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罗汉蜂洞

罗汉蜂洞

罗汉蜂洞

距县城三十公里的罗汉乡大溶洞,形似蜂巢,当地人称蜂洞,至今也无人完全走通,清咸丰十二年就有人题“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花”、“天理常存”,民国时期还有人书题楹联,上联“一片饿肚皮,包藏蜂洞”,下联为“几根穷骨头,掌握盘江”,横批则为“天下为公”,还书写有“誓遵-,实行五权宪法”等内容。根据初步探查,此洞极具开发为探险胜地。

蜂洞雄伟奇观,洞内风景迷人,周围生态好,历史与人文景观并存,美丽的传说为蜂洞增添了神密色彩。洞内因有河穿过,空气清新、洞体宽敞,洞洞交叉相连,形成蜂窝状,蜂洞因此而得名。洞内还有天然迷宫、天然遂道、奇石景观、旧学堂等许多景点。

这里是资中唐明古渡——附罕见的罗汉洞500罗汉旧照

资中唐明渡沱江南北两岸各建一塔,分别为苍颉塔和三元塔,至今尚存。一方一圆,一黑一白,隔江对峙,蔚为壮观,很早就有“双塔锁江”之称。

资中唐明渡两岸高耸入云的双塔

苍颉塔和三元塔,是资州先辈“倡文尚教”的“文风”之塔,是资中重要的历史人文古迹,资中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实物见证,于 1982年经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经四川省政府公布列为省级文物?;さノ?。

江北岸的“三元塔”,因位于高山观寺院,故也称“高山观塔”,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塔高31米,下宽6.2米,呈四方形,四角攒尖顶,共七层,面江置门。门高2.05米、宽1.03米,由此入内沿中心柱回旋而上,每层可四周眺望。沿59级踏道至顶,举目远眺,水色云天,绿树青山,古寺古佛古牌坊,尽收眼底。资中籍状元骆成骧青年时代常登临塔顶看书学习,欣赏古渡风光,并赋诗赞誉这里的美景。塔身由青砖砌成,塔砖厚实,长35公分,宽21公分,砖上烧刻有“联捷三元”字样,寓意此塔建后,资中便能出一个连中三元的人物,后来骆成骧果然连中三元(解元、三元、状元),成了清王朝267年中唯一的四川籍状元。

资中唐明渡北岸“三元塔”

江南岸的“苍颉塔”,与“三元塔”对应,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系清代状元骆成骧之父骆文廷为纪念其子中状元出资修建。以传说中的“造字圣人”苍颉为塔名,显示资中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此塔身为圆形,珠宝顶,砖石结构,共五层,高25米,石基高0.28米,塔中心从底至顶部有一中心柱,因其表面呈白色,故又称“白塔”。塔上有清末著名书法家、川南“字妖”、资州直隶州学正(相当于今省辖市的教育局长)包汝谐题字。

每当春天来临,这一带春光融融,江水如练,江面波光粼粼,风帆点点。两岸青山绿树,彩霞浮云,山光塔影,风景如画,景色奇妙。若驾一叶轻舟在此野渡,如临蓬莱仙境,此乃资中八景之一的“古渡春波”。明代蜀府教授苏秉彝诗曰:“渡头有客唤扁舟,白鹭忘机水上浮。极目春波光荡漾,一时佳景似瀛洲”。明人夏宏写《唐明古渡》诗云:“遥望岷山玉垒东,渡头春涨日初融。晴穿杨柳丝丝绿,暖蹴桃花片片红。老我素非乘桴客,知君才是济川功。武陵仙子如相问,咫尺灵台有路通?!?/p>

资中唐明渡南岸“苍颉塔”

清嘉庆十五年(1810)任资州直隶州州牧的刘炯(顺天大兴县人)诗云:“东风吹春来,绿皱大江水。粼粼鸭万头,掀然势如此。两崖竟中断,一叶疾于矢。普渡往来人,卬须唤舟子。凫鹭避远滩,春锄立沙沚。到眼慈航存,彼岸近尺咫。岂学子产舆,济人向溙洧。实至名自孚,小惠殊可鄙。鸳鸯六十一,古堰今则圮。安得疏凿兴,坐令黔黎喜。浩荡从东流,挹注无时已。笑指碧波中,飘出桃花蕊?!?/p>

清嘉庆十六年任资州训导的苟珣(新津人)诗云:“鸭头新水溶溶绿,奔放龙门不可触。龙门渡口孰去来,昔人揉橹轻鸥浴。此间利涉岂病民,桃花流水别是春。独有逆贼从斯锢,仓皇败走龙门渡。因知冯夷与炳灵,江壮风涛非无敌。于今承平永安澜,问渡何须更盘桓。风帆之外沙鸟上,一叶如矢飞惊湍。试与泛舟寻往事,烟光满目碧云寒”。

今天,从这些先贤的颂诗中可以想象到昔日唐明古渡的景色是多么的美?。⊥币脖砻鳌肮哦纱翰ā弊怨乓岳淳褪亲手兄囊?a href='/daziran/' target=_blank>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世界著名画家张大千绘出的《四川资中八胜图》,其中就有“古渡春波”一景。曾先后数次在巴黎、新加坡台北展出,2014年3月至5月首回祖国大陆,在深圳成都等地巡展。

张大千1956年绘的资中唐明渡“古渡春波”

2018年4月18日,韩国KBS电视台一行7人到资中拍摄佛教历史文化纪录片,拍摄了东岩罗汉洞拈花微笑图等摩崖石刻造像及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古纳懔酥?a href='/jingdian/34142' target=_blank>龙山古北岩摩崖石刻造像、唐明渡三元塔。他们对资中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大加赞赏,认为资中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希望以后再来更深刻更透彻地了解资中。

资中县城东门外至唐明渡五公里内有珍贵的古东岩摩崖石刻造像、唐明渡双塔,有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书法石刻、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768—831年)的丈夫、资州太守郑钢的摩崖诗和清末著名书法家“字妖”包汝谐题字,以及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彩笔下的资州八景之一“古渡春波”,这些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是资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唐明渡“双塔锁江” 风景美如画

附∶罕见的罗汉洞旧照

照片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驻资州传教站代表满里先生摄于1900—1920年期间。照片真实地反映出昔日罗汉洞形象逼真、神态各异的500罗汉塑像。照片仅作宣传,请勿下载。

(来源:资中古城春秋

黄花山上黄花洞,十八罗汉坐洞中

常到济南南部山区游玩的朋友肯定都去过卧虎山水库,水库西侧那连绵群山之中耸立着一座高大佛塔的便是黄花山。

山并不高,海拔200余米左右,但却十分陡峭,倒也有点儿巍峨的味道。

黄花山位于济南历城区仲宫镇朱家村东南,因初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黄色的连翘花而得名。

由卧虎山水库大坝北端西行不远,就到了朱家庄,从村中自北向南穿过可见一处成片的养鱼池,映入眼帘的就是黄花山

至养鱼池片区西侧,踏上乱石堆砌的“桥”,跨过玉符河潺潺流水,就来到黄花山脚下。

上山的小道并不好走,崎岖蜿蜒,半山腰处有一座高3米、宽2米的钟亭。

历经风雨岁月,古钟早已荡然无存,只剩由4根石柱支撑起的框架。

钟亭不远处,山崖边有一座观音堂,该堂为石砌穹顶的单层方形塔式结构,始建年代不详,拱门两侧分别嵌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重修碑记各一通。

观音堂的穹顶

此观音堂坐南朝北,比较少见,概因人们当时因地制宜、依山势地形而建。

从观音堂外面山路绕到山的西侧,便到黄花洞洞口

黄花洞为一天然溶洞,洞深七米,宽三米,洞内有二十余尊年代久远、雕刻精美的佛教造像,便是黄花山石窟造像。

据洞内金承安二年(1197年)杨十三郎造像碑记载,此洞造像最早始于金代中叶,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历城仅存的三处金代造像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艺术研究价值。

1979年这里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さノ弧?。

洞口外南壁造协天大帝像,十分威武壮观。

洞口的石碑

洞内石刻造像是利用原有形势加以开凿,造像分上下两层。佛洞两侧洞壁上雕刻着的十八尊罗汉像,下层南、北两侧各有九尊。

这些罗汉像高约半米,头部基本都已被破坏,完全看不清其面貌,但身体、四肢和衣饰基本完好。每一尊罗汉像的旁边都刻着几行小字。

据说当年重修佛洞时,山下百姓普遍穷苦,无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只能由一些家境稍好的人拿点钱出来,但是家境再好,也只能拿出仅够修一尊罗汉的钱。因此,是谁出资修的罗汉,便在其旁边刻上自己的名字。

佛洞尽头有一用石块搭建的高台,高台上立有释迦牟尼像。主佛位被毁。

主佛位置处横卧着一尊无首佛像。据说这尊无首佛像是“文革”之后村民在山下发现的,然后便把它搬到了这里。其身世,就无从知晓了。

洞顶的四尊佛像,雕刻精美,面部完好无损。它们神态安详、面部丰润。

十八罗汉:

洞中存放着的残碑

走出黄花洞,置身半山,东望卧虎山及水库,蓝天白云之下,身边黄花洞内外的古老遗迹,便就这样定格在这悠远的时光里了。

作者:尚山走乡野

摄影/尚山

罗源圣水寺与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久闻罗源圣水寺与栖云洞大名,拜读《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和黄新强《罗源文物》有关记载后,笔者不久前实地参观了前述两处古迹。

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居委会莲花山。相传病人饮山上泉水多愈,其水被誉为“圣水”,寺因此得名。北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元代及明代两度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所建。寺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527.6平方米,坐东向西,由山门、天王殿、泻露池、大雄宝殿组成。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二进门内庭院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凹口处泻露池,水从龙虎岩来经岩壁“龙嘴”喷出,故称“泻露”。大殿前石铺庭院,钟鼓楼左右对峙。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石廊柱上镌刻:“圣水仙源,一片慈云施恺泽。笔峰砚石,三更明月写真经。玉邑信官陈连登敬献?!闭腥潇?a href='/sanbao/' target=_blank>三宝如来,左梢间祀俗称“老佛伯”邑僧。

圣水寺1980年10月被列为县级文物?;さノ弧K赂浇性=ㄐ惺±芍型跤梦?、清代罗源知县冯全瑛、民国时期罗源县长王滉等人的26段摩崖石刻,以及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栖云洞,在圣水寺左侧约20米处,寺与洞几乎融为一体。栖云洞为天然石洞,中有澄心井,因洞内常年水汽蒸发不散,故名。口窄内宽,形如巨钟罩地,高1.3米至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十八尊,围壁列坐,其中十六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雕刻,两尊为明代补刻。另有石雕观音造像一尊。造像用辉绿岩石雕造,高0.75米至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古朴美观。造像背后镌有纪年与工匠姓名。供奉罗汉的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壹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1248)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曾缘”题刻。洞内外石壁共有10段摩崖题刻,其中有元代罗源县教谕太史玄榜书“栖云”,明代罗源知县萧蔚榜书“发秀流香”,清代罗源知县冯全瑛榜书“片云飞荫”“涵云漾月”,罗源营游击恭德榜书“舍利流云”,民国上校杨励身榜书“瑯环福地”、副师长夏峰洲榜书“洞鉴古今”等。

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栖云洞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0年10月被列为县级文物?;さノ?,1991年3月被列为省级文物?;さノ?,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

(来源:2020年1月7日《福州晚报》·黄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