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马庄古文化遗址

马庄古文化遗址

马庄遗址 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在濮阳经过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三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中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具有文化面貌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遗址为代表,后者以马庄遗址为代表。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转折,并最终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马庄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西南部约5公里。地表为一大土丘,高出周围农田3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25000余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基、墓葬、窑址等遗迹和近2000件遗物。它们分别属于汉、殷商、先商、龙山文化四个文化层,其中汉代和龙山文化层的遗迹和遗物最为丰富。 马庄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具有与山东龙山文化相同的特征或具有两地相互吸收的文化因素,证明在3000到4000多年前,在今天山东境内和河南境内居住着不同族属的原始居民,学术上称之为“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他们不断地进行交往的结果,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不断趋同。 从龙山文化遗存,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当时生活在马庄一带的原始部落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如他们的房基和墙壁已经使用白灰面硬化,显得规整光洁,这种实用和美化兼有的做作,以及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美的石器、骨器、陶器,全面反映了当时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部落原始农业的繁荣。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现的5座墓葬中,有2座为男女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而女性则屈下肢侧向男性,充分说明一夫一妻的血缘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预示着阶级社会的来临。在一些墓葬中,有的殉葬一个猪下颔骨,有的手握两枚猪獠牙,这种习俗无疑是他们原始宗教巫术崇拜的生动体现。

古罗马遗址景点图片 古罗马文化遗址

1. 古罗马文化遗址

不是,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化遗址。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

古罗马的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2. 古罗马遗址景点简介

被视为古罗马象征的建筑是圆形大剧场。

圆形大剧场是最为伟大的古罗马建筑之一,同时也可能是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古代遗迹。圆形大剧场最初被称之为“福雷维安圆形剧场”,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中部的一座椭圆形建筑,也是古罗马帝国所建造的最大建筑?! ?/p>

圆形大剧场可容纳5万名观众,曾被用作斗剑比赛举办地和公共活动场所。

3. 古罗马文化遗址图片

罗马:有“露天历史博物馆之都”的美誉。在众多的历史古迹中尤以古罗马的遗迹最著名,例如罗马输水道、古罗马的废墟、罗马圣·保罗门外的金字塔、奥古斯都墓、巨大的浴池遗址、尼罗皇帝金宫、埃特鲁斯科的文化遗迹、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大赛马场、古代大道等。万神殿是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建筑,没有一根柱子、一扇窗户,阳光从大圆屋顶照进殿内。而科洛塞奥竞技场,被称为“世界八大名胜”之一。

4. 古罗马文化遗址代表

在罗马街头,经常见到一些高大的红砖建筑的断垣残壁,其间有不少是 古代浴场的遗址。古罗马人很讲究洗澡,公共浴场都建造得比较精致??ɡ?卡拉浴?。═enndiCamcalla)遗址就在竞技场往南不远,浴场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有壁画,有雕像,可同时容纳1600人洗浴。另外,戴克利 先浴场和君士坦丁浴场,大体也仿此建造。戴克利先浴场长240米,宽1.48 米,可容纳3000人洗浴,建筑艺术和内部设施更完善,这个浴场被列入《世 界历史遗产名录》。古代较大的浴场还设有休息厅、娱乐厅和运动场,大型的 皇家浴场还增设图书馆、讲演厅和商店等。

5. 古罗马遗址在哪个国家

是的

罗马斗兽场,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6. 罗马古城遗址

意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东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区跨台伯河两岸,架有桥梁24座。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万(1989)。古代罗马的发源地。约公元前二千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工业有食品、纺织、机械、印刷、化工、电子和塑料等。意大利电影工业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占城区面积40%的古罗马城多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如弗拉维安半圆形剧场、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和艺术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宫殿、博物馆、大学(建于1303年)、科学院和图书馆等。 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南北方向有座亚平宁山脉,把意大利半岛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亚平宁山脉旁边,有一条台伯河,罗马位于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 最低30公里处。 罗马 罗马位于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罗马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纪20~50年代建成,是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化雷锋城市。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冈位于古城区西北角。罗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这里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

7. 罗马帝国的遗址

罗马竞技场就是罗马帝国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依次而上的看台。古罗马竞技场的遗迹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的东南面,是古罗马帝国和罗马城的象征。

8. 罗马历史遗迹

罗马遗迹

阿尔及利亚的

杰米拉是阿尔及利亚的宗教胜地,古代名城,坐落在北非塞蒂夫省900米高的山丘上,杰米拉遗址使阿尔及利亚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罗马遗址的国家之一杰米拉因拥有北非保存最完好无缺的古罗马遗址而为万众所瞩目。波拉卡区内除了卫城这个希腊古文明的代表遗迹外,另一处罗马遗迹阿哥拉比较不受人注意,但就西洋文明史角度来看,这批遗迹属于西元前一世纪到西元二世纪的建筑。阿哥拉是市集的意思,在这片罗马人留下的,所有建筑都已不完整;阿哥拉中两处希腊原型建筑保存得较完整,一是阿塔洛司柱廊博物馆,一是又名提塞翁的法司特司神殿。

9. 罗马遗址有哪些

因为古罗马的所在地就是意大利。

古罗马,是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到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

马桥古文化遗址——申城初始文化之光

特约撰稿|朱骥德

最近,上海市在闵行区马桥镇正建造一座古文化遗址公园,这是沪上各级政府为?;ず痛小叭氐?a href='/wenwu/' target=_blank>文物单位”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上海历史、了解马桥文化做出的得力举措,也是我们家乡人民多年的夙愿与殷切的期盼。

马桥考古始于1960年,到1997年历经四次发掘,终于彻底开启了地下王国之门。在北纬31度12分、东经121度23分地段的5000多平方米工作面中,出土1000多件各类有价值的文物,探明从明清到夏商及以前的各层次文化遗存。其中第三层,为春秋战国时期堆积层,有墓葬、水井等遗存。第四层,出土大量夏商时期石、骨、陶器与鹿角等物件,是当时环太湖地区面积最大的居住村落遗址。第五层,发现新石器时代建筑遗址和墓葬,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垫底的是一条南北向的贝壳沙脊堤带。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具有早期印陶文化典型遗存的夏商遗址,命名为马桥文化(其广义范围还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3900—3200年。她起源于良渚文化,而又接受南方印文陶、西安半坡和中原地区等文化影响而成的文化遗存。

马桥文化意义深邃不同凡响,她揭示了上海大地变迁的沧桑岁月。一直以来,学者对上海江海冲击的成陆年代众说纷纭,而大多认为在东西汉连接前后,时间不会超过2000年。现在马桥考古发掘的遗址,就坐落在当地“古冈三处有身横”(指沙冈、紫冈、竹冈)中竹冈沙贝带上,据考证,上海成陆过程中,自江苏常熟福山、太仓河口等地,以南向北方向,形成数条由西向东排列几乎平行的密集贝壳沙带,它们跨过上海吴淞江北南两岸互为对应,延伸到南部漕泾、柘林和胡桥一带海边,而这些贝壳沙带就是不断东移的古海岸遗址。通过碳14和热稀光鉴测,马桥遗址的年代和这些“冈身”沙带的年份竟完全吻合,证明最早的浅冈——沙冈沙带,在距今6000多年前已出现,外冈——竹冈沙带距今5000多年前也已形成……所以,马桥早在6000多年前就成平原陆地,5200年前就有人栖居。它把上海大部分地区成陆年代足足上推了2000多年。马桥遗址和“冈身”的发现,为上?!案陨沓陕剿怠闭业娇蒲б谰?。同时,更为沪地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深感骄傲自豪!

马桥文化精深博大,她撩开上海先民神秘的生活帷幕。他们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伴以使用陶器,生产活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结合饲养家畜,进行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事活动。居所已从穴居样式过渡到用树枝构筑离地高的平栏(拱)式房屋,取薪用火已成常态,不仅建灶煮食,还用以烧荒种地,烧制陶泥器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变化无常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不懈劳作追逐梦想,通过世代奋斗铺就辉煌。

上海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之地,自古以来就有渊源。那时,马桥的“制造业”也已初露锋芒,抱朴守拙的“能工巧匠”们,除了有石器斧、锛、犁、刀、铲等实用工具的发明,还有用泥胚烧制三大陶系壶盘器皿的杰作。其中的印文陶(红褐陶)质地已达到硬陶的程度,尤其造型精美的鸭形壶、戳印云雷纹和三足盘等器物,已接近原始瓷的质量,壶面上呈现出光亮的青绿釉彩和极为罕见的黑釉。据测定,烧制这种陶瓷火候,至少要1100℃以上的创新技术,证实马桥遗址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出产地之一。且在这类陶器上,还呈现出方格、菱形、波浪形和云雷纹等各种几何纹饰,在一只泥质黑衣灰陶盒外底部,竟刻有我国首次发现的五角星纹饰,这些朴质大气的原始装饰图案,一直为国人乃至世界沿用至今。而令人更为惊讶的是,马桥的“晚期智人”们,已培植起中国初始文字的萌芽,在陶器上还发现和西安半坡、山东莒县同属最早的甲骨文陶文单字符号,它们都是早于甲骨文、金文的“篆”形文字遗迹,在一个陶杯底部的两个“纂刻”的陶文,作为我国最早的原始文字资料,被史学家最先引用在《中国史稿》中。

南宋诗人汪元景惊叹,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夏商以来的马桥子民,继承祖辈搏风击浪、标新立异的传统气质和思维方式,不断革新劳动技能,不断孕育新的文明,原始文化的生命内涵得到由量到质的嬗变,变出一番新天地。

走近明清以后的马桥,像翻开一册厚重的史书,它沉淀着浓浓的文明古韵,书写着文人墨客的抒怀感慨。俞塘河,三冈水,滋润着黄浦江上游北岸大片肥腴的土地,水拍樯帆,地满菽粟,民风笃实,崇耕重读。彼时,与青龙镇齐名,后被毁于明朝倭寇的吴会镇,商业鼎盛,市面繁荣,佛寺雄伟,人文蔚起,这里汇集了董、龚、金、戴姓等氏族名门大户,以他们为中坚的马桥各地读书人,一代代绵延不断,出了无数秀才、举人、进士和可观的晋士吏官,可说在上海独领风骚数百年。其中,大多以文立官、以官护文的乡贤里达,为地方文化的延续传播、中华文明的光大创新做出贡献。以后,吴会书院的创设,强恕新学的兴起,造就了更多人才。民国期间,俞塘钮氏开展影响深远的民众教育事业,使马桥农村率先接受现代文明教育,成为开全国先河的乡村建设典范……解放以后的马桥,更是一马当先百业兴旺,广厦矗立别墅毗连,两个文明建设带来新村巨变,人们早已过上“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辛福生活。

昨天、今天、明天,连接历史的纽带是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马桥文化,承载着上海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上海悠久的历史的“根”和“魂”。我们要珍惜申城初始的文化之光,守护好民族过去的辉煌,让国家的未来更充满希望。

【作者简介】

朱骥德,副教授职称,1937年7月出生于马桥镇星星村南朱家宅。启蒙于马桥强恕小学,1952年7月由私立强恕初级中学考入松江中学师范部,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先后在南通市国土规划局、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工作,1998年1月退休。发布论文有《南通港的地理优势及其经济地位简析》、《南通市的人口发展与农业生产》、《面向中学,改革‘中国地理’教学》等。

精彩回顾:

探索青海尕马台遗址古墓文化

尕马台遗址位于青海海南州贵南县拉乙亥乡昂索村南500米处。遗址地处黄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2719米。

尕马台台地平坦,东西绵延数千米,南北有千米之阔。遗址北距黄河约1千米,高出黄河第一台地索昂村60米,西距托勒台农场5千米,东距沙拉村5千米,南靠黄河第三台地——木格滩。

台地东部有一磨渠沟,沟水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尕马台遗址隔此沟与高渠顶遗址遥遥相望。它和宗日遗址同处于共和盆地内,两者间距离约为68千米。

尕马台遗址远景

为了配合龙羊峡水电站工程建设,1977年4月开始筹备开展库区内文物?;ず?a href='/kaogu/' target=_blank>考古发掘工作,经批准由青海省文化局、水电部第四工程局、海西州文卫局、共和县革委会、青海省考古队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举办了“龙羊峡水电站工程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当年7月,60余名短训班学院分为五组,对尕马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9月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尕马台遗址共开探方65个,揭露面积1626平方米。发掘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处,遗址中发现居住面1处,烧灶面14处,瓮棺葬18座。遗址文化内涵单一,从出土遗物特征分析,应以马家窑类型晚期文化为主体,内含半山类型的因素,此外,遗址还包含宗日文化因素。根据文化特征分析,尕马台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5200~4100年。

经考古发掘发现,在聚落遗址之上叠压有齐家文化墓地,共计44座。根据遗址的发掘情况,考古工作者断定尕马台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址废弃若干年后,一批齐家人又迁徙到此,将早期的遗址辟为墓地,因此在居住遗址上又分布了青铜时代齐家文化墓地。这批墓地均打破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居住址,墓口一般开口于地表,并打破了整个文化层。墓内多填纯黄砂土,个别填灰土。

考古发掘现场

44座齐家文化墓葬排列不规整,无明显规律可循,但分布较均匀,一般相距3~5米,且墓葬之间无相互打破关系或叠压关系,表明各座墓葬的埋葬时间相近,应属于同一时期同一氏族墓地。其中包括竖穴土坑墓43座,瓮棺葬1座。

竖穴土坑墓的基本情况如下:

01

墓葬形制方面:基本相同,大多作圆角长方形,个别呈椭圆形,无二层台竖穴土坑墓穴29座,有二层台竖穴土坑墓14座,值得注意的是,二层台墓葬的葬式均属二次扰乱葬,这说明二者有一定的关联。

02

埋葬习俗方面:以单人葬为主,共计27座,其中女性7人,男性10人,性别不明者10人;合葬墓9座,仅16号墓属三人葬,其余均为二人合葬墓;另有7座墓属迁葬墓。43座墓葬中均未发现使用葬具的痕迹。墓向较一致,都在北偏东或南偏西45°~75°之间,男女两性头向有别,一般男东女西。

03

葬式方面:尕马台墓地的葬式十分特殊,除二次葬、迁葬、二次扰乱葬中的全身扰乱葬,因扰乱严重原葬式不知或难辨外,其余能分辨出原葬式的墓,皆为俯身葬。

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葬式大体可分为仰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和屈肢葬,其中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俯身葬被视为特殊葬式,但在尕马台墓地,可辨葬式全部采用俯身葬,这在齐家文化中为首次发现,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极为罕见。

在以往发掘的齐家文化墓地中,如青海乐都柳湾、甘肃永靖秦魏家等墓地中,俯身葬所占比例极低,有的甚至无这一葬式的发现,如甘肃武威黄娘娘台和永靖大何庄墓地,相关学者经研究认为俯身葬可能代表了墓主人身份不高或死于非命。但在黄河上游的青海共和盆地,俯身葬则是当地流行并特有的葬式,这在宗日墓地中也有体现,俯身葬占到宗日墓葬总数的47%,这反映了俯身葬不同地区的丧葬制度中有着不同含义。此外,在尕马台墓地中还发现一座瓮棺葬,瓮棺直立于木坑中,葬具采用两件实用陶器相扣而成,棺内葬有一具约周岁的小孩骨架。

瓮棺葬示意图

44座齐家文化墓葬中共计出土随葬品13384件。9座墓无随葬品,其余35座墓中都有种类各异、数量不等的随葬品,表明贫富分化明显。随葬品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与装饰品三大类:①生产工具共13件,包括石质工具6件和骨质工具7件,不见农业工具,反映出狩猎和畜牧经济占有较大比重;②生活用具25件,均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彩陶器仅双耳彩陶罐1件,另在M5中发现有1片彩陶片,制陶工艺较马家窑文化有很大的进步;③装饰品及其他共13346件,石质饰品计190件,骨质饰品计12920件,铜制饰品共42件,其他器类海贝193件,蚌壳1件。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齐家文化陶器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各类装饰品

在随葬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件七角星纹铜镜,出土编号为M25:6,发现于M25墓主人骨架胸前。直径9厘米、厚约0.25厘米。中心纽座已残,正面为七角星纹,各角之间间饰斜直线纹,制作精美,在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早期铜器中甚为罕见。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

在铜镜边缘上钻有两个小孔,两孔之间有一道凹形细绳纹的痕迹,在清理时发现有木质镜柄,镜柄是通过镜缘的双孔用细绳捆绑固定使用。

为全面揭示尕马台墓地出土铜器的材质特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内先进的文物检测机构,先后分三次对31件出土铜制饰品包括铜镜、铜牌饰、铜泡、铜环、铜指环和铜镯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尕马台出土铜器中多种合金并存,以锡青铜为主,(类)砷铜占据重要地位。

铜器的制作工艺不仅有铸造成型,也有热锻和冷加工成型的,这表明当时的铜器制作技术应该不是冶铜技术的初级阶段,而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此外,砷铜的发现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齐家文化冶铜技术演进的历程,还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齐家文化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推进我国青铜冶炼史的研究。

齐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

甘青地区以往发现的齐家文化的墓地较多,比较重要的有青海乐都柳湾、甘肃永靖秦魏家、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临潭磨沟等。位于共和盆地的尕马台是一处规模不大的小型氏族公共墓地,相较于上述的几处齐家文化墓地,相互之间有共性,但尕马台的个性更为鲜明,可以作为黄河上游共和盆地齐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和墓地虽然已被水库淹没,它的发掘为深入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以及探讨黄河上游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本期编辑:施亚兰

校对审核:仁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