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靈峰寺遺址

靈峰寺遺址

靈峰寺遺址位于臨沂市蘭陵縣下村鄉(xiāng)山北頭村西,抱犢崮東側,始建年代不詳,元至正五年,(1345),明成代五年(1469)年,萬歷十年(1582)先后修建,座北朝南,保存東西50米,南北90米,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保存佛樓、鐘鼓樓遺存,多為石木結構,為二層建筑,現(xiàn)屋頂已塌毀,殘存墻基,佛樓遺存建筑,座北朝南,五間,面寬12米,進深8米,殘高10米,門額題寫“釋加文佛”4字,北墻門上題寫“靈峰大寺”,墻基高約10米,西鼓樓殘存建筑東西8.6米,南北9米9.50米,東鐘樓殘存建筑東西5米,南北9米,其中東側鐘樓兩側鑲嵌石碑,北為“重修靈峰寺碑記。“院內(nèi)尚存明、清重修碑刻10余通,多殘,其中寺山門內(nèi)西側立”重修魯府天臺山靈峰寺碑記,青石質,方座、圓額,高2.7米,寬1米,厚0.21米,萬歷十年(1582)年立,額篆13字,碑文650余字,楷書,記述靈峰寺地理環(huán)境/抱犢崮的得名,1345年重修寺院后興盛系本次重修事宜,其北立有“天臺山靈峰寺碑”,雍正十三年立。

靈峰寺遺址是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虞峰山靈跡風景區(qū) 上虞峰山道場遺址

1. 上虞峰山道場遺址

【旅游資源】:

曹娥景區(qū)—舜耕公園

  舜耕公園為曹娥景區(qū)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區(qū)西南側,舜耕公園以舜耕群雕、大舜廟及舜橋、舜井為主要景點,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歷史。渲染舜帝以孝為先,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園內(nèi)舜耕群雕由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創(chuàng)作,以花崗巖為主材料的象隊群雕長68米,高27米,總重約800余噸,氣勢恢弘,體量之大,堪稱亞洲之最。

/曹娥景區(qū)—曹娥廟

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距市區(qū)3公里。是為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投江尋父而建。曹娥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幾經(jīng)興廢,屢經(jīng)重建,現(xiàn)建筑為民國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廟文化積淀厚重,藝術品位高雅,尤以廟內(nèi)雕刻、壁畫、楹聯(lián)和書法“四絕”而飲譽海內(nèi)外,被譽為“江南第一廟”。廟內(nèi)現(xiàn)存一“曹娥碑”為“中國最早的字謎”。

“英臺故里”—祝家莊

  “英臺故里”祝家莊是經(jīng)典愛情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臺的故鄉(xiāng),位于上虞市東南,距市區(qū)7.3公里。祝家莊地處半山區(qū),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莊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長條形,與開鑿于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現(xiàn)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藥師寺等與英臺文化相關古跡。

鳳鳴山風景區(qū)

  鳳鳴山坐落于上虞市豐惠鎮(zhèn)東南4公里,距上虞市區(qū)17公里,為國家2A級景區(qū),景區(qū)面積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的自然美而聞名,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二景區(qū)點堪稱奇觀。

  鳳鳴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東漢煉丹術家道教祖師魏伯陽煉丹遺址。魏伯陽一生在鳳鳴山煉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參同契》一書,后被尊為“萬古丹經(jīng)王”。該書在養(yǎng)生學古化學所歷學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在國外稱此書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書籍。景區(qū)內(nèi)鳳鳴真人祠始于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jīng)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位于距市區(qū)4公里的省級文保單位——春暉中學內(nèi),那里三面環(huán)山,湖泊眾多、幽靜恬雅、自然風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劉淑琴等前來執(zhí)教,何香凝、蔡元培、葉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來講學,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學,一時名揚四海,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春暉名人園”就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經(jīng)享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歷年吸引了無數(shù)的名流前來參觀瞻仰。

東山景區(qū)

  東山,又名謝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從東晉名士謝安隱居此山后,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

稱山風景區(qū)

  稱山風景區(qū)位于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qū)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qū)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

桃花源景區(qū)

  上虞桃花源生態(tài)旅游區(qū)地處上虞市西南,位于長塘鎮(zhèn)桃園村,距離百官城區(qū)約13公里,距離紹興市區(qū)約25公里,景區(qū)面積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區(qū)建成了以桃源湖為核心,龍?zhí)稙榫A,具有水上健 身游樂、沙灘浴場、龍?zhí)缎蓍e垂釣、野炊燒烤等多種休閑娛樂功能的綜合旅游景區(qū),并從2005年伊始就開始積極申報國家AA級景區(qū)。

  上虞市堆高山景區(qū)地處浙東黃金旅游帶,景區(qū)內(nèi)有建于明代中葉的秀峰庵,歷史悠久。傳說庵內(nèi)的梵香頗有靈氣,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現(xiàn)經(jīng)少林高僧釋行吉大師擴建為"秀峰寺",建筑群相貫38000平方米,高達2.8米的緬甸玉佛為鎮(zhèn)山之寶。堆高山景區(qū)蒼山翠嶺、延綿起伏,小溪流水、飛瀑直流,其中雨娘瀑高60米,水勢磅礴,小龍瀑古藤橫鎖,冬來老藤懸雪,頗具古意,勝龍瀑更是林木參天,青藤掛壁,石洞幽深。一條玉鳳溪蜿蜒3800米,有石階隨溪而行、依山起伏。溪邊有盛長櫻桃、柿樹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莊、紫微、高達4米的枸骨等,沿途拾級登高、步移景換,以山、水、林為特色的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今人心曠神怡,為"都市族"渴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而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之處。

  上虞市臥龍山景區(qū)坐落于市蒿壩鎮(zhèn),臥龍山山勢起伏,自東向西連綿數(shù)十里,曲折起伏宛如長友踞臥,主峰金剛峰海拔高320米,山岙有座普凈寺(始稱普凈蓮社),建于南宋年間,屢經(jīng)廢興,清乾嘉年間重加修復,八十年代修復三圣殿、大悲殿、地藏殿、新塑釋迦文佛玉佛及千手觀音、彌勒、普賢等諸菩薩,寺廟現(xiàn)占地面積50畝,廟內(nèi)主體建筑有大雄寶殿和念佛堂,建有專門的圖書館、伽藍殿等,建筑門類齊全,環(huán)境幽靜,現(xiàn)已成為對外開發(fā)宗教活動場所。站立寺內(nèi)高處遠眺,曹娥江繞出山右,如一條銀帶蜿蜒東流,歸入錢塘江口,實乃避暑之佳境,修凈之圣地。

峰山靈跡風景區(qū)

日本國教的發(fā)源地——峰山道場,據(jù)考證,日本宗教界的鼻祖最澄法師于唐初來華學法,終于在上虞峰山灌頂授法,后回國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大教派——日本天臺宗。峰山道場由此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為日本宗教朝拜的圣地。

2. 日本天臺宗上虞峰山道場

曹娥景區(qū)—舜耕公園

  舜耕公園為曹娥景區(qū)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區(qū)西南側,舜耕公園以舜耕群雕、大舜廟及舜橋、舜井為主要景點,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歷史。渲染舜帝以孝為先,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園內(nèi)舜耕群雕由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創(chuàng)作,以花崗巖為主材料的象隊群雕長68米,高27米,總重約800余噸,氣勢恢弘,體量之大,堪稱亞洲之最。

/曹娥景區(qū)—曹娥廟

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距市區(qū)3公里。是為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投江尋父而建。曹娥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幾經(jīng)興廢,屢經(jīng)重建,現(xiàn)建筑為民國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廟文化積淀厚重,藝術品位高雅,尤以廟內(nèi)雕刻、壁畫、楹聯(lián)和書法“四絕”而飲譽海內(nèi)外,被譽為“江南第一廟”。 廟內(nèi)現(xiàn)存一“曹娥碑”為“中國最早的字謎”。

“英臺故里”—祝家莊

  “英臺故里”祝家莊是經(jīng)典愛情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臺的故鄉(xiāng),位于上虞市東南,距市區(qū)7.3公里。祝家莊地處半山區(qū),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莊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長條形,與開鑿于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現(xiàn)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藥師寺等與英臺文化相關古跡。

鳳鳴山風景區(qū)

  鳳鳴山坐落于上虞市豐惠鎮(zhèn)東南4公里,距上虞市區(qū)17公里,為國家2A級景區(qū),景區(qū)面積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的自然美而聞名,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二景區(qū)點堪稱奇觀。

  鳳鳴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 ?地,有東漢煉丹術家道教祖師魏伯陽煉丹遺址。魏伯陽一生在鳳鳴山煉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參同契》一書,后被尊為“萬古丹經(jīng)王”。該書在養(yǎng)生學古化學所歷學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在國外稱此書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書籍。景區(qū)內(nèi)鳳鳴真人祠始于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jīng)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位于距市區(qū)4公里的省級文保單位——春暉中學內(nèi),那里三面環(huán)山,湖泊眾多、幽靜恬雅、自然風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劉淑琴等前來執(zhí)教,何香凝、蔡元培、葉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來講學,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學,一時名揚四海,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春暉名人園”就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經(jīng)享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歷年吸引了無數(shù)的名流前來參觀瞻仰。

東山景區(qū)

  東山,又名謝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從東晉名士謝安隱居此山后,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

稱山風景區(qū)

  稱山風景區(qū)位于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qū)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qū)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

桃花源景區(qū)

  上虞桃花源生態(tài)旅游區(qū)地處上虞市西南,位于長塘鎮(zhèn)桃園村,距離百官城區(qū)約13公里,距離紹興市區(qū)約25公里,景區(qū)面積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區(qū)建成了以桃源湖為核心,龍?zhí)稙榫A,具有水上健身游樂、沙灘浴場、龍?zhí)缎蓍e垂釣、野炊燒烤等多種休閑娛樂功能的綜合旅游景區(qū),并從2005年伊始就開始積極申報國家AA級景區(qū)。

  上虞市堆高山景區(qū)地處浙東黃金旅游帶,景區(qū)內(nèi)有建于明代中葉的秀峰庵,歷史悠久。傳說庵內(nèi)的梵香頗有靈氣,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現(xiàn)經(jīng)少林高僧釋行吉大師擴建為"秀峰寺",建筑群相貫38000平方米,高達2.8米的緬甸玉佛為鎮(zhèn)山之寶。堆高山景區(qū)蒼山翠嶺、延綿起伏,小溪流水、飛瀑直流,其中雨娘瀑高60米,水勢磅礴,小龍瀑古藤橫鎖,冬來老藤懸雪,頗具古意,勝龍瀑更是林木參天,青藤掛壁,石洞幽深。一條玉鳳溪蜿蜒3800米,有石階隨溪而行、依山起伏。溪邊有盛長櫻桃、柿樹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莊、紫微、高達4米的枸骨等,沿途拾級登高、步移景換,以山、水、林為特色的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今人心曠神怡,為"都市族"渴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而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之處。

  上虞市臥龍山景區(qū)坐落于市蒿壩鎮(zhèn),臥龍山山勢起伏,自東向西連綿數(shù)十里,曲折起伏宛如長友踞臥,主峰金剛峰海拔高320米,山岙有座普凈寺(始稱普凈蓮社),建于南宋年間,屢經(jīng)廢興,清乾嘉年間重加修復,八十年代修復三圣殿、大悲殿、地藏殿、新塑釋迦文佛玉佛及千手觀音、彌勒、普賢等諸菩薩,寺廟現(xiàn)占地面積50畝,廟內(nèi)主體建筑有大雄寶殿和念佛堂,建有專門的圖書館、伽藍殿等,建筑門類齊全,環(huán)境幽靜,現(xiàn)已成為對外開發(fā)宗教活動場所。站立寺內(nèi)高處遠眺,曹娥江繞出山右,如一條銀帶蜿蜒東流,歸入錢塘江口,實乃避暑之佳境,修凈之圣地。

峰山靈跡風景區(qū)

日本國教? ??發(fā)源地——峰山道場,據(jù)考證,日本宗教界的鼻祖最澄法師于唐初來華學法,終于在上虞峰山灌頂授法,后回國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大教派——日本天臺宗。峰山道場由此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為日本宗教朝拜的圣地。

3. 上方山道場

在蘇州太湖西山島……大如意圣境如意大觀音金銅圣像。

大如意圣境位于蘇州太湖西山島,南鄰八百里煙波太湖,北靠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縹緲峰,東西由形似青龍、白虎的山體環(huán)繞,左環(huán)右抱、北靠南眺,風水極好、風光極美、地理位置極佳、文化歷史底蘊極厚,是絕佳的禮佛圣地、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云水禪心的佛國仙境。

蘇州太湖西山島,自古寺廟眾多,香火鼎盛,是歷代相傳的佛國圣地。景區(qū)內(nèi)的大觀音禪寺始建于南朝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是中華最古老的觀音道場,曾與六位皇帝結下不解之緣。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到此,留下大量詩詞題詠之作。原址重建的大觀音禪寺美輪美奐、精致典雅,全面顛覆了傳統(tǒng)寺廟的風格,代表當今佛教藝術新潮流,被譽為當今佛寺的3.0版。

4. 上虞峰山道場遺址圖片

嶗山風景區(qū)旅游線路有3個。南線是太清宮景區(qū),中線是北九水景區(qū),北線是仰口景區(qū)。太清宮景區(qū)好一些,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

1.太清宮景區(qū):青島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于此。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面對黃海一碧萬頃,背靠七峰,峰巒迭起,地勢高爽,竹林滴翠,夏有清風,冬擋寒氣,素有"北國小江南"。太清宮現(xiàn)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耐冬花開,紅艷如火,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篇所寫紅衣女子絳雪,幻為宮中耐冬化身。漢柏、唐榆、宋銀杏均歷經(jīng)風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蔥翠。凌霄花盤繞漢柏而上,蜿蜒如龍蛇,名曰“古柏盤龍”。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三皇殿內(nèi)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后巨石有康有為題刻。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余,上刻“波海參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每當月夜,天風海濤,空明一片,嶗山勝景“太清水月”即此。

2.北九水景區(qū):北九水在青島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jīng)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nèi)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北九水是嶗山風景區(qū)的一條旅游主線。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shù)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nèi)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為外九水,自北九水療養(yǎng)院到魚鱗瀑為內(nèi)九水,長約3公里,魚鱗瀑因河水遇斷崖跌落,浪花狀如魚鱗而得名,又因其聲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較小,深約4-7米,口緣若缸,水靛藍色,稱靛缸灣;下潭較大,旁有石柱亭,崖上刻葉恭綽題“潮音瀑”三大字。瀑布西巖頂有觀瀑亭。靛缸灣下里許有石門峽,亦名魚鱗口,俗稱“衙門”,兩巖對峙,中斷成門,巖高數(shù)十丈,門寬僅3米,水自門中出,人從澗底過,仰視巨巖懸空,搖搖欲墜,驚險萬狀。

3.仰口景區(qū):仰口風景游覽區(qū)位于嶗山景區(qū)的東北部。景區(qū)嵐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著"海上宮殿"太平宮;關帝廟置身蒼松山楸間,前臨澗水、襟倚翠竹。懸崖峭壁下隱蔽著諸多奇石怪洞:有載記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的詠? ?山景物詩21首的白龍洞;歷代道士練功之地猶龍洞;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塊巨石構成的白云洞。在有名的獅子峰巔可欣賞動人的奇觀"獅峰賓日",峰下可仰觀迷人的勝景"獅嶺橫云"。此外,景區(qū)中的上苑山、將軍崮、中心崮、二仙山、鉆子崮、覓天洞,以及仰口灣、雕龍磯、峰山岬角無不是山峰、海灣秀色盡現(xiàn)。寬闊平展,非常美麗,沙質優(yōu)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灘則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場。風景區(qū)有:仙山宮殿、太平宮、奇峰異石、深谷幽澗、名人遺跡、海灣沙灘。 宋太祖趙匡胤于960年敕封嶗山道士劉若拙為"華蓋真人", 撥款重修太清宮,新建上清宮和上苑宮,作為劉若拙的別院,上苑宮建成于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宋太宗賜名為"太平興國院"。

5. 上虞峰山道場遺址簡介

  曹娥景區(qū)—舜耕公園  曹娥景區(qū)-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舜耕公園為曹娥景區(qū)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區(qū)西南側,舜耕公園以舜耕群雕、大舜廟及舜橋、舜井為主要景點,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歷史。渲染舜帝以孝為先,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園內(nèi)舜耕群雕由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創(chuàng)作,以花崗巖為主材料的象隊群雕長68米,高27米,總重約800余噸,氣勢恢弘,體量之大,堪稱亞洲之最。  曹娥景區(qū)—曹娥廟  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距市區(qū)3公里。是為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投江尋父而建。曹娥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幾經(jīng)興廢,屢經(jīng)重建,現(xiàn)建筑為民國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廟文化積淀厚重,藝術品位高雅,尤以廟內(nèi)雕刻、壁畫、楹聯(lián)和書法“四絕”而飲譽海內(nèi)外,被譽為“江南第一廟”。廟內(nèi)現(xiàn)存一“曹娥碑”為“中國最早的字謎”。  “英臺故里”—祝家莊祝家莊“英臺故里”祝家莊是經(jīng)典愛情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臺的故鄉(xiāng),位于上虞市東南,距市區(qū)7.3公里。祝家莊地處半山區(qū),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莊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長條形,與開鑿于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現(xiàn)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藥師寺等與英臺文化相關古跡。  鳳鳴山風景區(qū)  鳳鳴山坐落于上虞市豐惠鎮(zhèn)東南4公里,距上虞市區(qū)17公里,為國家2A級景區(qū),景區(qū)面積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的自然美而聞名,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二景區(qū)點堪稱奇觀。  鳳鳴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東漢煉丹術家道教祖師魏伯陽煉丹遺址。魏伯陽一生在鳳鳴山煉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參同契》一書,后被尊為“萬古丹經(jīng)王”。該書在養(yǎng)生學古化學所歷學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在國外稱此書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書籍。景區(qū)內(nèi)鳳鳴真人祠始于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jīng)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  “白馬湖、春暉名人園”位于距市區(qū)4公里的省級文保單位——春暉中學內(nèi),那里三面環(huán)山,湖泊眾多、幽靜恬雅、自然風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劉淑琴等前來執(zhí)教,何香凝、蔡元培、葉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來講學,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學,一時名揚四海,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春暉名人園”就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經(jīng)亨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歷年吸引了無數(shù)的名流前來參觀瞻仰。  東山景區(qū)  東山,又名謝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從東晉名士謝安隱居此山? ??,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  稱山風景區(qū)  稱山風景區(qū)位于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qū)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qū)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  桃花源景區(qū)  上虞桃花源生態(tài)旅游區(qū)地處上虞市西南,位于長塘鎮(zhèn)桃園村,距離百官城區(qū)約13公里,距離紹興市區(qū)約25公里,景區(qū)面積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區(qū)建成了以桃源湖為核心,龍?zhí)稙榫A,具有水上健身游樂、沙灘浴場、龍?zhí)缎蓍e垂釣、野炊燒烤等多種休閑娛樂功能的綜合旅游景區(qū),并從2005年伊始就開始積極申報國家AA級景區(qū)。  上虞市堆高山景區(qū)地處浙東黃金旅游帶,景區(qū)內(nèi)有建于明代中葉的秀峰庵,歷史悠久。傳說庵內(nèi)的梵香頗有靈氣,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現(xiàn)經(jīng)少林高僧釋行吉大師擴建為"秀峰寺",建筑群相貫三萬八千平方米,高達2.8米的緬甸玉佛為鎮(zhèn)山之寶。堆高山景區(qū)蒼山翠嶺、延綿起伏,小溪流水、飛瀑直流,其中雨娘瀑高60米,水勢磅礴,小龍瀑古藤橫鎖,冬來老藤懸雪,頗具古意,勝龍瀑更是林木參天,青藤掛壁,石洞幽深。一條玉鳳溪蜿蜒3800米,有石階隨溪而行、依山起伏。溪邊有盛長櫻桃、柿樹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莊、紫微、高達4米的枸骨等,沿途拾級登高、步移景換,以山、水、林為特色的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今人心曠神怡,為"都市族"渴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而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之處。  上虞市臥龍山景區(qū)坐落于市蒿壩鎮(zhèn),臥龍山山勢起伏,自東向西連綿數(shù)十里,曲折起伏宛如長友踞臥,主峰金剛峰海拔高320米,山岙有座普凈寺(始稱普凈蓮社),建于南宋年間,屢經(jīng)廢興,清乾嘉年間重加修復,八十年代修復三圣殿、大悲殿、地藏殿、新塑釋迦文佛玉佛及千手觀音、彌勒、普賢等諸菩薩,寺廟現(xiàn)占地面積50畝,廟內(nèi)主體建筑有大雄寶殿和念佛堂,建有專門的圖書館、伽藍殿等,建筑門類齊全,環(huán)境幽靜,現(xiàn)已成為對外開發(fā)宗教活動場所。站立寺內(nèi)高處遠眺,曹娥江繞出山右,如一條銀帶蜿蜒東流,歸入錢塘江口,實乃避暑之佳境,修凈之圣地。  峰山靈跡風景區(qū)  日本國教的發(fā)源地——峰山道場,據(jù)考證,日本宗教界的鼻祖最澄法師于唐初來華學法,終于在上虞峰山灌頂授法,后回國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大教派——日本天臺宗。峰山道場由此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為日本宗教朝拜的圣地。

6. 浙江省上虞市秀峰寺

曹娥景區(qū)—舜耕公園舜耕公園為曹娥景區(qū)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區(qū)西南側,舜耕公園以舜耕群雕、大舜廟及舜橋、舜井為主要景點,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歷史。渲染舜帝以孝為先,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

園內(nèi)舜耕群雕由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創(chuàng)作,以花崗巖為主材料的象隊群雕長68米,高27米,總重約800余噸,氣勢恢弘,體量之大,堪稱亞洲之最。曹娥景區(qū)—曹娥廟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距市區(qū)3公里。是為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投江尋父而建。曹娥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幾經(jīng)興廢,屢經(jīng)重建,現(xiàn)建筑為民國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廟文化積淀厚重,藝術品位高雅,尤以廟內(nèi)雕刻、壁畫、楹聯(lián)和書法“四絕”而飲譽海內(nèi)外,被譽為“江南第一廟”。 廟內(nèi)現(xiàn)存一“曹娥碑”為“中國最早的字謎”。“英臺故里”—祝家莊“英臺故里”祝家莊是經(jīng)典愛情 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臺的故鄉(xiāng),位于上虞市東南,距市區(qū)7.3公里。祝家莊地處半山區(qū),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莊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長條形,與開鑿于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現(xiàn)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藥師寺等與英臺文化相關古跡。 鳳鳴山風景區(qū)鳳鳴山坐落于上虞市豐惠鎮(zhèn)東南4公里,距上虞市區(qū)17公里,為國家2A級景區(qū),景區(qū)面積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的自然美而聞名,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二景區(qū)點堪稱奇觀。鳳鳴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東漢煉丹術家道教祖師魏伯陽煉丹遺址。魏伯陽一生在鳳鳴山煉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參同契》一書,后被尊為“萬古丹經(jīng)王”。該書在養(yǎng)生學古化學所歷學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在國外稱此書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書籍。景區(qū)內(nèi)鳳鳴真人祠始于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jīng)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白馬湖、春暉名人園“白馬湖、春暉名人園”位于距市區(qū)4公里的省級文保單位——春暉中學內(nèi),那里三面環(huán)山,湖泊眾多、幽靜恬雅、自然風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劉淑琴等前來執(zhí)教,何香凝、蔡元培、葉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來講學,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學,一時名揚四海,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春暉名人園”就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經(jīng)亨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歷年吸引了無數(shù)的名流前來參觀瞻仰。東山景區(qū)東山,又名謝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從東晉名士謝安隱居此山后,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游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稱山風景區(qū)稱山風景區(qū)位于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qū)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qū)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 桃花源景區(qū)上虞桃花源生態(tài)旅游區(qū)地處上虞市西南,位于長塘鎮(zhèn)桃園村,距離百官城區(qū)約13公里,距離紹興市區(qū)約25公里,景區(qū)面積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區(qū)建成了以桃源湖為核心,龍?zhí)稙榫A,具有水上健身游樂、沙灘浴場、龍?zhí)缎蓍e垂釣、野炊燒烤等多種休閑娛樂功能的綜合旅游景區(qū),并從2005年伊始就開始積極申報國家AA級景區(qū)。上虞市堆高山景區(qū)地處浙東黃金旅游帶,景區(qū)內(nèi)有建于明代中葉的秀峰庵,歷史悠久。傳說庵內(nèi)的梵香頗有靈氣,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現(xiàn)經(jīng)少林高僧釋行吉大師擴建為"秀峰寺",建筑群相貫三萬八千平方米,高達2.8米的緬甸玉佛為鎮(zhèn)山之寶。堆高山景區(qū)蒼山翠嶺、延綿起伏,小溪流水、飛瀑直流,其中雨娘瀑高60米,水勢磅礴,小龍瀑古藤橫鎖,冬來老藤懸雪,頗具古意,勝龍瀑更是林木參天,青藤掛壁,石洞幽深。一條玉鳳溪蜿蜒3800米,有石階隨溪而行、依山起伏。溪邊有盛長櫻桃、柿樹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莊、紫微、高達4米的枸骨等,沿途拾級登高、步移景換,以山、水、林為特色的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今人心曠神怡,為"都市族"渴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而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之處。上虞市臥龍山景區(qū)坐落于市蒿壩鎮(zhèn),臥龍山山勢起伏,自東向西連綿數(shù)十里,曲折起伏宛如長友踞臥,主峰金剛峰海拔高320米,? ??岙有座普凈寺(始稱普凈蓮社),建于南宋年間,屢經(jīng)廢興,清乾嘉年間重加修復,八十年代修復三圣殿、大悲殿、地藏殿、新塑釋迦文佛玉佛及千手觀音、彌勒、普賢等諸菩薩,寺廟現(xiàn)占地面積50畝,廟內(nèi)主體建筑有大雄寶殿和念佛堂,建有專門的圖書館、伽藍殿等,建筑門類齊全,環(huán)境幽靜,現(xiàn)已成為對外開發(fā)宗教活動場所。站立寺內(nèi)高處遠眺,曹娥江繞出山右,如一條銀帶蜿蜒東流,歸入錢塘江口,實乃避暑之佳境,修凈之圣地。峰山靈跡風景區(qū)日本國教的發(fā)源地——峰山道場,據(jù)考證,日本宗教界的鼻祖最澄法師于唐初來華學法,終于在上虞峰山灌頂授法,后回國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大教派——日本天臺宗。峰山道場由此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為日本宗教朝拜的圣地。覆卮山冰川覆卮山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地帶,上虞市的最南端,海拔861.3米,因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名,這兒山巒起伏,云霧繚繞,更有一條石河巨石滾滾,順坡而下,氣勢壯觀。關于覆卮山的世紀冰川,我國權威地質專家韓同林教授在著名專業(yè)雜志《地質論評》07年第2期上發(fā)表的重要文章《浙江上虞發(fā)現(xiàn)罕見第四紀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遺跡》對此是這樣評價的:“浙江上虞第四紀石冰川規(guī)模之大,古冰川遺跡類型之豐富,且位于低緯度、低海拔地區(qū),在國內(nèi)外均屬罕見,堪稱世界奇觀。我們的發(fā)現(xiàn)證明距今約2.9~3.5百萬年的第四紀早期,該區(qū)確實曾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古冰川運動,可為研究東亞乃至全球第四紀地質歷史變遷、氣候、環(huán)境演化等提供重要實際資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由于石冰川群地貌和冰斗梯田的獨有風光,具極高觀賞性和美學價值,既神奇,又奧秘,可給人們極大的視覺沖擊和美學享受,因此是開發(fā)旅游和開展科學普及教育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

7. 上虞鳳鳴山道觀

與西方傳統(tǒng)建筑崇尚石制不同,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木為本。木的溫潤與冰冷的石材相比,更符合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美學與人文理念。只是木建筑保存相比石材難得多,因而傳承至今的中國木建筑年代最為久遠的為山西一座唐代木制寺廟建筑。當然,中國古代建筑也有用到石材和金屬的,石制建筑一般在陵園;金屬建筑一般采用銅制,大多在道觀寺廟中。我國傳承至今的古代銅建筑為“四大銅殿”!

四大銅殿因其工藝高超、價值高昂而又金碧輝煌,歷來被譽為四大金殿。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位于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頂端的武當山金殿,又稱武當山金頂,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四大金殿最早的一座。內(nèi)供真武大帝像,重約400噸,全銅鑄造、鎏金工藝,仿木結構,歷經(jīng)600余年仍然瑰麗無比。湖北武當山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有此金殿,萬世傳揚。

四大銅殿中最重的是五臺山銅殿,位于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的大顯通寺,為重檐歇山頂式傳統(tǒng)建筑結構,全重達500噸,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銅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608年),從里到外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其造型與北京紫禁城的大和殿相仿,只是比例更小,可以說是濃縮了的“金鑾殿”。

云南鳴鳳山位于昆明市東郊8公里,這里有個金殿名勝區(qū),山上最高建筑就是鳴鳳山銅殿,又稱銅瓦寺,屬于鳳鳴山道教太和宮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年),總重約250噸,亦為重檐飛閣仿木結構。據(jù)清代碑記記載,鳴鳳山銅殿仿湖北武當山創(chuàng)制,平西王吳三桂重建(1670年)。

四大古銅殿北京有一座,這就是位于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坡的寶云閣。該閣建于清乾? ??二十年(1755年),由乾隆皇帝親自督造,全銅鑄造,總重約207噸,為四方形歇山頂重檐式樣,其工藝精湛與木制亭閣完全一樣。萬壽山金殿通體蟹青色,極為精美,堪稱稀世之寶。

中國傳統(tǒng)銅工藝建筑,以金殿形式傳承至今,被發(fā)揚光大,其中有一位目前全國銅雕藝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杭州朱炳仁,創(chuàng)作了中國當代十大銅建筑,被譽為中國銅雕建筑之父。這十大當代銅建筑分別是:杭州西湖雷峰塔、杭州靈隱銅殿、桂林銅塔、峨眉山金頂、杭州錢王祠銅獻殿、湖北大洪山金殿、紹興銅橋、常州天寧寺寶塔、寧德太姥山金殿、吉林汪清普門寺銅殿。

8. 棲霞山道場

第一:白馬寺

位于河南洛陽城東的白馬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也是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釋教發(fā)源地)和“祖庭”(祖師之庭)。寺內(nèi)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

因此自19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皆出席該寺方丈升任法會,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第二:少林寺

提到少林寺,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武術,而后才是佛法。但不可否認,少林寺在佛教傳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因達摩老祖而著名,被稱為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少林寺因坐落于河南少室山密林中而得名,“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fā)源地,禪宗祖庭,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以禪宗和武術并稱于世。關于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第三:靈隱寺

靈隱寺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國漢傳佛教著名的寺院,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

相傳當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后來靈隱寺還出了個著名的活佛濟公,因此更是名揚天下。

第四:陜西法門寺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始建于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第五:浙江國清寺

國清寺位于浙江天臺,是我國創(chuàng)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和濟南靈巖寺、鎮(zhèn)江棲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稱“天下四絕”,是佛教“天臺宗”發(fā)祥地,也是日本天臺宗祖庭。

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 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

六:江蘇棲霞寺

江蘇棲霞寺位于南京市棲霞山,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棲霞寺始建于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

赫赫宗周—周文王靈臺遺址(平等寺)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雍。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詩經(jīng)?大雅?靈臺》

上文講述的是周文王在豐京修建靈臺的事,由于周文王比較賢明,百姓很擁戴他,大家齊心修筑靈臺,沒幾天就修好了。同時,還描述了靈臺附近靈囿的美麗景色。

靈臺遺址的位置在靈沼鎮(zhèn)東南的灃河西岸,唐代建有平等寺,延續(xù)至今。現(xiàn)存寺院不大,坐西朝東,由主殿文王閣和南北兩配殿組成,外加一座比較簡陋的山門。主殿里供奉的是周文王,四周繪有歌頌文王賢明的壁畫。我去時寺內(nèi)正在施工,殿前堆得有沙子,但正好是雨后,加之有人看管,寺內(nèi)顯得還是比較整潔的。

從師大新校區(qū)出發(fā),向西穿過郭杜鎮(zhèn),再穿過細柳鎮(zhèn),再向西跨過灃河后,向南穿過南上豐村后不久,過了阿底村,就可以看到坐落于路東側田野里的平等寺了。寺廟被綠樹包裹著,在田野里就像是一個孤島。

從新校區(qū)騎自行車的話,一個小時就到了。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動保護加固工程

圖為被稱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的甘肅武威涼州會盟紀念館,其最主要的建筑薩班靈骨塔遺址。(資料圖) 閆姣 攝

中新網(wǎng)蘭州11月12日電 (閆姣 崔琳)由于年代久遠,受自然因素影響,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涼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筑薩班靈骨塔遺址出現(xiàn)小部分外墻表體脫落的病害情況。

涼州白塔寺也稱涼州會盟紀念館,該館負責人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稱,經(jīng)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批復,目前,該遺址保護加固工作已委托敦煌研究院團隊進行了前期探測,并形成了保護方案,不久后將動工實施保護加固工程。

白塔寺位于涼州區(qū)武南鎮(zhèn)白塔村,為蒙元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簡稱薩班)赴涼州會談西藏統(tǒng)一、并達成協(xié)議的居所,也是薩班最后圓寂的地方。薩班佛學造詣很深,被稱為“佛界學者”,著有20余種佛學著作。

圖為游客在瀏覽關于薩班靈骨塔遺址的講解資料。(資料圖) 閆姣 攝

該紀念館講解員蘇琴介紹說,元時,涼州白塔寺規(guī)模宏大,有大經(jīng)堂、薩班殿、鐘樓、戲樓、塔林、松林等,建筑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元末,白塔寺遭兵燹被毀,明、清時兩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毀于武威大地震,塔林均毀,僅存薩班靈骨塔塔基部分。

據(jù)了解,自2001年,薩班靈骨塔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市區(qū)政府投資3700多萬元,先后完成征地、遺址加固保護、薩班靈骨塔復原大塔建設、99座小塔建設、路水電基礎設施提升等工程。

在日常管理中,該紀念館強化了文物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定期組織人員對薩班靈骨塔遺址、紀念館文物庫房、展廳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確保文物的絕對安全。

下一步,該館將借助涼州會盟的“唯一性”,著重推動白塔寺文物的保護與開發(fā),爭取通過5至10年時間,形成以涼州會盟紀念館為核心,聯(lián)動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園、神州野生動物園等景點,打造武威東南片旅游核心區(qū)。

同時,將涼州會盟紀念館打造成全國有影響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載體,以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及涼州文化為白塔寺旅游的體驗內(nèi)涵,構建白塔寺“骨骼經(jīng)脈”,激活白塔寺“血液”,塑造多彩文化,為游客講好涼州會盟故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