訪卞家祠堂和卞寶第墓。

《光緒甘泉縣續(xù)志》記載,江西布政使儀征陳嘉樹墓,在(揚州西鄉(xiāng)劉家集東北三里缸廟,閩浙總督儀征卞寶第墓,亦在缸廟。

陳嘉樹陳彝是儀征“父子傳臚”的主角(參見我的《父子傳臚陳嘉樹陳彝》、《即景即說陳含光》、《探訪儀征古跡之廟山陳彝墓》、《拜訪“父子傳臚”后人陳琳》、《秋花香淡久開枝》等文),與卞士云卞寶第“兩世開府”交相輝映,是儀征讀書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且,陳家與卞家還是姻親關系。

【光緒甘泉縣續(xù)志卞寶第墓書影】

我是聽說卞家祠堂舊址那里搞萬畝良田整治工程要拆遷,才于2015年10月24日趕去的,因為百度地圖上有卞家祠堂的標識,所以我就開著導航直接去了。從俞橋水庫西,沿小路繞到水庫北,再向北開到?jīng)]路,地圖上的房子已經(jīng)是廢墟,停車處不遠是一條東西向的大路,路基正在施工,推土機轟鳴、塵土飛揚。我問僅存的一棟房子里的人,說不清楚,知情老人都拆遷搬走了。由于我是帶著岳父岳母和妻子一塊兒出來玩的,他們未看到東西,沒了興致,我也不便再找(周圍也沒本地人),就打道回府了。

【第一次探訪】

第二次是2018年6月26日,結合探訪白羊山阮常生墓和三茅王家祠堂,順道一探三處。卞家祠堂是第二站,我從鎮(zhèn)北的劉豐路向北,再向東到達缸廟,這一帶房子全部拆了,這個一間屋的小缸廟到是還在,但看起來不是古房子。缸廟向南的小路走不了汽車,我再向東一點,把車聽到壩頭南面的工棚。從這里向南看,一馬平川,一間房子也沒有了,真?zhèn)€是萬畝良田!

我順著聯(lián)古路一路走訪住戶,尋找知情人,問到第五個人(一位老太太,在利民新村)時,有了線索,原來利民大隊楊莊生產(chǎn)隊的張孔泉隊長(已故),是給卞家看墳的,老婆和兒子拆遷后住在劉集的新小區(qū)。我就興沖沖地趕到鎮(zhèn)上惠民苑問人,答曰不在這里你到西邊為民苑問問,在為民苑問人,答曰這里沒有你到東邊惠民苑問問,如是者三去三來,太陽嗞嗷嗷曬得我要昏倒。第四次進入惠民苑后在南三排問到一位老大爺正在炒菜,他說曉得呢,就在西邊為民苑最北邊朝街的門市房,小明糧油店便是。

我大汗淋漓找到糧油店,有母女二人在,老太叫馬萬蘭,84歲,老伴叫楊德國(已故),女兒叫楊坤翠,是這個店的女主人,楊坤翠的丈夫叫張壽平,是已故小隊長張孔泉的兒子。

馬萬蘭告訴我,楊家和張家過去都是卞家的佃戶,都幫著看墳。楊家是看大墳的,張家是看卞家其他墳的。抗戰(zhàn)期間祠堂被燒了,他們把廢墟整理整理,蓋上屋頂,就住在里面。大墳就在壩頭,有大石龜和碑呢,都被砸碎了。我說,看到有的資料上說,有殘碑你們收著呢,能不能帶我去看看?楊坤翠跟誰(可能是張壽平或他哥哥)打了個電話,告訴我說殘碑已經(jīng)被卞家人收走了,那人叫卞世傳,60歲樣子,每年都來上墳呢。

我看時間不早,人家要吃午飯,就請楊坤翠幫我和馬萬蘭老人合個影,告辭。

【與馬萬蘭合影】

兩次探訪,沒見到實物,也未確定祠堂和墓地方位,甚為遺憾。

我在研究卞氏資料時,得到“卞國文化研究會”2012年10月份編纂的《清閩浙總督卞寶第歷史文獻選編》,里面搜集了有關卞寶第研究的25篇資料,其中有一篇武黎嵩的《儀征尋訪卞寶第家族墓地》說道:

卞家祠堂坐西朝東,占地約兩畝,前有照壁、門樓,后有大廳用以停放棺槨、供奉靈位,門前還有高大的石獅子。卞寶第墓就在祠堂東北溪渠的高崗上,1968年石碑被砸毀,澆漿墓被用鏨子鑿開,內(nèi)有三口棺材,左右已朽,中間完好,撿到佩刀、珍珠等物,棺木被村民做了水桶和學校的桌子。從清末到民國直至解放后的1962年,都有卞氏族人陸續(xù)入葬此地,雖說祠、墓已毀,但村民們還能指點卞寶第、卞肇昌、卞綍昌、卞緒昌等人墳墓所在大體位置。作者武黎嵩還在張氏兄弟(估計就是張壽平和他哥哥)的院子里,看到他們從田間地頭收集回來的龜趺和墓碑的殘石。有龍鳳祥云文的碑額, 有碑身的殘塊。一段碑石上還殘留有「…靈曰鞠躬…爾卞寶第…朕用悼焉」十二個字,武黎嵩評曰:“審其詞,應為光緒皇帝御賜的祭文。可惜殘言斷語,已不成章。”

【卞寶第墓殘碑】

【百度地圖標注卞家祠堂位置】

我在《阮元儀征事》書中有卞士云、卞寶第“兩世開府”及其家族部分成員的簡介,資料主要是從《清史稿》、《清史列傳》、《續(xù)纂揚州府志》、《道光重修儀征縣志》、沈建中《儀征卞氏五世記略》、鄧桂安《儀征望族之卞氏》等資料中汲取,結合“卞國文化研究會”《清閩浙總督卞寶第歷史文獻選編》、卞世傳《卞寶書家族百年驅夷史和兩個主權捍衛(wèi)》、《儀征榴瑞堂卞士云公家族排序表》,將卞氏家族情況簡述如下:

卞氏家族可上溯至東晉卞壸,這個觀點引自卞世傳《卞寶書家族百年驅夷史和兩個主權捍衛(wèi)》;武黎嵩《儀征尋訪卞寶第家族墓地》一文則將卞氏家族上溯到北宋熙寧三年(1070)狀元卞嗣宗;趙立昌《手綰七印,昭垂國史——卞寶第府第補說》一文,甚至將卞氏家族上溯到了春秋楚國“三獻玉璞”的卞和。

卞壸(281-328),字望之,濟陰人,祖父卞統(tǒng)曾任瑯琊內(nèi)史,父親卞粹為中書令。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卞壸任吏部尚書。蘇峻叛亂后,卞壸率二子卞眕、卞盱及兵勇奮力抵抗,以身殉國,被追贈侍中、驃騎將軍,謚號“忠貞”。卞壸父子墓葬于南京朝天宮(原冶山)西側。

卞壸后裔秉承“忠孝傳家”的家族遺風,將家族堂號為“忠貞堂”、“忠孝堂”,是為“忠貞世家”,傳至儀征卞士云,為第四十世。

卞壸在《晉書?卷七十?列傳第四十》有傳。

【南京朝天卞壸墓碣亭】

儀征榴瑞堂卞氏家族(云、寶、昌、孫、年、家、世)有關情況:

第一代“云”字輩

卞士云(1788-1843),字光河,號竹辰,儀征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道光三年(1823)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道光八年(1828)典試四川,十二年(1832)典試湖北

卞士云對家鄉(xiāng)儀征十分關愛,支持家鄉(xiāng)的發(fā)展。道光十年(1830),兩江總督陶澍上表擬對淮鹽運輸方法進行改變,鹽船直接出江,不再在儀征掣捆。當時儀征從事解捆搬運等工作的夫役有數(shù)萬人,如果這樣改革,他們就會絕了生計,衣食無著,儀征勢必失去昔日繁華。卞士云時任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他一方面感到這樣做弊端很大,另一方面念及家鄉(xiāng)的生機將絕,就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致儼、浙江學政吳椿聯(lián)名上疏痛陳其害,這一動議也就被暫時擱置了。

卞士云歷任安慶鳳陽寧國知府,升廣西右江道、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他在任內(nèi)重新審理天主教牛八教案、銅船水手黃和尚案,將被株連的無辜者悉數(shù)釋放。后任湖北布政使,丁憂回儀征,恰逢英夷來犯。道光帝下旨,國難當頭,命奪情上班,總理浙江糧臺。道光二十二年(1842)署浙江巡撫,因沿海經(jīng)常遭到英國軍艦的騷擾,所以軍務十分繁忙。卞士云身先士卒,指揮防御。軍民缺糧,川、鄂兩省糧船不能到達浙江,卞士云奏請免稅,并四處招徠糧商直達浙江,以解燃眉之急。英艦進入長江鎮(zhèn)江告急,手下人對他說他在揚州的家眷恐怕不安全。卞士云卻厲聲說道:“我要以身殉國,奮不顧身,還談什么妻兒老小。”他的行為極大鼓舞了浙江軍民抗擊英軍侵犯的斗志,旋被任命為浙江布政使,時間不長,卒于官位,終年五十六歲。

卞士云當官既勤奮又謹慎,道光皇帝曾兩次召見卞士云,并說:“汝任御史時,即知汝才干明練,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卞士云才具操守,朕所素知,爾等當效法之”。

卞士云從小是個苦孩子,父親卞銘去世時他才十一歲,母親陳氏靠幫別人家做針線活供他上學。考取秀才后,有老板看到他十分聰慧,愿意出重金聘請他做助手,帶他去做生意。母親得知后堅決謝絕,她說:“你父親對你的期盼,哪里就是做做生意?是要考正途求功名的!你要刻苦努力!”后來卞士云當官了,母親時常囑咐他:“判罪斷刑一定要慎重!”卞母的見識,一般男人不及也!

《續(xù)纂揚州府志》則介紹得比較詳細(同治十年,1871,該志由卞士云次子卞寶第參與總纂),卞士云考取秀才后有人想聘他外出經(jīng)商,卞士云有些心動,母親堅決不同意,在隆冬風雪之日指著院前石榴樹說:“我兒該不該繼續(xù)讀書?老天保佑吧!如果我兒讀書日后能夠功成名就,這棵石榴樹隆冬也會開花。”誰知石榴樹不久果真開了兩朵花。從此,卞士云斷絕了做生意的念頭,潛心苦讀,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鄉(xiāng)試奪魁,道光三年(1823)高中進士,入翰林院為編修,累官至署理浙江巡撫、浙江布政史。為了報答母親的一片苦心,卞士云將自己的這一支命名為“榴瑞堂”。

卞士云為人剛直,心胸坦蕩。兩淮私鹽販賣嚴重,國家壟斷的鹽銷路不好,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安徽鹽司周文忠嚴厲懲辦走私者,誅殺較多。卞士云上表彈劾他,但結果是周文忠反而升任安徽巡撫,而卞士云則被派到鳳陽任職,成了周文忠的部下。別人都以為卞士云害怕不敢赴任,但卞士云卻坦然上任。他處事干練,為民請命,對無辜者全部開釋。

卞士云僅有一姐,嫁給了太學生吳熊弼。

董玉書《蕪城懷舊錄》卷一記載,卞士云有個同族,叫卞維城,字雨帆,廩貢生。善書,工詩古文辭。由于卞士云沒有兄弟,所以對他視如親手足。與他一同切磋文字,培養(yǎng)他讀書做官,還將兒子卞寶第交給他教育。卞維城對卞士云恭敬有加,著有《弢塵館詩存》,夫人巴氏也能寫詩,女婿是汪廷儒(1804-1852,字醇卿,儀征人,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至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

卞士云有《退思齋詩存》、《省齋試帖偶存》存世。

卞士云葬儀征劉集蓮花址。

【卞士云書法

第二代“寶”字輩

卞士云有一女五子。女適江西新建人氏,同知銜,直隸候補知縣程迪芳。迪芳父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同年有祁寯藻等)、官安徽巡撫的程懋采(1790-1844)。

五子中,長卞寶書,次卞寶德,三卞寶恩,四卞寶第,五卞寶慶。其中寶德、寶恩、寶慶俱早殤。

卞寶書(1815-1872),字子城,道光二十六年(1846)儀征監(jiān)生,由通判捐輸,議敘以直隸州知州,分發(fā)試用。署易州、遵化知州,滄州知州,兩署直隸通永道。致仕后回揚州,卒。

咸豐八年(1858),卞寶書以滄州知州身份,參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英、法、俄、美的前期具體談判,在弱國無外交的背景下,巧妙利用列強矛盾,極力爭取我方權益,使《中俄天津條約》成為清廷對俄國參與戰(zhàn)事談判中唯一沒有割地賠款的案例,而此前的《中俄璦琿條約》割地60萬平方公里,此后的《中俄北京條約》割地40萬平方公里。為此,卞寶書等人受到咸豐皇帝的表揚。

咸豐皇帝表揚卞寶書的上諭:“此次天津辦理俄夷事務,所有派往委員,據(jù)文謙面奏。已會詳該督由外給獎。其滄州知州卞寶書、趙州知州陳鐘祥、署葛沽營游擊陳克明等三員,沖涉風濤,不避艱險,相機應對,均屬合宜。著該督酌量從優(yōu)獎勵。將此諭令知之”。

【咸豐表揚卞寶書上諭】

卞寶第(1824-1892),字頌臣,咸豐元年(1851)舉人,自刑部河南司主事做起,歷陜西司員外郎、直隸司郎中、實錄館校對,轉補浙江道、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升禮科給事中,遷順天府丞,升順天府尹。復赴汴任河南布政使,升授福建巡撫。同治九年(1970),以親老告養(yǎng)歸,家居十三年。光緒八年(1882)復出,起湖南巡撫,次年,署理湖廣總督,光緒十四年(1888)任閩浙總督,光緒十七年(1891),卞寶第因病乞休,疏凡五上,始準開缺,后卒于家。

同治七年(1868),英國基督教會欲占閩江川石島建房,與當?shù)孛癖姲l(fā)生沖突,英國人竟槍殺了村民王光天,是為“川石島教案”。時任福建巡撫的卞寶第堅決支持村民,一方面向閩浙總督吳桂力爭,一方面鼓勵村民自衛(wèi),吳桂屈從英人,決定由官府代英夷在石川島建屋,卞寶第憤懣異常,感到愧對八閩人民,遂向朝廷奏請免去其福建巡撫之職,表明心跡。由于民眾抗爭,英國人最終放棄了在石川島建房的企圖。

光緒十四年(1888),卞寶第升任閩浙總督,“離閩二十年矣!重臨舊治,民歡躍羅。拜道旁額手稱慶。”

卞寶第升任閩浙總督,除理閩、臺、浙三省事務外,尚兼署福建將軍、陸路提督、欽差督辦船政大臣,署學政,兼管巡撫、鹽政,同時手綰七印。陳含光(1879-1957,名延韡,號移孫,后改含光,儀征人,光緒二十八1902年舉人,書畫大家、卞寶第外孫)曾有詩云“兩世棨戟遙相望,同時七印何輝煌”,就是說的此事。

卞寶第不是進士,他以舉人出身而躋身封疆大吏之列,在有清一代的官吏中,雖非唯一,卻也是為數(shù)寥寥。所以,他與其父卞士云被后人譽之為“兩世開府,盛極一時”。 《清史稿?卞寶第傳》評:“有威重,不為小謹,騶從甚盛,所至誅鋤奸猾,扶植良愿,民尤感之” 。

卞寶第與李瀚章等修篡《湖南通志》,又在同治十年(1871)家居期間,與晏端書、 錢振倫總纂《續(xù)纂揚州府志》,有《卞制軍奏議》、《卞制軍政書》、《撫湘公牘》、《閩嶠輶軒錄》、《方岳采風錄》等存世。

卞寶第葬劉集卜家菱塘(缸廟)。

【卞寶第像】

【卞寶第手繪圖】

第三代 “昌”字輩

卞寶書生有一女一子,女卞承藩適常潤,子卞肇昌。

卞肇昌(1849-1888),字耕巖,號璞園,歲貢生。候選訓導、知縣用,湖北候補縣丞,會典館謄錄官,浙江補用同知,勅授修職佐郎。光緒初年曾從事科技實業(yè),使用鉛活字印書。

卞肇昌葬儀征劉集卞氏祖塋。

卞寶第生有五子九女。九女中,除三女不詳外,姻親如下:

一適儀征陳重慶(1845—1928,字顨卿,又字巽卿、遜卿,晚號甦叟。光緒元年1875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官至湖北武昌鹽法道臺,有《辛酉消夏詩錄》傳世。祖陳嘉樹道光二年1822傳臚,父陳彝同治元年1862傳臚)。

二適儀征陳倧萬(號祖庚,陳重慶堂弟,光緒八年1882舉人,以知府署廣東嘉應州,祖陳嘉樹道光二年1822傳臚)。

三適儀征張允顗(號靜生,祖張安保為《道光重修儀征縣志》總纂,父張丙炎為咸豐九年1859進士,官至廣東廉州知府,移知肇慶,繼升道員,加鹽運使銜,輯有《榕園叢書》)。

四適合肥李經(jīng)邁(1876—1938,字季皋,號又蘇,別號澄園。光緒三十一年1905任出使奧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祿寺卿。三十三年1907歸國,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統(tǒng)二年1910以隨員往日本、歐美考察軍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經(jīng)商為業(yè),善理財,資產(chǎn)萬貫,聞于一時。曾參與張勛復辟。父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

李鴻章全家福照片,二排中座老者為李鴻章,二排左二為李鴻章三子李經(jīng)邁,后排左四為卞寶第四女。

【李鴻章全家福】

五適廬江劉元之(父劉秉璋,四川總督)。

六卞晉昌適壽陽祁友蒙(1883-1931,字孳敏,號甘荼,官至知府。祖祁寯藻,體仁閣大學士,父祁世長,工部尚書)。

六子中,長卞祖清,次卞緒昌,三卞綬昌,四卞繼昌,五卞綍昌,六卞綏昌。其中祖清、綬昌、繼昌早殤。老六卞綏昌(1874-1895),字緝甫,號桃山,太學生,妻黃德昭(黃靜儀,咸豐癸丑科進士、二品頂戴、四川永寧道黃云鵠女),卞綏昌身體較弱,結婚三月即逝,年僅二十一歲。有成就的是緒昌、綍昌。

卞緒昌(1863-1910),字纘甫,號柳門,一號味蓮,光緒十一年(1885)拔貢,官至安徽按察使。1903年安徽巡警總局設交通股時為首任巡警道員,為提倡新風氣,親臨城內(nèi)繁華之處站崗執(zhí)勤。曾出面保釋革命黨人熊成基之兄熊子嘉。宣統(tǒng)二年(1910)卒于任上。卞緒昌夫人張氏為其姐丈張允顗妹。

卞緒昌葬儀征劉集卞氏祖塋。

卞綍(fú)昌(1872-1946),廩貢生,捐納同知在廣東試用,駐長崎領事、湖北道員、津浦鐵路南段總稽查,辛亥革命后歸隱不出。因大排行第十,人稱“十太爺”。先娶張丙炎四女,繼娶張之洞長女張仁準,有陳、侯兩位側室,卞綍昌有十九個子女,姜堰卞永琳的父親卞益孫是卞綍昌最小的兒子,即第十九子,侯氏出。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姜堰有一支卞寶第后裔》。

卞綍昌葬儀征劉集卞氏祖塋。

【卞綍昌張仁準(張之洞長女)全家福】

第四代 “孫”字輩

卞肇昌生有三子一女。女卞騫孫,子卞斌孫、卞桐孫、卞鉌孫(鐵笙)。

卞斌孫(1872-1938),字公弢,拔貢,發(fā)往湖北候補,由候補知縣升通判銜,累保三品銜、以知府改發(fā)湖南候補,辛亥革命后去上海,旋回揚州,以遺老自居,其書畫有造詣。

【卞斌孫雙鳧圖】

卞緒昌生有三子六女。女略,子卞壽孫(白眉)、卞福孫(仲弗)、卞喜孫(燕侯)。

卞壽孫(1884-1968),字白眉,附貢生,捐補太常寺博士,棄官赴美留學,1906年考入白朗大學攻讀政治經(jīng)濟學,取得文學士學位。辛亥革命后回國,參加大清銀行善后和籌建中國銀行,任發(fā)行局佐理,升總稽核,中國銀行天津分行經(jīng)理。抗戰(zhàn)爆發(fā)后因拒絕與日偽合作,離津去香港,1943年任中國銀行副總經(jīng)理,1949年總行解散后退休,1951年遷居美國。妻李國錦為李鴻章侄孫女、李瀚章孫女、李經(jīng)畬之女,這也是卞、李兩家的二世聯(lián)姻。

卞壽孫有《卞白眉日記》出版存世。

【卞壽孫李國錦全家福】

卞福孫(1886-?),字仲弗,就讀美國白朗大學政治經(jīng)濟科,歷任京師地方審判廳推事、北京崇文門豐臺商稅分局局長、北京中國銀行司庫、中國銀行安東分行經(jīng)理、英國倫敦經(jīng)理處首任主任、奉天(沈陽)分行經(jīng)理、哈爾濱分行經(jīng)理、儲蓄總部經(jīng)理等職務。“九一八”事變后,日寇封閉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時任中國銀行奉天分行經(jīng)理的卞福孫和中國銀行總經(jīng)理張嘉璈,冒著生命危險與日本關東軍交涉,捍衛(wèi)了民族金融主權。

卞喜孫(1895-1965),字贊侯,一字燕侯,號少山,曾任天津中央銀行副經(jīng)理,1945年10月18日,卞喜孫與施奎齡一起接收偽河北省銀行總行及北平分行。解放后留任天津人民銀行副行長。因叔叔卞綏昌婚后不久即逝,以卞喜孫嗣之。

卞綍昌生子女十九人。女略。子卞祿孫、卞富孫、卞頤孫、卞鼎孫、卞豫孫、卞咸孫、卞泰孫、卞謙孫、卞豐孫、卞隨孫、卞觀孫、卞震孫、卞益孫,余略。

卞泰孫,黃埔軍校五期步科學員,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南京龍?zhí)?/a>戰(zhàn)役負傷。抗日戰(zhàn)爭時在國民黨第七縱隊與日軍打游擊,抗戰(zhàn)后曾任胡宗南部師長、南京總統(tǒng)府典禮局少將。

卞益孫(1924-2002),妻姜堰大戶丁福如之女丁素娟。詳見《姜堰有一支卞寶第后裔》。

第五代 “年”字輩

卞勝年(1914-1991),又名卞璟,譜系為卞士云-卞寶書-卞肇昌-卞鉌孫-卞勝年,在燕京大學就讀時曾參加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后回到揚州,與陳素、江上青、莫樸等人組建“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并擔任會長,后根據(jù)形勢改組為“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流動宣傳團”,走出揚州,奔赴延安,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接受董必武指示后,卞璟進入桂系一三八師政治部任少校宣傳科長,1949年秋擔任桂林綏靖公署藝術宣傳團團長,是年冬率團起義,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兵團文藝工作團,1950年到廣西軍區(qū)文工團,1954年轉業(yè)到廣西話劇團,參與導演話劇《劉三姐》。

卞壽孫(白眉)生有六子一女。長子卞彭年(1901-1990),字蠡洲,又名卞彭,清華大學畢業(yè)后赴美,勃朗哲學學士、哈佛研究生、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回國后在華中大學做物理教授兼教務長,湖北省人大代表;次子卞柏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綠城孚滿大學(FurmanUniv.)化學系教授;三子卞松年,美國司克瑞比司海洋學研究所研究導師;四子卞萬年,美國凱撒基金醫(yī)院之主任醫(yī)師;五子卞鳳年,曾任中國銀行悉尼分行經(jīng)理,妻徐政(國民黨元老徐謙次女);六子卞美年(1908‐2002),1931 年畢業(yè)于北平燕京大學地質系,參加周口店遺址發(fā)掘研究工作,是親眼見過“北京人”頭蓋骨的三人之一(另兩人為賈蘭坡、胡承志),他提出的“白沙井組”和“元謀組”地質認識,迄今一直被地質學界所公認,他首先發(fā)現(xiàn)的、被稱為卞氏獸屬(BIENOTHERUM)卞氏獸科的近似哺乳爬行動物化石, 填補了脊椎動物進化的缺環(huán)。卞菊年( 1915—1959)是卞白眉的唯一女公子,肄業(yè)于北平燕京大學并獲美國勃朗大學學士學位。

除卞彭年之外,卞家父子陸續(xù)移居海外,照片見“卞壽孫李國錦全家福”。

卞灝年,譜系為卞士云-卞寶第-卞綍昌-卞泰孫-卞灝年,國民黨空軍上尉,曾參加抗戰(zhàn),后在臺灣訓練時飛機失事。其妹卞懿年隨服役國民黨裝甲兵部隊的丈夫也在同期自大陸 赴臺灣,以后又隨夫君轉往美國,轉業(yè)經(jīng)商。

第六代 “家”字輩

卞家珍(1919-1943),譜系為卞士云-卞寶書-卞肇昌-卞斌孫-卞耀年-卞家珍,自小鉆研電氣,1938年從姜堰參加了新四軍,曾擔任新四軍電臺臺長。因部隊工作勞累,積勞成疾,病逝于揚州家中,葬儀征劉集卞家祖塋。

卞家瑜(1923-2015),曾用名卞佩謹,譜系為卞士云-卞寶書-卞肇昌-卞斌孫-卞耀年-卞家瑜,1946年畢業(yè)于陜西西北高級機械工程學校,1948年在上海國棉第一機械廠從事產(chǎn)品設計,1950年響應支援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建設號召,到沈陽鼓風機廠參加礦車設計和風機試驗,1952年參與沈陽拖拉機廠創(chuàng)建,參與制定機械工業(yè)部農(nóng)業(yè)機械局《立軸式回轉工作臺》(JB/NQ023.1-84)行業(yè)標準。

第七代“世”字輩

卞世傳,1956年出生,譜系為卞士云-卞寶書-卞肇昌-卞斌孫-卞耀年-卞家瑜,遼寧省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協(xié)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沈陽市節(jié)能服務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沈陽八達能源技術研究所所長,卞氏家族文化傳承委員會秘書長。

【儀征榴瑞堂卞氏家族簡譜】

劉氏祠堂,黃土高原上,慶陽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劉氏家族看過來

楊家祠堂景點 楊家祠堂歷史資料

1. 楊家祠堂歷史資料

位于鹿蹄澗村,距代州城東北19公里。

代州不僅是楊家將出生入死的戰(zhàn)場,也是楊家將的墳塋和故居所在地。

2. 楊家祠堂歷史資料大全

排行應該是:文遠榮明,這樣排的,其中"文"是楊氏第38代。

排行應該是:文遠榮明,這樣排的,其中"遠"是楊氏第39代,"榮"是楊氏第40代,"明"是楊氏第39代,"明"應為"名",楊氏家譜是這樣排的.在我的老家山西代縣有一個楊家祠堂,歷史800余年,有非常完整的家譜記載,每隔幾年都會舉行祭祖續(xù)譜的活動.

3. 楊家祠堂圖片

鳳凰古城不在江西。

人文背景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nèi)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全都透著古城特色。

2001年,鳳凰古城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qū),湖南十大文化遺產(chǎn)之一。

4. 楊家祠堂歷史資料簡介

真正的楊家祠堂只有一個,在忻州市代縣鹿蹄澗村,距代縣城東北19公里。

5. 楊家祠圖片

1922年6月,根據(jù)中共中央局指示,中共廣東支部擴大為中共廣東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下稱“廣東區(qū)委”)。廣東區(qū)委最早在楊家祠辦公,1924年搬到文明路194號—200號。1927年4月,廣東區(qū)委轉入秘密斗爭,后遷往香港改組為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區(qū)委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建立的區(qū)委之一,管理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及香港等地黨組織,是大革命時期全國轄區(qū)最廣、黨員人數(shù)最多的地方黨組織之一;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個地方紀律監(jiān)察機構——廣東區(qū)委監(jiān)察委員會,開創(chuàng)中國共產(chǎn)黨紀檢工作先河;設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地方軍事機構——軍事運動委員會……

6. 楊家祠堂有幾個

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古城博物館、萬壽宮、虹橋藝術樓、崇德堂、沱江泛舟)、鳳凰陳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長城、山江苗寨。

7. 楊家祠堂簡介

這要問這個家族精通世故的老人或者查閱他們的族譜才能知道。

過去耕讀世家大都提倡以儒家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為修身齊家之本。因讀書人文化高,一個宗族的人就都會按他們說的辦。祠堂楹聯(lián)也是讀書人擬的,估計楊家祠堂楹聯(lián)中的‘’八字箴言‘’也是指這八個字。

僅供參考。

8. 楊氏祠堂圖片大全圖片

一、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鎮(zhèn)的“李氏大宗祠”,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二)陳氏宗祠(龍城街道黃閣坑社區(qū))

(三)鄧氏宗祠(龍城街道嶂背社區(qū))

(四)申氏宗祠(龍城街道嶂背社區(qū))

(五)李氏宗祠(龍城街道崗貝社區(qū))

(六)楊氏宗祠(龍城街道盛平社區(qū))

(七)余氏宗祠(龍城街道回龍埔社區(qū))

(八)吳氏宗祠(龍城街道西埔社區(qū))

(九)蕭氏宗祠(龍城街道西埔社區(qū))

(十)李氏家祠(龍城街道西埔社區(qū))

9. 楊家祠堂在那里

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古城博物館、萬壽宮、虹橋藝術樓、崇德堂、沱江泛舟)、鳳凰陳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長城、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