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緬甸佛寺

緬甸佛寺

介 紹 緬甸佛寺是馬來西亞唯一的一座緬甸佛教系的寺院。緬族佛教徒稱為“大眾拜佛寺”。據(jù)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于1803年8月1日,但據(jù)學者考證,1828年5月才正式登記注冊為佛寺。另據(jù)寺內收藏的《緬甸寺志》記載,早年參與寺內管理的都是一些緬甸血統(tǒng)的女佛教徒,并一直由緬族僧人駐錫。寺的建筑風格為地地道道的緬寺形式,寺塔一體,上半部是四方錐形塔,下半部為方形建筑,與印度著名的菩提伽耶大塔式樣相近。兩座邊塔緊靠立塔,對稱有致。每級塔沿裝飾了波浪形飾物,華麗多姿,塔頂葫蘆形圓錐體突兀而出,風格獨特。緬族人一直在此舉行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慶典,潑水節(jié)和出雨安居是他們最為重要和最熱鬧的節(jié)日。  交 通 緬甸佛寺坐落于檳城浮羅地滑(Pulau Tikus)的緬甸路(Jalan Burma)內。

馬來西亞檳城

緬甸佛教旅游景點 緬甸佛教圣地

1. 緬甸佛教圣地

內比都,現(xiàn)緬甸聯(lián)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qū)的一個戰(zhàn)略重鎮(zhèn)。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xiàn)人口約80萬人。

仰光,原首都和現(xiàn)最大城市,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

勃生,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制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yè)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

曼德勒,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qū)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qū)的軍事重鎮(zhèn)。曼德勒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qū)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廣場。是緬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xiàn)代化醫(yī)院。當?shù)氐木掅t(yī)、緬藥馳名全國。

密支那,緬甸聯(lián)邦北部城市,是緬甸北部的邊陲重鎮(zhèn),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

東枝,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在塔澤以東100公里。人口10.8萬人(1983)。市區(qū)位于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東有林木蔥郁的東枝山,西南十數(shù)公里處即著名的因萊湖。有鐵路支線通塔澤,轉仰光-密支那干線,橫貫撣邦高原的塔澤-景棟公路也由此通過。

臘戍:緬甸東部重要貿易城市。在曼德勒東北約230公里。人口約4萬人,華人和華僑較多,是中緬陸上交通和貿易的中樞。附近產茶、多種有色金屬礦及紅玉等。鐵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東枝,北通中國云南,與畹町相距約130公里。

2. 緬甸傳統(tǒng)文化佛教

緬甸的文化習俗

主 要 節(jié) 日

【法定節(jié)日】

獨立節(jié)1月4日 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

聯(lián)邦節(jié) 2月12日 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lián)邦

農民節(jié) 3月2日 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

建軍節(jié) 3月27日 初為抗日節(jié),55年改為建軍節(jié)

工人節(jié) 5月1日

烈士節(jié) 7月19日 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

民族節(jié) 12月1日 紀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學學生抗英罷課

【民間節(jié)日】

潑水節(jié) 4月中旬 緬歷1月底2月初,一般持續(xù)4天,第5天為緬歷新年首日

浴榕節(jié) 4月下旬 緬歷2月月圓日舉行。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干旱季節(jié)給榕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

點燈節(jié) 10月 緬歷7月月圓日。傳說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3個月,到緬歷7月月圓日重

返人間 凡間張燈彩迎佛祖歸來。

敬老節(jié) 10月 緬歷7月。傳說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期后跪請佛祖訓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

獻袈裟節(jié)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jié)”

作家節(jié) 12月上旬 緬歷9月1日。古時舉行拜神活動,從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獎勵“像神一樣崇高的”大作家們。1944年緬甸作協(xié)正式確定為“作家節(jié)”

【緬甸潑水節(jié)——潑水嬉戲】

緬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jié)的最后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jié)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jié)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jié)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除非當天與生日相克,才改在第三天。節(jié)日期間,無論城? ??,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更多的人則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射。小孩用水槍向大人進攻,也不會受責罵。人們被潑得愈多,就愈高興。反之,如果在潑水節(jié)期間不曾被他人潑水,新的一年將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潑水節(jié),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機結成良緣。

緬甸潑水節(jié)的來歷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緬甸的特殊禮節(jié)---脫鞋】

上塔脫鞋、進廟脫鞋、進家脫鞋……脫鞋這是一種特殊的佛教思想。生長在緬甸的人從小就接受這種思想,脫鞋是很自然的事。在緬甸,穿皮鞋和其他運動鞋類的人極少。

緬甸人絕大部分的是佛教徒,家家都有神龕,進屋前脫鞋,是公認的習慣。除保持室內衛(wèi)生之外,也是對佛祖的虔誠崇敬。進寺院,上佛塔,更要脫鞋。到緬甸訪問的外固元首,上大金佛塔,一律要脫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古代,人民見緬王時要脫鞋;外國使臣見緬王時,也要脫鞋,緬甸人將維護 “脫鞋”,等同維護國家主權一樣重要。英國占領緬甸前,對使臣見緬王要脫鞋非常不滿。1824年,英緬戰(zhàn)爭之后,英國占領部分緬甸國土,就開始采取不脫鞋的作法。與緬王談判時,也不脫鞋。當時英國想將克倫 (吉仁)邦從緬甸獨立出來,成立另一個國家,于1852年,派使臣與緬王談判。緬王在壓力之下,對克倫人的問題做了不少讓步,但對英國人以后不脫鞋一事,絕不讓步,并停止與英國使團談判。1885年,英國又制造事端,發(fā)動第三次侵緬戰(zhàn)爭。同年11月29日,英國軍隊攻入緬王宮,他們這一次不但穿著皮靴沖進緬皇宮,還把緬王和王后擄走,帶到印度去,此后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占領了緬甸,仍想改變“脫鞋”的習慣,他們穿鞋上神圣的瑞達貢大金塔,但遭到緬甸公眾的堅決反對。“脫鞋”是緬甸的規(guī)矩,不是殖民者說改就改的。因此在英國統(tǒng)治緬甸63年中,一直無法改變這一習慣。

到緬旬旅游,一定要記住,上佛塔,人寺院,到別人家做客,要脫鞋,否則就是不尊敬他們的習慣,會被視為輕視他們。神圣的地方不但干凈,甚至是一塵不染,不穿鞋也可以保證腳掌沒有任何傷害。其它地方以及所有公眾場合,則無需脫鞋。

脫鞋,是緬甸一種特殊禮節(jié),也是不可改變的禮節(jié)。

【緬甸的出家風俗】

緬甸象的出家人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其中有農民、教師、學生,也有經理、職員,還有軍營里來的現(xiàn)役軍官和士兵,真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無所不包。小的連路也沒學會走,要由人抱著;老的則六七十歲了,連走路都困難。當然還是以青少年占的比例大,象這樣年幼和年老的是甚為罕見的。緬甸新年來臨之際出家的人最多。

緬甸的出家人身份是相當高的,連國家領導人都得給他們頂禮膜拜,更何況一般的軍官。所以當那些士兵剃完光頭后穿上袈裟,轉眼間,他們的上司就給他們磕頭道賀了。身穿軍裝的人給出家人頂禮,對緬甸人來說,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事了。

緬甸的出家人中除了本國人,還有外國人。緬甸的“出家”聽起來似乎十分容易。從那些出家者的口中得知,寺院對他們極為優(yōu)待,并不收他們一分錢。但他們自己愿意給的話給多少就是多少,以示供養(yǎng)三寶之意,因為寺院畢竟是靠人? ?養(yǎng)的。富人若請親戚朋友來寺院共進午餐,以表慶賀,這倒要花不少錢。窮人給不起錢,或者有些人不愿意給錢,這也無所謂,只要自己買兩套袈裟,然后請師父給剃一下頭,說一下法,其他什么都不用給。甚至連給剃頭、說法師父的供養(yǎng)錢都可以免,把袈裟穿上就行了。連吃飯住宿,寺院都給承擔,明知他們是的,寺院也歡歡喜喜地接受,決不嫌貧愛富。

出家后,在寺院得接受教育。寺院讓他們跟常住的師父們一起早早起床、坐禪;給他們上課,傳授佛教知識、修行的行持威儀、日常功課及祈禱祝愿等佛事。一般都不讓他們偷懶。早上三點半起床去坐禪,他們也都起來了;晚上十點鐘睡覺,也堅持從晚上七點坐到十點;中午又坐一整中午;吃完午飯只有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又從中午十二點坐到下午兩點;兩點到四點是日常課誦;五點又要看長老說法的錄像。時間安排得相當緊,幾乎沒有什么時間休息,所以很累。而且他們剛從家里出來,家里每天吃三頓,到寺院后只能吃兩餐,因為是提倡的。但他們在行持上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及長期出家的僧人之處,持戒還好象更加精嚴呢。緬甸有這樣的說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因此很多人出家后都很努力用功,雖然出家才兩三天,但看他們走路、坐禪,還真像那么回事,并不易看出他們出家時間的長短。他們走路時輕輕緩行、凝然莊重,坐禪時坐得挺直自然;吃飯時寂靜默然,連咀嚼的聲音都不易聽到,更別說咂嘴咋舌了。更為可貴可敬的是連那些只有七八歲的頑皮淘氣的小沙彌都變得十分乖巧,各吃各的飯,沒有一個人講話。要是在家里,象他們這樣的小孩,不但會七嘴八舌說個不停,說不定還會爭飯搶菜呢!而在寺院里,他們都象大師父一樣,嚴肅認真,威儀齊整,只見那一桌子團團圍坐的都是小沙彌(因為他們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飯),既是那么地可愛,又是那么地可敬,無論大人小孩、男女尊卑,在無言中令人生起一種崇高圣潔的感覺。

基 本 禮 儀

緬族的服飾與我國云南的傣族頗為相似,不論男女都下身穿筒裙,也稱“紗籠”。男的筒裙多用方格布,女的多用花布,富裕人家則用綢緞。男子在正式社交場合穿著講究配套,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內穿襯衫,下穿筒裙,裙頭在腰際結成一個花球。頭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扎好的“崗包”,腳登拖鞋或涼鞋。現(xiàn)在青年人也有穿西服的。女子的上衣為斜襟長袖短衫,內襯一件用抽紗滾邊肩帶縫制的白色胸衣,下穿筒裙,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她們在正式社交場合,最隆重的盛裝是穿白色蟬翼紗的上衣和紅色的筒裙,并梳著各式又高又光的發(fā)髻。婦女喜歡戴的首飾有金手鐲、金項鏈等。她們至今用一種用樹枝和樹皮研磨成的香木漿作為護膚化妝品。緬甸的勃當族女子有往脖頸上套銅環(huán)的習俗,她們以頸長為美,男子擇偶也以對方是否頸長為重要標準。

儀態(tài)禮儀

緬甸人對行止禮儀有很多的具體要求。小輩給長輩送東西,必須用雙手,如要給的東西很小,像遞一支煙、一杯茶時,則可用單手,但另一只手要搭在送東西那只手的下部。小輩從長輩面前走過時,要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能跑步,更不能視而不見地走過去。

相見禮儀

緬甸人沒有姓,只有名字,通常要在名字前邊加上一個呼,以表示這個人的身份。男子一般自稱“貌”,意思是“弟”,以示謙遜;對幼輩或少年人也稱“貌”。對年紀較大的男性則稱“吳”,意為“先生”,對平輩或男青年稱“郭”,意為“大哥”。對年輕女性稱“瑪”,? ?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稱“杜”,意為“姑”,女子都自稱“瑪”。

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fā)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后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后,尊稱其為“吳吞威”。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婚后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yè)后則冠以“吳”相稱。

緬甸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施合十禮或鞠躬禮。施合十禮時,如戴有帽子,要摘掉帽子。當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要施鞠躬;碰到僧侶,要雙手合十,躬身施禮,直到僧侶通過為止。

緬甸人作介紹時,如果兩個人性別相同、地位相當、年齡相近,先介紹誰均可。在其他情況下,則以先介紹者為尊。通常情況下,男子和女子,先介紹女子;下級和上級,先介紹上級,小輩和長輩,先介紹長輩。

餐飲禮儀

緬甸人以大米為主食,不愛吃豬肉、狗肉和動物內臟,佛家人可食肉但不得殺生。緬甸人的口味偏好酸、辣、甜,中西餐皆食,尤愛中國的川菜。他們習慣一日兩餐,即上午9點與下午5點,中間吃些點心。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魚吃。吃魚只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進餐時不用筷子,大家圍坐在一張矮桌前,每人面前放一碗清水,進餐者讓手指在清水中洗凈,用方巾擦干,然后用手指抓取食物。現(xiàn)在有些家庭也使用中式調羹。在用餐過程中有許多講究:入座時,要按男右女左的習俗入座;端飯菜時,不能越過用餐者的頭頂往桌子上放;盛好飯,要等父母或客人先吃才能用餐;進餐中不能說令人作嘔的詞句;如發(fā)現(xiàn)飯菜中有頭發(fā)等,不能聲張,悄悄地扔掉就是了。

喜喪禮儀

緬甸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婦女社會地位較高,她們有自己的經濟收入,婚戀較自由,寡婦可以改嫁,因此有“亞洲第一女權國”之稱。仰光有一尊“月老”菩薩,如果當?shù)厍嗄昴信橐鍪茏瑁恍柘颉霸吕稀狈瞰I一個寫著雙方姓名的花環(huán),便韻味著取得了神的保護,可以去履行結婚手續(xù)了。在有的地方,父母如干涉子女婚事,子女則可和自己的情侶相約私奔,私奔七天后,即可雙雙回家,父母只好承認。現(xiàn)在一般都要履行法律手續(xù)后方可舉行婚禮。婚禮通常在男方家舉行,屆時新郎新娘并坐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臺上,父母立于兩側,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講究點的還要請社會名流來致詞。

緬甸人的喪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習俗不完全一樣,其中以緬族人的喪俗較有代表性。緬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們不以死亡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凈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個盛滿清水的新沙鍋。出殯時,先將沙鍋在門口打碎,然后把尸體連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廟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廟里,有的則加以埋葬。在此期間,喪家要備煙茶、檳榔招待吊唁者。

在從事商務? ??動時需注意,人認為在星期二做事必須做兩次才能成功,所以人們不喜歡在星期二談生意。緬甸人還不喜歡在星期天互贈禮物。他們喜愛鮮明的色彩,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的商品,尤其愛各種金首飾。緬甸人多數(shù)信仰佛教,緬甸佛教徒做買賣時有五條戒規(guī):不得出售各種殺生武器;不得出售大象、馬匹、傭人等;不得出售作為食用的雞鳥等;不得出售酒;不得出售毒藥。撣族商人討厭外人在自己家中吹簫笛和口哨,認為那樣會將財運吹跑。

旅游禮儀

到緬甸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當?shù)刈诮塘曀住>挼槭莻€佛教的國度,生活中的各種禮俗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色彩。在緬甸首都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間樹叢,常可見到各種鳥在追逐嬉戲,原因在于當?shù)厝损B(yǎng)成了不殺生的習俗,是他們視烏鴉為“神鳥”,對其倍加愛護。他們對牛也敬若神明,在鬧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回避讓路。不論何人,即便是外國游客,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也都必須脫鞋。

緬甸的禁忌

緬甸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度,絕大多數(shù)人篤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處可見。緬甸人一有閑暇,便去拜佛聽經,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無論是進佛寺,見法師,或是進入塔院,有一條嚴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須脫鞋,連襪子也不能穿。因為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最齷齪的物品。他們經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賤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緬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則認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恥辱。在緬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侶則是佛祖的代表,絕不能穿最骯臟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見僧。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緬甸人的感情。

緬甸是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家,程度很低,牛是廣大農民進行農業(yè)耕作的主要依靠。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牛總是和農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耘。,緬甸農民與牛相依為命,把牛視為“忠誠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為如此,很多緬甸人,尤其是緬甸農民忌吃牛肉,認為吃牛肉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背叛行為”。所以,當你宴請緬甸朋友時,千萬要問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則會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緬甸婦女喜歡穿一種緬語稱為“特敏”的簡裙。緬甸人視婦女的筒裙為不潔,嚴禁婦女把簡裙晾曬在超過人頭的高度。緬甸男人十分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鉆過,認為這樣會倒霉一輩子。由此,緬甸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禁忌婦女往佛像身上貼金。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一般不喜歡別人摸自己的頭。所以,無論你與緬甸朋友多么親密,不要去隨意摸他的頭。不然,緬甸人會認為你傷害了他的尊嚴。 宗 教 信 仰佛教是緬甸的國教,緬甸有將近90%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3.7%的人信仰,約 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人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參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允許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的舉動,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這些行動會帶來麻煩,甚至被判刑。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人寺廟當一段時間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后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風淳樸、和善,社會? ?罪率比較低。緬甸佛家人絕對不殺生,但可以食肉滋養(yǎng)身體。

按緬甸佛教習慣,男子在成人前,一般從五、六歲起,都要舉行剃度儀式,進寺廟當一次和尚,時間可長可短,一般為一個星期,這樣才算成人,在社會上才會受到尊敬。

到緬甸人家里去做客,你會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供有佛龕。有錢人家供金佛、銀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貧寒的人家供紙佛像。拜佛是緬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場上去買各種鮮花插在佛龕上,然后早拜祈禱。晚上睡前還要進行晚拜。每逢節(jié)假日,緬甸人常到寺廟去拜佛聽經,或到遠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緬甸人施舍不講究物品的貴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緬甸有句俗話:“心誠的人施舍一個像榕樹籽一樣小的東西可以得到像榕樹那樣大的報答;心不誠的人即使施舍榕樹一樣大的東西,也只能積下榕樹籽那樣小的功德。”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舍一杯清涼潔凈的水,則是一件很積德的事。所以,你會看到,在緬甸人自家大門口,在市內公共汽車站,或在公園、佛塔等場所,總放有盛滿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過路人飲用。緬甸人的施舍和捐獻到處可見。數(shù)以萬計的佛塔和數(shù)不清的寺廟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全國32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連市內公共汽車的涼棚、公園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起來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緬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愿。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yè)后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guī)讘袈?lián)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舉行剃度儀式的前一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游行儀式。人們給將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綬帶,騎上高頭大馬。有人給牽馬,有人撐金傘,隊伍浩浩蕩蕩。一隊打著佛教旗幟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面,接著依次是載有吉祥大鼓的車、騎在大象背上頂蓋金傘的三藏經保護神、手持僧用八寶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檳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綴滿準備布施給僧侶的各種日用品的如意樹等。晚上一般要請來劇團唱戲,通宵達旦。正式舉行剃度的當天上午,要在鼓樂的伴奏下乘專車到大金塔轉一圈,再進寺廟給孩子剃發(fā),穿袈裟,聽戒規(guī),然后布施齋飯。第三天,家長們要集合在一起,請法師在臨時搭起的彩棚里誦經。家長跪坐在地上,手里拿著小壺或水,一邊聽經一邊把杯里或壺里的水一滴滴地倒于盤子里或地上,叫作“分福”。意思是給孩子做剃度所積的功德不可自己獨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廟里當一周、兩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后可以還俗,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

緬甸人歷來十分尊敬僧侶。在古代,佛教大法師就是國王的國師。國王見國師必須赤腳膜拜。召見法師時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人們見到僧侶要停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在現(xiàn)代,緬甸人對僧侶的崇敬之情絲毫未減。對僧侶講話要用敬語,出門坐車或乘船,要給僧侶讓坐。若因佛事出門,國家要負責給僧? ??買票。求見僧侶要行五體投地禮。哪怕是親生父母見了剛剛入佛門的兒子也要行此大禮。

一些少數(shù)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等。 美 食 服 飾【服飾】

緬甸女性服裝特色 緬甸女人喜歡上身穿無領長袖偏襟緊身短上衣,下身穿筒裙,肩披大紗巾。

【緬甸人的飲食情況】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拌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肴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臺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于菜齊后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注重: 講究菜肴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副食: 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制法: 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菜譜: 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肴。

水酒: 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后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后沖成怪味茶飲用)。

果品: 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干果喜歡核桃仁等。

因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xiàn)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shù)厥澄锏木璋ㄒ钥Яㄅ胝{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等。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3. 緬甸佛教寺廟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悟惑寺。

悟惑寺地處長江南岸,位于豐都縣興義鎮(zhèn)境內,距豐都縣城18公里,距沿江高速公路五公里,海拔800米。明代始建于興義鎮(zhèn)泥巴溪村古官山頂,名曰“古官寺”。后因山頂風大,易于遭火災遷至山腰龍洞處,名曰“永興寺”。數(shù)年之后,此處與寺院不相稱,省外二地仙路過于此,口吐惠言,曰山陰之麓正對木魚之堡才是佛爺所在佳地,故此于清代乾隆年間該寺建居于此地,名曰“悟惑寺”。

悟惑寺建筑占地面積六余畝,有耕地面積25畝,擁有廟產上百余石。該寺原藏經書百余卷,尤有特色、四棱上線、光滑平整的石柱(均在六公尺以上)四十八根。所有廟宇獨有的一對漢白玉質、晶瑩潔白的玉佛高二尺許(現(xiàn)在放在豐都文物館),為民國年間從東南亞緬甸國引入。悟惑寺背靠綠茸青山,茂密森林(國有林),面積達1000余畝。該寺正面方向視野開闊,可視長江行舟,左右前方30米處各有一口水塘,可供觀賞垂釣。由于寺廟環(huán)境優(yōu)美、條件優(yōu)越、歷史文化悠久,曾為馳名川東地區(qū)的古剎,現(xiàn)列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4. 緬甸佛教圣地有哪些

蒲甘是緬甸的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佛塔,也是緬甸古老建筑藝術的縮影。

漫步在25平方公里面積的古城蒲甘,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佛塔,故蒲甘也被稱為“萬? ?之城”,數(shù)百年來,雖經歷戰(zhàn)火兵災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有佛塔千余座,這些造型各異的佛塔,應該記載著無數(shù)動人的故事。2019年我走進了蒲甘,想一睹蒲甘佛塔的神秘風采……

納明達觀光塔。備受爭議的一個建筑,但確實是蒲甘平原上最佳觀景點,站在360度觀景臺上,整個塔林恢弘壯觀的景致盡收眼底。

只有在這里你才能深深體會這片土地上的佛塔有多少。

這需要多少顆虔誠的心靈,多少年共同的信仰才能完成呢。

瑞喜宮塔,公元1059年由最早統(tǒng)一緬甸的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開始建造,是蒲甘最古老的塔。

瑞喜宮塔中供奉著當時斯里蘭卡國王送的佛牙。

阿南達佛塔。

最精美的佛塔。

赤腳走進佛塔門內,一尊高約十米的釋迦立佛迎面而來,神態(tài)莊嚴,抿嘴含笑微微低頭。

佛塔內連廊熠熠生輝。

佛塔內壁上的壁畫依稀可見。

佛塔外精美的佛像,外面大小佛像數(shù)千尊,似乎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

達瑪央吉佛塔,建造于1167年至1170年,當時的統(tǒng)治者拿勒胡謀殺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而奪得王位,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而建成了這座蒲甘最大、最寬的寺廟,也是磚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這個佛塔非常堅固,據(jù)說建塔的時候磚縫之間稍欠緊密,就會砍斷工匠手指,所以,達瑪央吉佛塔至今屹立于此,紋絲不動,依然保留了千年前的姿態(tài),但是拿勒胡最終沒有將這個壯觀的佛塔完工,在佛塔建成之前,他就被謀殺了。大概是因為充滿暴戾的傳說依然盛行,佛塔沒有經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工程,不過佛塔中殘存的浮雕和壁畫,還是在訴說著曾經的神秘故事。

佛塔的拱門環(huán)環(huán)相扣,造型獨特,回廊的門、窗投進自然光,照亮佛塔內部。

佛塔的第二層,地震之后,不能上去了。

塔外,還有很多小佛塔。

蘇拉瑪尼寺,這座有五個門的寺廟是1181年修建的,被稱為“冠冕珍寶”。

蘇拉瑪尼寺,后期復雜建筑結構的典型代表。

乘坐小馬車在佛塔林中馳騁,感受蒲甘王朝昔日的輝煌。

不坐馬車可能到不了的地方,這個寺廟非常地別致。

寺廟的花紋雕刻精致、優(yōu)美。

有人住的古老村子,與塔林為伴。

一個賣女子筒裙(緬語:特敏)的小攤在塔林深處。

傍晚日落時分,去土坡(鳥勒)看一個又一個佛塔。

像一座宮殿,美極了。

夕陽中的塔林……

夕陽下的塔林群……

夕陽落日下的塔林,蒼涼、凄美。

5. 緬甸佛教圣地在哪里

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緬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靈崇拜、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響最為廣泛并為絕大多數(shù)緬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緬甸佛教屬上座部佛教,是緬甸國教。

6. 緬甸佛教圣地曼德勒山

1、仰光(人口約760萬)

仰光位于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距安達曼海僅35公里,是全緬甸最發(fā)達和最富庶的地區(qū),面積598.75平方公里。仰光不僅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緬甸最大的城市和緬甸人口最多的城市,還是緬甸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仰光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此地的佛教文化十分的流行,隨處可見大量的佛教建筑,聞名世界的仰光大金塔就是在這里。

2、 曼德勒(173萬)

曼德勒位于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第二大城市,也是緬甸中部地區(qū)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曼德勒市面積163.84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約173萬,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又因緬甸歷史上? ??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

3、內比都(92.46萬)

作為緬甸首都的內比都肯定榜上有名。內比都原名彬馬那,位于緬甸中部山區(qū)的彬馬那西側,距仰光約400公里,2005年從緬甸將首都從仰光遷都到此,2006年軍人節(jié)正式宣布改地為內比都,意為皇家首都。內比都作為緬甸第三大城市、緬甸的政治中心。

4、東枝(38萬)

東枝是緬甸東南部撣邦的首府,為撣邦的政治、文化和商業(yè)貿易中心。在緬甸語里,“東枝”的意思為“大山”,該城市得名于其東部的著名高山Taung-chun。東枝距緬甸首都內比都140公里,擁有約38萬人口,為緬甸的第四大城市。

7. 緬甸佛教景點

我覺得應該是泰國吧,泰國的廟宇還是蠻多的

8. 緬甸旅游圣地

緬甸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屬于亞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tǒng)一國家后,經歷了普甘博古東峪河中邦4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后發(fā)動了三次侵緬戰(zhàn)爭,并占領的面前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一個省。

緬甸位于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南,西部,西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云南集結是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成員國之一,首都為內比,度中美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傳統(tǒng)有淵源,流長。

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兄弟相爭兩國,1956年6月8日正式建交,20世紀50年代,中緬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5項原則,60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xié)商互諒互讓精神,通過友好協(xié)商解決邊界遺留歷史問題,為國與國界邊界問題樹立了典范。

9. 緬甸著名佛教圣地

仰光屬于緬甸而緬甸信奉佛教所仰光信奉佛教

10. 緬甸的佛教

中南半島以佛教為主,馬來半島及馬來群島以伊斯蘭教為主,菲律賓是天主教 東南亞中,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其中泰,老,柬,緬主要是小乘佛教,而且還是國教,教徒分布全國,很少有其它宗教如伊斯蘭,基督教,印度教的流傳,但是在泰國的南部也有部分的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但人數(shù)不是很多。

緬甸瘦佛景點 緬甸佛圖片

1. 緬甸佛圖片

緬甸仰光臥佛寺始建于1907年,供奉著緬甸最大的臥佛像,據(jù)傳,釋迦牟尼以80高齡在緬甸仰光喬達基逝世,當時他正在從華氏城到喬達基的路上。

這一天,他和弟子們走得很慢,午前在這里吃了施舍的飯,飯后覺得腹內不適,但還是繼續(xù)向前走去,躺在兩棵婆羅樹之間的一塊平地上,他意識到自己就要死去了。

在彌留之際,他把弟子們召到眼前矚托后事,然后伸直軀體,安然逝去,后為紀念釋迦牟尼把此寺改名為“臥佛寺”。

2. 緬甸玉佛圖片

有可能,因為玉很復雜,就是真的玉,價錢可以有幾元錢,也有幾十,幾百萬,關鍵在于質地不同,顏色不同,價格相差非常大。一般外面賣的幾元錢,幾十元錢的玉,基本上都是緬甸玉的下腳料,以前都是不要的,現(xiàn)在工藝發(fā)達了,可加工成各種工藝品。

3. 緬甸佛塔圖片

1、欣畢梅佛塔,在當?shù)乇蝗藗冋J為是世界的中心,象征著世界的七座大山,佛塔有七層塔基和象征高山的五層小塔,外層有著許多波浪形的圍欄象征著大海,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奶油蛋糕,所以有人稱它為“波浪佛塔”,還有人將其譽為“奶油蛋糕佛塔”。

2、瑞山都佛塔,位于緬甸蒲甘,蒲甘是座歷史古城,也叫萬塔之城,有眾多的佛塔佛寺。而瑞山都佛塔就是這眾多佛塔佛寺的最璀璨的那座!在瑞山都佛塔旁是一個觀賞萬塔之城的絕佳好地方,也難怪人們稱它為“瞭望之塔”,果然名副其實啊!

3、仰光大金塔,這座修建于2600多年前的大金塔,塔基為115平方米,高112米,高高地聳立在仰光城的至高點---圣丁古達拉山上。緬甸人把它奉為佛教的圣地,民族的驕傲。

4. 緬甸 佛國

印度被稱為月亮之國\孔雀之國。印度共和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印度"意為月亮。

泰國是萬佛之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

在泰國四千七百萬人口中,佛教徒占了百分之九十五,據(jù)說泰國有大小寺廟一萬個左右,因此泰國有“萬佛之國”之稱。

泰國除以“萬佛之國”聞名于世,同時素有“黃袍佛國 ”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30,OOO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筑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博物館 ”美稱,是泰國的國寶、泰國文化的精粹。泰國90%的居民信奉佛教。

5. 緬甸大佛寺的圖片

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有中國佛寺“祖庭”之稱,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法門寺在中國最古老的寺廟排名中與白馬寺并列第一,據(jù)傳始建于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9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向來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而且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6. 緬甸大佛圖片

第一、中原大佛高度:208米(中國)。

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

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

第二、南海觀音高度:108米(中國)。

在三亞市海邊的巨大觀音像,位于海南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qū)。頂現(xiàn)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奇,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觀音三面立體。

第三、炎黃二帝雕塑高度:106米(中國)。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qū)向陽山(始祖山)上,巨塑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像通體高106米。

第四、溈山大佛高度:99.19米(中國)。

位于密印禪寺后的毗廬峰,觀音圣像總高99.19米,為世界上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圣像。

景區(qū)建設面積達1500畝。

第五、靈山大佛高度,88米(中國)。

國家5A級景區(qū)無錫市靈山景區(qū)組成部分。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建造而成。

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第六、高崎白衣大觀音高度:88米(日本)。

坐落在高崎市城西的觀音山上,被視為該市守護神的白衣大觀音。該觀音內部有九層樓高,供俸著20尊的神像,站在上面,所有風情可以盡收眼底。

第七、仙臺大觀音高度:100米(日本)。

位于仙臺市泉區(qū)實澤字中山南。

該觀音相貌端莊慈祥,靜靜地守護著大地和世世代代辛苦勞作的人民。

內還設有觀望臺,游客可以欣賞仙臺的市景和太平洋景色。

第八、牛久大佛高度:120米(日本)。

位于茨城縣牛久市的一座大佛,是世界第二高佛像,茨城縣最高的建筑物。

通高120米(像高100m?基座20m)。正式名稱為牛久阿彌陀大佛。

第九、蘇梅島富貴大佛高度:92米(泰國)。

它豎立于海中小島上,您可延著小橋連至島上膜拜拍照;大佛高17公尺、寬3公尺,是蘇梅最大之佛像。

第十、高度分別為:90米和116米(緬甸)。

位于緬甸波黃桐山脈腳下,在它的旁邊就是高達116米的蒙育瓦立佛。

7. 緬甸的佛像

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面臨碧澄海港,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yǎng)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南普陀寺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八大風景區(qū)之一。

8. 緬甸菩薩圖片

禮節(jié)禮儀:

  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莊嚴、崇高、圣潔、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車,人們見到和尚要起立讓座;宴會、集會等場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國王,謁見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師有事見緬王時,緬王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

  緬甸的“潑水節(jié)”是人民傳統(tǒng)的新年佳節(jié),于每年公歷4月13日前后,一般要慶祝4天。在“潑水節(jié)? ??期間,佛教徒清晨要先趕赴附近的寺院,參加浴佛儀式,念育吉祥經。向菩薩灑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戶戶在門前缸桶里盛裝貯滿清水,潑灑來客和過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們都以被潑得多而興奮。因為他們把新年之水視作幸福與吉祥的象征,認為可以驅暑祛熱、消災納福、洗刷愁苦、帶來好運。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是與有的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緬甸人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個“男右女左”的習俗。據(jù)說這表示“右為大,左為小”、“右為貴,左為賤”的意思。信奉佛教的緬甸人,自古以來就十分崇拜榕樹。在他們心目中,榕樹是非常神圣的,榕樹就是佛塔,他們在崇拜烏鴉之俗。并視其為“神鳥”,對其倍中愛護。在街頭,烏鴉昂首闊步,車輛、行人從不觸犯她,都自覺地為之讓路。他們一般便后都不愿意使用手紙,他們的習慣是用水罐裝水,用左手來沖洗。

  緬甸中部勃叨族婦女的審美觀很奇特。她們都以預長為美的標志。為了讓脖子變長,他們從小便在頸部套上一圈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huán),銅環(huán)高達30厘米以上便被視為美貌。在她們的手臂和腳、腿上也都愛戴這種飾物。緬甸的緬族人以紋身為美。男子紋身較為普遍,一般從十幾歲就在背、腹、腿外紋以花草鳥獸;有些女子也喜歡在身上刺花作裝飾。緬甸人偏愛東亞蘭花,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喻其為國花。他們喜愛孔雀。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們在生活上,習慣使用紅、黃和鮮艷的色彩。常以其裝飾自己或美化環(huán)境。

  緬甸是個多禮節(jié)禮儀的國家。緬甸佛教徒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慣施合十禮。施合十禮時,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夾在左腋下,然后雙手合十施禮(施合十禮時,要雙腳站定,兩手合掌后舉至胸前傾斜)。并說“給您請安了!”緬甸人見到不太熟悉和不經常見面的老人、領導、學者時,如他們正坐在地板上,則要施跪拜禮。若見到上述人員是比較熟悉的人,則施坐拜禮。他們凡來到僧、父母、師長面前時,都要施大禮,即“五體投地禮”。他們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一般施鞠躬禮(淺鞠身俯首約20至30度)。

  信仰忌諱:

  緬甸人大多數(shù)信奉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教規(guī);還有少數(shù)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特別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骯臟,右手才是潔凈的。因此,用左手遞送物品是不禮貌的。緬甸和尚忌諱有人送給他現(xiàn)金。因為佛教的戒律包含著此項內容。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的齷齪的物品。所以,凡神圣的地方都不能穿鞋進入,否則就會玷污圣地,受到報應。他們忌諱星期日剪指甲,認為這天剪會失盜;忌星期一剪,認為在這天剪會經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認為在這些天剪不吉利,會招來禍端;所以緬甸人只能在星期二、星期六兩天內剪指甲了。

  緬甸人送給別人東西時,必須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給別人衣服、沙籠等。緬甸撣族人忌諱客人上樓不脫鞋,或是未經主人允許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諱客人拒絕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則會認為你是野蠻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筍、蘑菇、生菜、甜飯團待客,認為食用這些會生病。緬甸克欽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樓下走動,尤其是樓上有女人時,因為他們認為男子是絕不能低過女子的。他們認為,頭是不可以觸摸的,即使頭巾也不能隨便玩弄。如果有人撫摸他的頭或玩弄他人頭巾,便認為是對他莫大的侮辱。

  緬甸人不喜歡吃豬肉、動物內臟、還有些人不? ?四條腿的動物肉。緬甸克欽族人不多食豬尾巴,認為食會呆癡;不多食烏鴉肉,認為多食會膽小;小孩子忌食雞蛋,認為吃雞蛋會手、腳長不大。

  飲食習慣: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肴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臺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于菜齊后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肴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 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 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肴。

  ⑧水酒 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后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后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 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干果喜歡核桃仁等。

9. 緬甸寺廟佛像

蓮華寺最大的佛像是四面千手觀音(高33米),還從緬甸恭請了十二尊造形精美,國內罕見的緬玉佛像以及十余尊不同材質的佛像,增加添置了佛教活動必備的各種設施。

蓮華寺坐落于藏龍島旁邊的中州島上。中洲島,三面環(huán)水,風景秀美,空中俯瞰中洲島,整座島嶼猶如觀音打坐。

蓮華寺成為華中地區(qū)最大的觀音道場:四面千手觀音(33米)、萬佛殿、大雄寶殿、普陀殿、福壽殿、極樂殿、太虛講堂、慈氏圖書館、佛教博物館,武昌佛學院研究生院、太虛塔院、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佛教核心建筑。

10. 緬甸佛像圖片

1、珠寶翡翠

緬甸是世界著名的珠寶玉石出產地,盛產的紅寶、藍寶、翡翠等珠寶玉石,品質上佳,要說去緬甸買什么便宜,不得不提珠寶。在緬甸的各個傳統(tǒng)市集、觀光區(qū)或是中大型購物商場,都有售賣珠寶的攤販,有的只需要幾美元,有的則開價就數(shù)千美元,真假難辨。旅客若是想要購買貨真價實又價格便宜的珠寶,建議到有政府執(zhí)照的商店購買,以免上當受騙。

2、木雕

緬甸的木雕很出名,最珍貴的要數(shù)由柚木,黑木,還有花梨木這樣名貴的材料的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體態(tài)與木紋肌理渾然天成,加之雕刻師們以恬靜、圓滿的內心世界面對生活去創(chuàng)作,賦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

3、緬甸木偶戲

緬甸的木偶戲非常有名,從仰光到曼德勒,再到蒲甘,都有木偶戲的表演,而曼德勒更是出產木偶戲大師的城市。關于木偶戲來歷,一說從中國南部傳入,一說貢榜王朝波道帕耶王時劇務大臣吳多首創(chuàng)。

4、緬甸服飾

—籠基緬族的服飾與中國云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 特敏”。男人穿的顏色深,大多是格子,女人的則是五花八門,爭奇斗艷。仰光到處都有籠基賣,一般4000基亞一條,最好的會到25美金一條。仰光的昂山將軍市場是籠基的海洋,可以買布請他們當即做,只需要幾分鐘和1000基亞左右的加工費。

5、漆器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于世。據(jù)史料記載,漆器制作起源于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shù)赜写罅渴止I(yè)者從事制作漆器這種傳統(tǒng)的手工藝,盡管制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里,它們卻是千姿百態(tài)、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6、特納卡特納卡,

云南人管它叫“水粉”,是用thanakha樹的樹干磨粉,加水成糊狀涂在臉上,可以滋潤皮膚、防曬,當?shù)啬信仙俣加谩P∑康碾S身攜帶裝在路邊小店和一些guesthouse都有售,大約500基亞一瓶。

7、沙畫

在蒲甘逛佛塔林,經常可以在著名佛塔的周邊看到售賣沙畫的攤販,老板兼畫家的手工藝人有時席地而坐手持畫布細致的用沾滿沙粒的筆刷繪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畫面有原始圖騰崇拜、佛塔林全景、佛像等等。

緬甸曼德勒著名景點 緬甸佛教圣地曼德勒山

1. 緬甸佛教圣地曼德勒山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情同“胞波”。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曼德勒總領事館于1994年開館,領區(qū)涵蓋緬甸北部的曼德勒省、撣邦和克欽邦,與我國西藏自治區(qū)和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思茅市及西雙版納州接壤,曼德勒市和昆明市為姊妹城市。


2. 緬甸曼德勒省十大旅游景點

密支那,緬甸北部邊陲重鎮(zhèn),克欽邦首府。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邁立開江西岸,是緬甸北部最重要河港。地處北部山地丘陵區(qū),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23.7℃,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為戰(zhàn)略據(jù)點。產柚木和其他。

緬甸皇家植物園,現(xiàn)總面積177公頃,海拔1000米,距離曼德勒僅69公里,是緬甸游客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植物園始建于1915年。

瑞喜宮塔,始建于11世紀,初期工程由阿奴律陀王(1044-1077)建造,他是第一個在緬甸推崇小乘佛教的人,也是蒲甘大規(guī)模建設的領軍人物。

賓德雅石窟,位于梅勒區(qū)石灰?guī)r山脊上,是緬甸最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和旅游景點之一。這一地區(qū)從南至北共有三個石窟。

昂山市場,始建于1926年,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晚期,位于仰光市中心,是仰光最大最熱鬧的集市。該市場以其殖民時期的建筑結構和內部用鵝卵石鋪成的步行街而聞名于世。

不歸湖,位于緬甸和印度邊界地帶班哨村南部,臨近印度長廊縣區(qū)。

瑞山陀塔,是坐落于曼德勒省蒲甘的一座佛塔,由阿努律陀建造于1057年,約有8層樓高,因日落觀賞而聞名遠洋。

蒲甘考古博物館,于1998年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它位于世界聞名古城蒲甘市,毗鄰帕琳Gawdawt寶塔,是了解蒲甘歷史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

羌達海灘,羌達是伊洛瓦底江省下的一個小村莊,也是一個海灘度假村,以羌達海灘最為著名。羌達海灘是距離仰光最近的海灘,兩地之間只有5個小時的車程。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東北角,海拔240米,是該城市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市便由此山而來。曼德勒山以其眾多的寶塔和佛寺而聞名于世,200年來,它一直是緬甸佛教徒最主要的朝拜圣地。


3. 緬甸曼德勒旅游景點

中國周邊有幾個國家總是令人向往,比如尼泊爾、柬埔寨、泰國、緬甸,不過其中緬甸去的人最少。毫不夸張的說,看過各種海島和城市風光,最后還是覺得緬甸給我的感覺最真實,除了物美價廉,這里還有絕美日出日落、精致宏偉的佛教建筑、樂善好施的人民。

1.瑞光大金塔

仰光呢是緬甸首都,去的人最多,但是仰光是個中轉城市,景點就是一個大金塔。大金塔在緬甸最出名的必打卡景點之一,也是佛教的一個世界級圣地,吸引了許多信徒前來朝圣。在仰光市區(qū),大金塔是最高的建筑,在各個角落抬頭就可以看見,氣勢恢弘。進門后可以圍繞大金塔順時針游覽一圈,可以發(fā)現(xiàn)在周圍的小佛塔里面跪著許多信徒,他們閉上眼睛念著佛經,誠心祈求。還有一些僅僅是來這里游玩的人們,緬甸人民的生活其實很簡單。

2.茵萊湖

除了仰光,緬甸還有個地方也是必須要去看看的。神秘的茵萊湖, 對茵萊湖的介紹,作為一個游客來說,我覺得你只要包一艘船,靜靜的湖上游覽就行了。說實話,茵萊湖是出乎我意料的,這里的水上人家的生活更為豐富,有著信奉佛教的湖上居民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而茵萊湖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水面上的無數(shù)浮島,這些浮島也是菜園,可以隨湖水的漲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樣劃來劃去。

3.烏本橋

還有一座出了名? ??橋也是值得一看的哦~烏本橋位于阿瑪拉普拉古城附近,橫跨東塔曼湖,全長約1.2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它修建于貢榜王朝,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由珍貴的柚木建造,歷經百年風雨而不朽。烏本橋的落日非常浪漫,也是緬甸最著名的景觀之一,幾乎所有旅客都是來觀落日的, ,可以在日落之前到烏本橋上漫步。聽說在緬甸,烏本橋也被稱為“情人橋”,有保佑愛情長久的寓意。





4. 緬甸佛教寺廟

溫哥華有三家寺廟,泰國寺廟,老撾寺廟,緬甸寺廟


5. 緬甸曼德勒省

曼德勒(英文名:Mandalay)當?shù)厝A人稱曼德勒為瓦城,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緬甸中南部的內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

曼德勒地區(qū)被列為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可看的古跡很多。伊洛瓦底江從城市西邊流過。

曼德勒面積:163.84 平方公里。


6. 緬甸曼德勒觀音古廟

“萬塔之邦”指的是緬甸。

緬甸是當今世界上佛塔、寺廟最多的國度,被譽為“萬塔之邦”。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

緬甸80%的居民篤信佛教,他們無論如何拮據(jù),都會把生活費中的一部分用于造塔,于是造就了這里的萬塔奇觀。


7. 緬甸著名佛教圣地

蒲甘塔林,歷史上在此曾存在過上萬座佛塔,現(xiàn)存3000多座。它們聳立于伊洛洼地底江畔的原野上,構成了壯麗的美景。這里成了緬甸旅游的一大特色,是外國游客到緬甸的首選之地。

蒲甘位于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東岸,距曼德勒市130公里,曾是緬甸歷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塔林著稱。

據(jù)緬甸文化研究部門的調查,蒲甘有2200多座佛塔,其中包括那些已毀壞、但其殘跡依然可尋的佛塔廢墟。

至今巍然可見的佛塔仍有100余座。因此蒲甘有“萬塔之城 ”的美譽。 在塵土與凈土間穿越千年的千座塔林

千姿百態(tài)的塔林,度過了悠久的歲月。有著一種神秘的氣氛。

幾乎所有前來緬甸蒲甘旅行的人都會體驗乘坐小馬車周游大小數(shù)千座佛塔的經歷。

整個塔林建在沙地之中,頗有些置身荒漠的味道,更營造了一種穿越的氛圍。


8. 曼德勒山圖片

mfy是緬甸曼德勒市簡稱。不是車牌。

曼德勒,位于緬甸中部。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是中部地區(qū)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22米。人口1,726,889。

曼德勒為緬甸中部文化中心,有藝術學院、科學大學和醫(yī)學院等院校。當?shù)氐木掅t(yī)、緬藥馳名全國。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