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周刊。

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社在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复刊,出版第241期,为四开油印,不久与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办的《苏维埃报》合刊,仍名为《红色中华》,报社由任质斌主持工作,1936年春,向仲华任社长。报社设在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内。

1936年6月,《红色中华》报社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7月抵达保安(今志丹)。

《红色中华》报社旧址现仅残留一墙角,原址北面后院现建有坐东面西一间旧砖平房和一间旧砖瓦房,南面前院临街是1991年老城改造时修建的4间商业门面房。

漫步南昌路丨红色基地·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瑞金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红色基地·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于上海,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创立的。社址最初在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后于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的大楼里。

与此同时,由中华职教社主办、1925年创刊的《生活》周刊社也一同迁往中华职业教育社大楼办公。这幢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共有34问房屋。建筑外貌具有欧美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大楼外墙以褐色泰山砖面砌筑,屋顶为机坪瓦顶,整幢建筑为独立结构。原为5层后加了顶层。

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社办学?!爸谢耙笛!薄ⅰ爸谢耙挡瓜把!?、“中华工商专科学校”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期间中华职教社曾迁往桂林、重庆,1946年1月返回上海,1950年4月总社迁往北京,在上海设立分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于1982年重组并恢复活动。1992年,根据国家民政部规定登记注册,更名为“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复社和复校以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先后在全市范围设立和创办了15所“中华”牌的职业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科技、经济界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并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中外职业教育团体、人士进行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响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孙起孟先生倡导的“温暖工程”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上海经济服务。

建筑本身还是有一定观赏性。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

该学会创办于1908年,为中国最早的世界语团体,曾举办世界语函授学校,世界语书店及图书馆,出版《绿光》杂志。因一·二八事件,原会所被战火毁坏,会务停顿。经学会创始人陆式楷、胡愈之、盛国成等努力,于1933年1月17日召开复员后会员大会。在会上改选陆式楷、胡愈之、盛国成、陈兆瑛、巴金、鲁彦(王鲁彦)、黄警顽等分别为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兼任世界语函授学校教职员,并在本市各区设立讲习班面授世界语。会址设在华龙路(今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2楼。

董竹君曾在大楼的底楼开设过锦江茶室。1933~1938春此处是上海女子中学(1931年创办于西门文庙路,1933年迁斜桥制造局路,八一三校舍被毁,1938年迁新大沽路451号)。

1946年,由黄炎培、孙起孟等爱国人士和教育家创办的比乐中学在这里成立,直到1949年学校迁往淮海中路。1946年,民建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这里成立。建庆中学也曾设在雁荡路80号内。

红色地名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棫园)

红色地名

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叭?a href='/jiangzhou/' target=_blank>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庆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构成了富有重庆特色的红色地名文化。“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色地名》栏目,讲述红色地名故事,弘扬红色地名文化,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棫园)

位于张家花园65号,原巴蜀中学宿舍。1938年“棫园”租借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此以后这个小小的地方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文艺界的中心。当时,这里名人聚集,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任首届名誉理事,包括郭沫若、老舍、巴金、胡风、朱自清、丁玲、吴组缃、田汉在内的文艺大家都曾是“文协”骨干。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 区划地名处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红色景点 | 厦门革命遗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旗杆巷联络站遗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旗杆巷联络站遗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旗杆巷1号。1946年5月至1947年2月,这里是地下党员吴学诚、胡冰夫妇的住所,也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联络站。

临危不惧排险情

1946年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已经是11点钟了。在旗杆巷1号的一个房间里,电灯还亮着。更深夜静,四周静悄悄的,这个房间特别引人注目。

旗杆巷1号大门

这个房间是厦门《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吴学诚的宿舍。他和他的爱人胡冰都是地下党员,他的宿舍也是地下党活动的场所,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秘密举行。

眼下,吴学诚夫妇虽然已在套间里就寝,套间外小客厅里的秘密会议还没有结束。参加会议的有五个人。身穿夹克衫、华侨模样的年轻人,是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集美,其他还有中心县委委员郑种植、朱义斌和泉州党的重要干部颜家祥、傅维葵。他们围着一张四方桌坐着,讨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时,有五个伪警察犹如一小撮魑魅魍魉,步步向吴学诚的宿舍逼近。

“不许动!

五个伪警察一齐拥进许集美他们开会的小客斤,并把枪口对准他们。五支枪是清一色二十响驳壳,快慢机全上了,只要扣动扳机就可开火。

这一突然袭击,使小客厅的空气紧张得几乎要凝结了。一边是手持武器的敌人,处于有利地位;一边是赤手空拳的革命同志,全无抵抗条件。五位同志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许集美在伪警察拥进来的一刹那,迅速地把一张通知同志疏散隐蔽的信,捏成一团塞进嘴里,吞到肚子里去了,保住了党的秘密。但是,作为中心县委书记,他还有保存党的有生力量的责任。在那种情况下,许集美决定牺牲自己来换取其他四位同志的安全。他轻移脚步,慢慢靠近敌人,准备抢夺敌人的枪支,让战友们趁机冲出去,一场流血的搏斗就要发生了。

在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旗杆巷联络站遗址上改建的房屋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套间里就寝的吴学诚,快步走入客厅。他一边用身体护着同事,一边对警察喊着:“不准动手!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是《中央日报》编辑,这里是中央日报社的宿舍,你们来干什么?”警察被这突然出现的威慑声镇住了,呆了一下。

“我们是来抓赌博的!”其中一个头目模样的警察,向吴学诚说明来意。

原来,旗杆巷1号这幢房子,住了许多户人家,什么样的人都有,其中有以赌博为职业的。伪警察就在夜间借抓赌来敲诈勒索。今晚闯进吴学诚的宿舍,大概是看这里还有灯光,以为是在赌钱。

伪警察的话,使小客厅的空气缓和了许多。许集美放弃了夺枪的打算。吴学诚的态度也不像刚才那么强硬,他接过伪警察的话头,用轻松的口气解释说:“他们是我的朋友,只是来玩的,你们就搞成这个架势!”

“那他为什么想跑?”伪警察指的他,就是准备夺枪的许集美。

“他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华侨,看你们这样杀气腾腾,怎么不怕?”临危不惧的吴学诚随机应变,对答如流,使敌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五个伪警察看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又慑于吴学诚的威严,只好夹着尾巴退了出去。

吴学诚的机智和勇敢,最终使同志们化险为夷。在五个伪警察走远以后,许集美等五位同志,为了防止敌人再来,便立即按计划散开,各自到地下联络站去了。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