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襄陽北街:全國最長仿古步行街 百家小吃店綿延860米

湖北日報數(shù)字傳媒》官方帳號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通訊員 龔良杰 唐姍姍 張德惠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中燦

北連古城墻,南接昭明臺

這是全國最長的仿古步行街——襄陽北街,導(dǎo)航地圖上也叫襄陽古城。它坐落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之北,濱江臨水。

最吸引人的,是這860米長的老街匯聚了100多家餐飲小吃,算上周邊巷道里的攤點小鋪,數(shù)量還要翻一番。極目新聞記者曾數(shù)次到訪這里,平日從下午4時左右開始熱鬧,而節(jié)假日的人山人海則從清晨開啟。

白天的襄陽北街十分熱鬧

860米古街餐飲小吃占一半

青石板路、朱門青瓦、飛檐走閣……走進襄陽北街,如同穿越了時空。它雖定位為商業(yè)文化步行街,卻以鄂西北地區(qū)仿明清時期的建筑群為主。據(jù)了解,襄陽北街自唐宋以來,就是襄陽城的中心街區(qū)。水運是古代主要的運輸方式,襄陽北街緊靠漢江,繁榮毋庸置疑。

長860米,寬12米,北街上的商店鱗次櫛比。有服裝店、鞋店、雜貨店,也有茶樓、藝術(shù)品店、書畫店等,但更多的是小吃店。北街古城市場監(jiān)督管理所所長余貴軍介紹,北街主街有約250家商鋪,餐飲小吃副食店加在一起達120家以上。

國慶首日,一群來自江南的老年游客在一家襄陽牛肉面館前,商量著買幾碗牛肉面。原來,他們6個老朋友結(jié)伴自駕游玩,最大的76歲,最小的64歲。最年長的羅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9月25日從杭州出發(fā),第一站是安徽安慶第二站到達湖北紅安,第三站就是襄陽。

“襄陽是歷史上的古都,有襄陽王,有劉備、諸葛亮,還有很多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襄陽,所以有生之年一定要來看看。”羅先生說,他們到襄陽首先來北街,一定要嘗嘗襄陽牛肉面。接下來他們還要去神農(nóng)架,再向寧夏進發(fā) 。

襄陽特產(chǎn)紅糖餅吃出幸福味

北街的餐飲小吃種類豐富,包羅萬象。本地擁有30年歷史的昭明李記紅糖餅店,在北街的店面很不起眼,只有七八平方米,卻是老襄陽人的心頭愛。

只見老板李勇將搟好的紅糖餅放在鐵板上烙幾分鐘,餅子充氣一般膨脹起來,繼續(xù)烙,再進烤爐。兩三分鐘后,餅殼焦黃,敲起來發(fā)出“梆梆”的響聲。烤好的紅糖餅中間是空心的,紅糖均勻地貼附在內(nèi)壁上,散發(fā)出麥面和紅糖特有的芳香,吃到嘴里,焦脆甜香。

紅糖餅原來叫糖鍋烙。襄陽過小年有“拜灶王吃糖鍋烙”的習(xí)俗。“以前一年到頭,也就逢年過節(jié)家里才做這個,或到街上買幾個。”從幾十公里外趕來排隊買紅糖餅的劉奶奶感嘆,以前吃紅糖餅舍不得大口吃,都是一小塊一小塊掰下來含著吃,“現(xiàn)在日子好了,紅糖餅成了日常小吃,嘴饞的時候吃兩個,回憶小時候的味道,特幸福。”

李勇夫妻每天會和兩三大桶面,賣近300個餅,從早忙到晚,供不應(yīng)求。“近年來襄陽旅游發(fā)展起來了,北街更熱鬧了,不少外地人來買紅糖餅,甚至帶到全國各地。”李勇說,“現(xiàn)在紅糖餅也是襄陽美食的一張名片了,我們想把紅糖餅技藝傳下去,讓更多人品嘗襄陽傳統(tǒng)味道。”

紅糖餅

游客打卡北街最年長小吃店

北街34號,一家招牌名為“小籠湯包”的店門前,早早排起長隊。據(jù)了解,這家店在北街的年齡最長。

和丈夫從廣東飛回老家襄陽的賈女士,點了兩籠湯包、兩碗豬肝湯。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家店從1998年起就一直在北街,店里的豬肝湯和湯包幾乎伴隨了她的整個學(xué)生時代,“湯包不大,一口一個,配上豬肝湯,吃完渾身暖洋洋。”

這家湯包店也是網(wǎng)友一致票選的網(wǎng)紅店。有網(wǎng)友說:“我特別愛這家的湯包,不是那種調(diào)料堆出來的鮮味,而是肉汁精心烹煮出來的淡淡鮮美,入口很舒服。”

排在北街人氣前三的,還有一家醬香餅店。極目新聞記者每次去,門前總是排長隊。

與一般的醬香餅不同,先在案板上抹油,再把面揉筋道,拿搟面杖一點一點把面團搟開。面厚薄均勻,提起來可以透光,這是師傅搟面的標準。

搟完面,慢慢把面卷在搟面杖上,等到鍋里油冒青煙,再把面片一點點下鍋,用木夾子把面片堆出裙邊褶皺,慢慢油煎。堪比紙薄的餅,逐漸染上一層金黃,翻面刷上濃郁的黃豆醬,等香味層層滲透。隨后豪放地撒一把小蔥花,餅子的油香、黃豆醬的咸香一下被點燃。據(jù)說,這家餅的精髓就在于面夠薄,只有0.6毫米厚。

游客小李是河南人,今年考到武漢一所院校讀書,趁這個假期和同學(xué)一起來襄陽游玩。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在網(wǎng)上做了攻略,專程來這家醬香餅店打卡,“外表香辣酥脆,中間軟軟的,加上黃豆醬,真是特別美味。排? ??真是值得的。”

醬香餅

81歲老翁細數(shù)滄桑變遷

81歲的高明根是地道的襄陽北街人,如今每天還要在北街上溜達好幾趟。他以前就住現(xiàn)今的昭明臺旁邊,隨著城市變遷,他家也只是挪了100米,“離點不離片”。

他記憶中,小時候的北街很窄。房與房離得近,路是青石板,兩邊鋪鵝卵石,獨輪推車總能軋出一道深深的車轍。當時昭明臺以北只有一家小賣部,老公社墻邊有一個楊麻子診所,3層樓,是片區(qū)最高的。北街城外就是碼頭,邊上有一家黃酒館。后來抗戰(zhàn)爆發(fā),昭明臺被炸毀,再后來新中國成立,政府開始修繕。

現(xiàn)在,這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端臨漢門,也叫小北門,是襄陽古城墻大門。夜晚華燈初上,可以吹著江風(fēng),遙望燈火通明的古城。最南端則是昭明臺,旁邊有鼓樓商場等商業(yè)體。

據(jù)《襄陽府志·古跡》記載:“昭明臺,在郡城中央,其跡甚古。”因南北朝時梁武帝之子蕭統(tǒng)(梁朝文學(xué)家,病逝后謚為昭明太子)出生于襄陽,并在此讀書,故名昭明臺。

抗戰(zhàn)期間,襄陽城被日軍侵占,昭明臺的樓遭破壞。1954年,當?shù)卣谂_上建了兩間房,作為市圖書館。1973年夏季,昭明臺東南角塌陷,為保行人安全,昭明臺被拆除。1991年當?shù)卣迯?fù)北街時,決定重建昭明臺。

已故黃鶴樓設(shè)計者、著名設(shè)計大師向欣然,將昭明臺設(shè)計為高臺基重檐歇山頂式三層閣樓。樓上的“昭明臺”匾額則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新建的昭明臺高34米,臺基上按魏晉風(fēng)格建造了3層閣樓,雄偉壯觀,成為襄陽北街標志性建筑。

1991年,為舉行第一屆諸葛亮文化節(jié)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會議,襄陽市政府決定將北街改建為仿明清建筑風(fēng)格、全國最長的仿古步行街。

據(jù)悉,北街每座單體建筑之間都有一堵高出屋檐1米多的隔墻,叫風(fēng)火墻。如果發(fā)生火災(zāi),這堵墻就會阻止火勢蔓延。北街的改造體現(xiàn)了鄂西北建筑質(zhì)樸、厚重之中見清秀的地方特色,和北京琉璃廠、南京夫子廟開封宋城一條街風(fēng)格截然不同。

來源: 楚天都市報

Hash:1e33c72a9815a61fe73dae0a159b0eed7d32e87c

聲明:此文由 楚天新傳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