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精品,麻花豆传媒剧吴梦梦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87

郝敬墓

郝敬墓

郝敬墓

明代名人墓葬,位于京山县孙桥镇接力村,面积约8000平方米,现有墓碑,保存较好。郝敬,明代进士,经学家,曾任户部给事中,后辞官回京山隐居著书,其学说具有较大影响。(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9)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日干乔红军烈士纪念碑

四川红原县日干乔是如今昭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的著名地点,牌子上标明海拔3441米。1935年、1936年期间,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多次穿越上百公里的水草地(其中四方面军三过水草地),包括了日干乔这里。现在日干乔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湿地公园日干乔”的中心所在。这里属于瓦切乡,是自驾车最能贴近大草地、湿地的位置。

红军穿越大草地,到底牺牲了多少人?至今没有得出准确的数字,根据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红军穿越草地损失的人数在2万~3万人。许多红军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由于倒在大草地里的红军人数太多,掩埋不及时,“以致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遗憾的是,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至今也没有在草地建起红军墓!只是在日干乔这里的山半坡上,由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敬立了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象征着红军烈士们可以从山坡上远眺大草地。

(日干乔红军烈士纪念碑)

在我心目中,日干乔的红军烈士纪念碑代表了牺牲在大草地里的红军烈士墓。

这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基座上的碑文表明,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纪念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烈士,于2007年同时敬立了纪念亚口夏山红军烈士的纪念碑(在刷经寺镇革命烈士陵园里)和纪念日干乔大草地红军烈士的这座纪念碑。

在我们重走长征路之后来到日干乔的同志告诉我,日干乔山坡上的这座纪念碑被拆除了!惊愕之余,我希望拆除这座纪念碑、还会建起更好的纪念碑。

大墩梁红军烈士墓、大墩梁罗南辉(副军长)烈士墓

1936年10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会师期间,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的红五军,进行了华家岭阻击战,激战于大墩梁(今属甘肃会宁县中川乡)。

红五军,由一方面军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而成。在一方面军序列中长征时,五军团多次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合编而成的五军在四方面军序列中仍然担任后卫任务。奉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命令,五军(不满员的4个团)在通渭、会宁两县交界的华家岭地区(双墩梁、回回梁、营房湾、老站、大石峡、孙家梁等)阻击敌人,与追敌国民党毛炳文三十七军的9个团、国民党第八师一部展开激战,还顶住了国民党王均第三军的飞机狂轰滥炸。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装备天壤之别的劣势下,红五军指战员用英勇无畏的精神、付出沉重的代价,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掩护了主力部队北上会师,并且为红军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赢得了时间,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致电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的电报:“5军此次在会宁一带激战两日夜,敌机7架轰炸,伤亡887人,炸毁与损失枪支380条,干部、弹药消耗、伤亡甚大,罗南辉同志牺牲?!?/p>

如今,在大墩梁最高的山坡上建有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远远可见一座显眼的碑,碑正面写有“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在纪念碑前,有一个圆形的大土堆,这里当年是一口枯井,战斗过后,由于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无处掩埋,当地老百姓就把烈士们的遗体集中安葬到枯井里,但还有很多烈士遗体无法一一清理,则就地掩埋在他们各自牺牲的山坡上,因而在烈士纪念碑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几乎随处都有烈士的遗体。陵园围墙外的陡坡上有一处墓地,碑上书有“红军烈士之墓”字样。

(大墩梁红军烈士之墓)

烈士陵园中,还有一座墓,就是罗南辉烈士墓。

(罗南辉烈士墓)

罗南辉,又名罗曼、罗敏,成都人,1926年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在遂宁射洪嘴起义中任起义军营长。他先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除奸小组组长、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任新成立的红三十三军副军长,后任军长。他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曾连续打退敌人20余次轮番进攻,歼敌4个团,俘敌近2千;在清剿川陕边反动武装中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1935年1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任副军长。

罗南辉副军长是在遭到敌机轰炸时,伤重不治而牺牲的,卫生员把他掩埋在坡上的一个破窑洞里。1986年,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前夕,当年的卫生员来到这里,找到了埋葬罗南辉遗体的地方。修建烈士陵园时,在纪念碑旁为罗南辉修建了现在这个墓。

烈士陵园里的土堡子的土墙上,至今可辨明显的累累弹痕。

大墩村曾经流传着一件奇事:解放后,当地先后有6位村民(其中男性2人,女性4人)患?。ǖ钡爻莆榜 保┥裰静磺?,临终前说的话里,能听出来有正宗的四川话,而且都有“回四川老家”“跟父母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这样的语句。大墩梁这里是甘肃,并没有四川人,乡亲们猜测,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们托话来了。后来,大墩梁修起了红军烈士陵园,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的烈士遗体都归葬了,罗南辉烈士的遗体也找到了,他的墓和墓碑也修建了,自此,村里再也没有人得“癔病”了。

义岗川红军烈士陵园

离华家岭几十里路的义岗川镇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6年10月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二军、三十二军途经义岗镇,在董家堡子遭到通渭县保安大队和董本斋民团的阻拦,甘肃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遣王富德骑兵旅尾追,国民党甘肃政府和王均第三军之飞机部队给董本斋空投子弹两次,计4千余发,同时派3架飞机对红军狂轰滥炸。红军被迫发起还击,组织攻打董本斋民团据守的碉堡。由于没有重武器,红军未克敌碉,23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史称“义岗川战斗”。1957年9月1日,原义岗区人民政府在义岗川镇四岩山修建了义岗川烈士陵,23名红军战士埋忠骨,烈士墓碑上镌刻着“长征烈士永垂不朽”。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四十年来,红军对共产主义理想,对革命事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通渭人民发奋努力建设家乡,报答先驱的希冀,告慰英灵的忠魂?!?/p>

(义岗川红军烈士墓碑)

1998年8月,义岗川烈士陵得到重建。在烈士墓碑后面保留下了当年的红军攻打敌碉留下的“弹孔墙”。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红军墓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在两流水村旁的山坡上。(略阳县公示的信息是“兴州街道办事处两流水村”,但在地图上显示的是“白石沟乡两流水村”)。

2015年7月,略阳县投资600万元的烈士纪念广场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该项目公示的信息:位于县城以北11.5公里处,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包括烈士纪念广场及墓葬区,其中烈士纪念广场由牌楼、纪念碑等公共设施构成,墓葬区设计烈士墓位208个。目前,该墓葬区已迁烈士178个(包括红军烈士、地下党员及创建苏维埃政权牺牲烈士23名)。

走近前去,烈士纪念广场并不是“广场”,而是在山坡上梯次建成的牌楼、纪念碑、烈士墓群。石牌楼挺气派,题刻“烈士纪念广场”。

烈士纪念碑上的碑刻指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转战略阳,深入开展武装斗争,播撒革命种子,发展游击队员200余人、37人参加红军,胡先进、樊永朋等20余名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为追求理想和自由而壮烈牺牲。

在烈士纪念碑后面的墓葬区安葬着178位烈士的英灵。在碑文中提到的胡先进等在此有墓碑。胡先进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庙坝苏维埃政府主席;樊永朋是庙坝苏维埃政府委员;陆金海是1936年红二方面军在略阳时积极开展革命工作的地下党员。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红军烈士墓)

张辉师长墓

红二方面军六军十六师张辉师长的墓在甘肃天水秦州区娘娘坝镇旁的牡丹山上

牡丹山有一座570多年历史的小庙宇,庙宇门前有一对相对着的石狮子,两石狮子中间就是低矮的张辉烈士墓,烈士墓对着一座简朴的墓碑。

(张辉烈士之墓)

张辉烈士墓碑高2米,宽0.8米,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烈士之墓”。墓碑背面刻着烈士生平:张辉,男,湖南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由湖南桑植出发北上长征,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长征至娘娘坝遭敌人伏击,突围中身负重伤,部队在撤离娘娘坝返回李子园途中,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时年不到三十岁。遗体被葬于李子园普华寺后山坡上,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烈士遗骨火化后安葬于娘娘坝牡丹山。一九八七年四月五日

在烈士墓的一侧还有一座娘娘坝镇人民政府于2010年6月立的黑色石碑,为《张辉烈士简历》:张辉,男,湖南平江县三阳乡人,生于一九一一年。一九二六年投身农民运动,任自卫队秘书、分队长;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任红军连长;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五年任红军营长、副团长和团长职务;一九三六年长征途中升任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师长。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北上途中,在娘娘坝村与国民党作战时壮烈牺牲,年时二十五岁。

碑上的铭刻表明,张辉烈士骨灰是于1986年移葬至牡丹山上,2010年又扩建为烈士陵园,而且娘娘坝镇的单位、职工、村民等为扩建捐款。

张辉是于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十六师师长的,10月即牺牲了。他率领全师长征北上,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陇南战役,南下攻克了两当县城,为建立徽、成、两、康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0月,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根据地,挥师北上,在李子园歼敌30余人后,十六师派出人员到娘娘坝侦察,发现镇边牡丹山上驻敌军一连人(另有资料说是敌一个营)据守,决定先派一连兵力夜袭敌军,为大部队打通前进道路。10月5日,张辉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在消灭了街上少量敌人后组织向牡丹山冲锋。山上敌人守在牡丹山庙里,并筑有碉堡,易守难攻。激战中,敌一营援兵从天水赶来,令红军腹背受敌,张辉即命令撤退。退到牡丹山脚下时,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张辉也身负重任,在战士们掩护下撤离娘娘坝,黎明时分返回李子园,但张辉由于伤势严重,不幸牺牲。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把张辉遗体埋葬在李子园普华寺后山坡上。

张辉师长的搭档——师政委晏福生和他的战友陈明义和伍修权等老将军们,于1983年重回了当年的战斗地,怀念他们的师长。

小峡口红军烈士墓

在甘肃徽县银杏乡的小峡口有一座低矮的垒石堆,这就是红二方面军的无名烈士墓。

1936年10月4日,成徽两康战役结束后,二方面军大部队接到命令开始从徽县撤离北上,留下了3名年轻的伤病员,不料地主杨开堂得知消息,带人将其中2名抓住后活活打死,他们的尸体被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的村民没有忘记被掩埋的红军烈士,就在当年埋尸的地方堆砌起了一座石头坟墓。

(徽县党史办主任刘立军指出小峡口红军烈士墓)

没有被地主抓获的那名红军伤病员辗转逃到了银杏乡的胡台村,被当地村民?;て鹄?,后来给一户姓张的人家做了儿子,取名张成福。上世纪80年代后,原籍湖南的张成福的红军资格获得国家承认,享受到了国家对老红军的补助,安度了晚年。

花山寨红军烈士墓

河南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的花山寨(花山寨会议旧址,花山寨会议即鄂豫皖省委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有一排红军烈士墓,这里安葬着在斛山寨战斗中伤重不治而牺牲的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姚志修、七十五师二二四团政委胡柱先和红二十五军某连炊事班长匡占华以及几位无名红军烈士。

(花山寨红军烈士墓)

斛山寨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仗”,为部队实行战略转移杀出了一条血路。当时,敌人四个师(包括东北军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从三面包围上来,还有敌机掩护。红二十五军以少胜多,徐海东回忆:“这一次,光机枪就给送来了一百多挺,还有四千多人作了俘虏?!薄岸驳娜耸殖宋颐遣慷拥娜耸庇惺费Ъ页疲乎秸蕉肥腔ㄉ秸嵋榈牡旎?,没有斛山寨战斗就没有花山寨会议,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由此可见斛山寨战斗对红二十五军长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在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途中,多次看到了红二十五军缴获的这一百多挺机枪和参加红军的东北军机枪手发挥了作用。在红二十五军(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师后,这一百多挺机枪中的一部分调配给了中央红军。

姚志修、胡柱先政委原先安葬在花山寨另一处地方,徐海东军长为了纪念他们,便令人在坟前栽了几棵翠竹,后来这些竹子越长越多、越长越密,成了竹园,当地人便称之为“海东竹园”。后来,将姚志修政委、胡柱先政委的墓移到了“海东竹园”旁的高处,和匡占华班长及几位无名红军烈士并排安葬了。

七里岗红军烈士墓

河南方城县独树镇镇西的七里岗是“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在S103省道路边竖立着刺刀状的纪念碑(雄视穹苍,寓“血战”之意)。纪念碑一面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字“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另一面是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题字“烈士精神不死”。纪念碑下,是整齐排列的红军烈士墓,墓碑上大多无名。

(七里岗红军烈士墓)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一次极为险恶的战斗。红二十五军在地形平坦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遭敌“追剿纵队”的前堵后追,能否突出重围,不仅是战略转移成败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当时红二十五军准备在七里岗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由于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公路旁预伏的敌人,而优势兵力的敌人发起突袭时,年轻的红二十五军战士们穿着单薄,手都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处境十分被动。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二二五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迅速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敌人仍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红军从雪地上跃起,勇猛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杀声连天,震撼山岗。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二二三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我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趁机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红军趁夜色绕道,越过了许南公路,于拂晓抵达伏牛山东麓,突破了敌人的合围。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碑记》节?。?934年11月26日午后一时,红二十五军抵达独树镇七里岗,突遭埋伏于此的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猛烈攻击。是日,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团发现敌人较迟,加上战士们衣衫单薄,手脚冻僵,以至于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吴焕先手持大刀,率队冲入敌阵,展开白刃肉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战斗空前惨烈。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华清英勇苦战,身负重伤。正当拼杀激烈之际,徐海东率后卫部队迅速赶到,立即向敌发起冲击,经一番恶战,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危局。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空隙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激战中,近百名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身负重伤。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10)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庾家河红军烈士墓

陕西丹凤县庾家河镇(原属洛南县)处于洛南、商县、商南县的接合部,当年红二十五军在此与追敌进行了一场血战——庾家河战斗。

当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和第四十二师在卢氏和洛南夹击红二十五军的打算落空后,判断红二十五军会取道庾家河向龙驹寨(今丹凤县城)进发,遂决定取捷径追击。

红二十五军到达庾家河宿营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由于过度疲劳,在东山坳口的红军哨兵没有及时发现敌人,敌一个团得以抢占了东山坳口的有利地形,向红二十五军军部和中共鄂豫皖省委驻地庾家河街发起进攻。红二十五军手枪团迅速进入前沿阵地,一面拼命阻击敌人,一面派人向军部报告。此时,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中止,领导人立即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副军长徐海东首先率领二二三团跑步出发顶住冲过来的敌人,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分别率二二四团、二二五团跑步抢占坳口南北两侧高地。

徐海东指挥所带团向敌发动猛烈冲锋夺回了东山拗口,占据了东山拗口两侧高地的其他两个团也协助徐海东所带团将敌三六〇团击溃。随之,国民党六十师之后续部队两个团相继赶到,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越来越激烈。

激战中,徐海东头部负伤,程子华双手也随即受伤,吴焕先一人指挥全军战斗,全军指战员殊死奋战,二二四团团长叶光宏一条腿被打断,干部们也大多轻伤在身,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经过20多次的反复冲杀,红二十五军终于顶住了敌人进攻,迫使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师于黄昏时分撤出战斗,向卢氏方向退去。

庾家河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连续追堵,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这次战斗,不足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自身伤亡较大,军长、副军长负重伤(后来两位军领导只能在担架上行军,并落下了终身残疾),机枪子弹和手榴弹几乎告罄,还打坏了多挺机枪,许多在长征出发前被俘而参加红军的东北军机枪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军部司号员下颚被打穿不能吹号,就利用一个小庙作掩护,接连投出10多个手榴弹,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最后壮烈牺牲。

如今,在庾家河烈士陵园里,一座圆形大墓和几排方形墓棺整齐排列着。

(庾家河红军烈士墓群)

圆形大墓前的“庾家河佚名烈士墓碑文简介”,是对庾家河战斗的简要介绍——1934年12月9日,红二十五军进驻庾家河街宿营,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改鄂豫皖省委为省委,研究创建新根据地问题?;嵋檎诮兄?,部队在七里荫山梁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六十师三六〇团、三五五团、三五七团发生激战,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到黄昏时分终于将敌人打垮。战斗共毙伤敌人800余名,红军亦伤亡200余名,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庾家河战斗的胜利,使红军粉碎了20余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转移,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军事的和政治的基础。

另外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里,也修建了“庾家河战斗佚名烈士墓”。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庾家河红军烈士墓)

南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湖北十堰郧西(今郧阳区)南化塘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北通陕之商洛,东接豫之南阳,山岭连绵,地势险要,是鄂西北入陕进豫之门户,也是著名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及其后的红七十四师、游击队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在这里战斗。

南化塘有革命烈士陵园,于1987年扩建陵园,陵园中竖立着徐向前元帅1987年2月题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的纪念碑。

(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原中原军区司令员、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7年6月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南化塘的革命历史:“一九三二年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征,途经南化塘时,全体指战员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与敌军进行了英勇激战,冲破敌人的堵截,胜利转入川陕,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西北实行战略转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开创了包括南化塘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新组建的红七十四师和游击队,从一九三五年七月至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坚持了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积极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原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进行了中原突围,于七月十七日进抵南化塘时,遭到了埋伏在此地和玉皇山一带的敌军胡宗南部队的阻击。我军与敌军展开了顽强搏斗和竭力鏖战,摧垮了敌人防线,突出重围。随后,一部转入陕北,大部进到陕南和当地游击队会合。经南化塘激战,中原突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蹦匣磷魑锩锨敝蘩ⅲ?/p>

可惜,我们到达南化塘时,烈士陵园里没有人,无法询问烈士墓在哪里。

游击师师长叶宗让墓

湖北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是当年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地,陕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立,这里也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第二十次会议的地点。

在二天门村中有一幢新楼房,就是建在原来苏维埃政府的地基上的,新楼房后面是梯田,在田坎上,有墓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鄂陕六路游击师首任师长叶宗让之墓”。

(二天门六路游击师师长叶宗让之墓)

先说明一下游击师——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为了创立鄂豫陕边苏区和建立地方武装,鄂豫陕省委于1935年2月在郧西县关防二天门组建了第六路游击师,叶宗让(叶忠让)、肖大喜担任师长、副师长,400余名新战士参军。同时,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还决定建立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曾辖第三、四、五、六、七、九路游击师)。第六路游击师主要活动在丁家坪和一、二、三天门一带,以及潘家河,佛爷庙等地。

叶宗让师长的墓前几年修缮过,墓前还摆放着祭奠品。二天门村党支部贾支书说,叶宗让师长当年就牺牲在离墓地不远的田坎上。游击师师长牺牲在离乡苏维埃政府如此近的地方,可见当年的斗争多么艰巨!

红二十五军是在长征路上首先创建苏区(根据地)的队伍,自1934年底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建起的苏维埃政权达到47个乡级(包括山阳县九甲湾、地王庙、龙潭乡、杨地乡、郧西县大、小新川、虎坪乡,旬阳县圣驾河、公馆河、洛河、桐木沟、小河口等乡,柞水县云蒙、地王庙等乡)及104个村苏维埃政权,形成地跨镇、柞、山、郧、旬、宁陕6县,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10多万的苏区。

红军老祖墓

西安康市旬阳县红军乡原名叫做丰积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叫做红军人民公社、红军乡,缘于此地有一座“红军老祖墓”。红军乡由此成为全国唯一被命名为“红军”的行政乡镇。

(红军老祖墓)

红军乡位于陕南安康市旬阳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的潘家河上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等在这里八进八出,浴血奋战,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老祖墓在旬阳红军纪念园内的九龙山下碾子沟,墓中安葬着红七十四师的两位“红军老祖”(红军烈士)——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二班尚班长。

红七十四师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0月组建的。中共陕南特委及红七十四师与第六路游击师会合,在寻找第五、七路游击师途中,经过郧西县庙川郭家沟时被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和郧西县三区队乡练发觉,尾追至九龙山佛爷庙后山梁与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带领的二班14名战士发生激战。红军毙敌2人、伤敌数人,但高指导员和尚班长也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有说是两人被敌围困后跳崖)。在当地农民帮助下,红军烈士的遗体被掩埋于碾子沟。红军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高指导员懂医术,他为当地老百姓问诊治病,还曾经用嘴为一位老人吸淤排毒,深得百姓敬重,被尊称为“医官”。第二年春节,曾协助红军掩埋烈士的曹有伸等人自发行动,为烈士垒起坟台,还把自己儿子“拜寄”给两位红军烈士,更名为“红孩儿”,称两烈士为“红爷爷”,在家里堂屋供奉红军烈士牌位,每逢年节如同祭祖一般去红军墓上烧香挂纸,培土栽树。自此,民间开始就有了“红军老祖”的传说,认为“老祖”能够赐福保平安、驱邪避灾。

百姓祭奠“红军老祖”的事越来越流传,导致国民党地方政府在1939年张贴布告予以禁止,但收效甚微。林家坪的林振荣长腿疮,久治不愈,祈求“红军老祖”果然不治得愈!为还愿报恩,他于1946年农历八月联合几户村民,以“红军老祖香火会”的名义为红军烈士修葺坟丘,构筑拜台,立“民国得道八路军故医官之墓”墓碑。从此,“红军老祖显应”越传越远,前来红军墓烧香许愿、祈求保佑的人,远至几百里外的鄂豫陕三省民众。

有些神奇的是,国民党当局曾三次派人前来毁红军老祖墓,不料,第一次因带队头目突然肚子痛,毁墓未遂,第二次因头痛……,第三次因腿痛……,结果三次毁墓未逞。红军老祖墓始终得群众信仰!

如今,红军老祖墓周边扩建成了红军纪念园,包括景区牌楼大门、纪念碑、多组浮雕、纪念馆、展览馆、纪念亭、群雕像、老祖墓、祭祀广场、纪念墙等。展览馆设有4个专题展室,收集了红军标语、革命歌谣、红军遗物等弥足珍贵的百余件革命文物。

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墓

红二十五军当年在陕西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口进行了一场伏击战,此战成为红二十五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的第二个重大胜利(第一个重大胜利是之前奔袭鄂豫陕三省交界重镇荆紫关的战斗),狠狠打击了国民党蒋军、陕军和地方武装的嚣张气焰,也打消了蒋介石三个月消灭红军的计划,同时有力地?;ち苏蜃跛涨饪橹行牡卮暮焐?。

村旁的山坡上,是“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我们爬上三百多级台阶,进入陵园,园内有二十多座无名红军烈士墓,是在袁家沟口伏击战中牺牲的,于2008年立碑,大多是无名烈士。

(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墓)

这里是一个两面高山中间有一条路的山沟,长10余里。当年红二十五军伏击陕军警一旅的部署是:副军长徐海东率二二三团隐蔽在袁家沟北面山坡丛林里,军长程子华率二二五团一、二营隐蔽在南面山坡丛林里,第三营在沟口堵击,调第三、四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入口处隐蔽,断敌退路。

《袁家沟口伏击战简介》中介绍,7月1日,陕警一旅进入袁家沟口伏击区,2日中午红二十五军全面出击,全歼警备一旅,毙伤旅长以下300余人,俘旅长谭嗣桐以下1400余人,红二十五军和游击师仅伤亡百余。袁家沟口伏击战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军民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的第二个重大胜利。

(军政委)吴焕先烈士墓

我们专程来到甘肃平凉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吴焕先烈士墓就在村东面的东宝盒子山脚下。新中国成立后,吴焕先烈士墓经过两次扩建,已成为四周栏杆护卫的墓冢了,墓碑上是李先念的题字。

(吴焕先烈士墓)

吴焕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军政委,是红二十五军的军魂人物!他在泾川的汭河边反击敌军突袭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在我的心目中,吴焕先是长征路上牺牲的最高级别领导人(而不是仅仅看他的职务)!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进至泾川县城以西10余里的四坡村附近(今王村镇掌曲村),下到河道里向南徒涉汭河。部队刚过河一多半,因大雨滂沱、河水突涨,渡河行动迟缓,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的第二二三团被迟滞于北岸。国民党军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〇四旅马开基二〇八团趁红军渡汭河遇阻,半渡而击!在这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军领导立刻命令尚未渡河的二二三团一、二营全部投入战斗。而吴焕先观察战场情况后,率领军部直属的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五六十人(并非主力),抄一条隐蔽小路,一鼓作气地从河边奔上塬顶占领了制高点,恰好插入敌人的尾部,从侧后向敌人发起了攻击,迅即打乱了敌人的队形。由于吴焕先身先士卒及果断的组织,使得二二三团争得时间,组织起重机枪火力压制并向敌人发起反击。经过激战,国民党军千余人几乎被全歼,其团长马开基被击毙。不幸的是,当吴焕先率队冲上塬顶后,胸部中弹,被抬到掌曲村中一座土楼(今称为“红军楼”)里,伤重不治而牺牲。

(吴焕先牺牲地点“红军楼”)

当日傍晚,徐海东等军部领导人和战士们抬着吴焕先政委的遗体,渡过汭河,停放在汭河川郑家沟农民??瞬业纳咸?,徐海东亲手为吴政委擦洗血迹,将一件军大衣盖在他的身上,用白布裹了他的身体,买了一口柏木棺材,安葬在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

红军走后,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派人掘开吴焕先墓,撬开棺盖,把烈士遗体扒了出来,将烈士身上裹着的几匹白洋布一抢而光,随后将烈士遗体扔到泾川县城一座破庙里示众,还拍下邀功请赏的照片。由此,如今的吴焕先墓中没有烈士遗骨。

新中国成立后,在红军原先安葬吴焕先的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重新建起吴焕先墓。2015年我们到达时,不仅吴焕先墓今非昔比,而且墓区扩大,如今墓区边上的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已经建成。

三岔红军烈士墓

甘肃镇原县三岔镇,是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当年在此与陕甘红军派出的接应人员接上头的地点。中央红军进入镇原境后,沿途打下了虎存州、孟维常、陈学礼等6处地主豪绅庄堡,还消灭了盘踞在三岔的民团,活捉了团长白嘉惠。1935年10月10日,为了阻止尾追之敌,干部团一个连迂回到三岔镇西面的塔儿洼(红军曾经标示为“塌儿坬”),利用一个狭长崾岘的有利地形设伏,将敌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部截击在崾岘里,毙伤其300余人。这是继红二十五军在汭河歼敌第三十五师一个团后,该师再一次遭受红军沉重打击。因为这些战斗,红军在三岔镇境内亦有牺牲。1954年3月,当地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从方圆数十里搬迁红军烈士遗骨,集中安葬于老爷山下。2006年,镇原县委组织部、党史办和三岔镇党委、政府又筹措资金10万余元,在老爷山下红军墓地的基础上,建成了三岔革命烈士陵园。

(三岔革命烈士陵园)

三岔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西北300米处的老爷山半坡上。烈士陵园占地2700平方米,分为烈士墓地和纪念碑两部分??上颐堑酱锸?,三岔革命烈士陵园的栅栏门关闭着,未能进入陵园祭奠红军烈士们。

毛振华烈士墓

甘肃庆阳环县洪德乡河连湾,是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北上由此去往陕北边界的地点,我们重走长征路到此,不仅要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去往陕北的吴起镇,还有一个心愿——找到毛振华烈士墓。

我们重走长征路,不知多少次见到、听到“毛振华”这个名字!突破乌江时率先过江、隐蔽接敌出奇兵的是他,夺取腊子口的英雄一连连长是他,强渡湘江、四渡赤水、两克遵义、飞夺泸定桥等战斗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说,他几乎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生死攸关的所有重要战斗!他是红星奖章的获得者(红星报以《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为题,报道了毛振华荣获红星奖章的事迹),我们尊他为全军无冕战斗英雄。不幸的是,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前,1935年10月14日,毛振华率领一连(陕甘支队一纵队四大队一连,即原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一连)攻打国民党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守备营据守的河连湾庙岗子土围子和工事,他身先士卒登上土围子进行爆破,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此时离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终点吴起镇只剩下5天时间了!红星奖章获得者、共和国未来的将星陨落在了河连湾。

毛振华的牺牲,不仅震动了一纵队四大队(红四团),也震动了陕甘支队全军上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反复叮咛一定要安葬好毛振华烈士。二、三纵队领导人叶剑英、彭雪峰等也先后到毛振华墓前默哀告别。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1985年徒步重走长征路时,红四团的老政委杨成武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经过河连湾,代我去看看毛连长,当年我们在他的墓前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毛振华同志之墓”。当时大家都很难受,我和彭雪枫、李富春等同志都脱帽致哀很长时间。

但由于时间太紧,罗开富在河连湾没有找到毛振华的墓。后来,大连日报一位同志重走长征路到此,也没有找到毛振华的墓。而那时环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也不知道英雄连长毛振华牺牲在此。

我们到此,同样关注红军英雄毛振华的墓地在哪里。在河连湾的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里的展板上,我们看到了关于毛振华牺牲的相关内容。在“虎胆英雄毛振华”的题目下还有一幅墓地照片和简介。

(毛振华烈士之墓的老照片)

我们找对了知情人——管理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的陈希祥,他有着“甘肃省庆阳市中共党史研究会会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庆阳分会会员”“庆阳市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诸多头衔,果然,他知道英雄毛振华的安葬地。但是,当他领我们来到河连湾的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院墙的西侧,指着一排民宅院子说:“毛振华的安葬地原来就在那里?!蔽颐遣胖窕沂磕咕谷槐黄搅?,还盖上了民房!(思考再三,我决定,还是不把这排民房的照片放上来吧。)

我们一行老兵,此时能够做的,只是大声斥责这种令人心痛的行径!自我安慰的,仅仅是庆幸毛振华烈士墓留下了老照片。

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反复叮咛一定要安葬好毛振华烈士。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毛振华烈士墓最终没有保存下来!长征遗迹遗址和旧址,都是不可再造的,但愿这类毁坏不再发生!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1)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第一座红军墓——洪超烈士墓

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是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时,洪超率部担任右路前锋。1934年10月21日向江西信丰县百石守敌发起攻击中,红四师十团包围了敌人据守的百石圩一座祠堂,洪超亲临前沿观察,不幸中弹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5岁),成为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百石圩成为“长征第一仗”所在地。

2005年3月,当年洪超的部下张爱萍之女张小艾来百石,看到洪超墓只是一个小土堆,就建议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当地政府的响应,于2006年清明节在百石村边的围栋山半腰建成了洪超烈士墓,原军委副主席张震(曾是洪超部下)题写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成为长征路上的第一座红军墓和墓碑。

(百石村洪超烈士之墓)

(洪超烈士像)

长征路上“绝命后卫师”师长陈树湘的烈士墓

在长征路上牺牲的最壮烈的师长是红一方面军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作为全军后卫的福建子弟兵三十四师血战后遭敌重重包围,走完了最后的战斗历程。1934年12月12日,师长陈树湘因伤重弹尽被俘,17日,敌人抬着他送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请赏,行至途中,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扯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写就“断肠铭志”的壮烈故事!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又残酷地杀害了他的两名警卫员,并将陈树湘的头颅割下,先后在道县城西门外和他的家乡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悬挂示众。

在电视剧《长征》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刚刚从腥风血雨中渡过湘江的毛泽东坐在担架上,一面询问着抢渡湘江的战况,一面频频找王稼祥、张闻天等人谈话,关注着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但当他得知三十四师被阻隔在湘江对岸、遭敌围困时,一再悲愤地感叹道:“我的三十四师!”“我的三十四师!”周恩来是几天后从全州来人那里知道了陈树湘师长牺牲的消息,并且看到了长沙版《大公报》上刊登的消息,他大声说:“走着瞧吧,我们不会便宜他们(国民党)的!”

当地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及一同牺牲的警卫员遗体悄悄安葬。我们在道县县城反复搜寻,终于在城中社区阴阳村靠近潇水河边的绿化带上,找到了“红军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烈士墓”的墓碑和几乎看不出来的墓穴。我们几位老兵清理了陈师长墓穴周围的杂草、树枝,一起向他致军礼!当时,我们对陈树湘师长的墓地墓碑如此简陋都耿耿于怀。

(重走长征路的老兵持队旗向陈树湘师长墓碑敬礼)

(陈树湘烈士画像)

一年后,我们从报道中得知,陈树湘师长的墓冢扩大了,墓穴前新建了墓碑,他的旧部韩伟将军子孙成为他的后人,而解放军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分会专家们组成了“陈树湘烈士亲友团”,一起来祭奠了他。

水车乡的红三十四师烈士墓

在水车乡修睦村矮山脚中学旁有一座红三十四师无名烈士墓。墓碑上对联:先烈精神千秋颂 英雄浩气万古存 百世流芳。

(水车乡红三十四师烈士墓)

当年,由6000名福建子弟兵组成的红三十四师(大部分来自于闽西的龙岩、三明)被誉为“绝命后卫师”,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江,英勇奋战,血洒湘江岸边,大多成为无名烈士。国民党飞机轰炸水车乡浮桥时,就有上百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湘江战役后,水车乡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将找到的18位闽西籍将士遗体,分两穴安葬。1990年,水车乡中学师生捐资4235.3元重新修葺了这两座烈士墓,并立“红军烈士墓”碑以示纪念。2010年福建方面投入了20多万元对红三十四师烈士墓进行扩建和修缮。

重修红三十四师烈士墓的碑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一支基本由闽西(龙岩市、三明市)子弟组成并在闽西建立的英雄部队。全师辖一〇〇、一〇一、一〇二共3个团,近6000人。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红三十四师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一直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1934年11月底,红三十四师与中央红军各部在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桂北湘江地域后,遭到3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红三十四师奉命扼守灌阳水车一线,与尾追之敌展开激战,红三十四师损失惨重。尔后,军委急电红三十四师接防新圩。12月初,红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过江任务后,通往湘江的道路已被全部切断,再次陷入敌重兵包围之中。英勇的红三十四师,与数万尾追的国民党军在新圩、水车等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血战,全师将士以简陋武器和血肉之躯,打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因孤军血战,最终弹尽粮绝,除少数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湘江战役后,水车乡群众冒着危险,把找到的18位红军将士遗体分两穴安葬在此。1990年,水车乡矮山脚中学组织师生将两座墓进行修整,并立“红军烈士墓”碑。2010年春,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和省民政厅、老区办,多次组织人员到灌阳了解红军烈士情况,并拨专款重修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工程于2010年9月启动,2011年3月竣工。青山埋忠骨,绿水颂英雄。红军烈士英灵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中共灌阳县委员会 灌阳县人民政府立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规模居首的红军单人墓——钱壮飞烈士陵墓

我们看到长征路上的红军墓中,规模最大的红军单人墓是建在贵州金沙县后山乡的钱壮飞烈士陵墓。高台上,钱壮飞烈士之墓纪念碑钱壮飞烈士墓庄严肃穆,有立柱挽联:“龙潭虎穴建奇功 黔山秀水忠魂”。

(后山乡的钱壮飞烈士墓)

钱壮飞,同李克农、胡底一起被周恩来誉为情报工作战线上“龙潭三杰”。他是党的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我党我军早期无线电密码通讯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他打入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与敌人斗智斗勇,获取了大量情报。特别是在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投敌,中央机关和中央负责同志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临危不惧,及时送出重要情报,粉碎了敌人企图将我党中央一网打尽的阴谋,为保卫党中央机关的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身份暴露后,他转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长、中革军委后方第二局局长、第二局副局长,负责的是非常重要的电台侦听破译工作,在政治保卫和技侦情报战线做出了显著成绩。长征到达后山镇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尚未到职。他在南渡乌江防空袭时脱离大部队“失踪”,后来认定为烈士,由国家安全部门和金沙县人民政府拨款建成了钱壮飞烈士陵园。

楠市镇竖着自制木牌的红军无名六烈士墓

我们看到的最简单的红军墓碑,仅仅是个木牌。在湖南蓝山县楠市镇后龙山树丛中有一座红军坟,坟中安葬着红三军团医务所未能挽救生命的6名红军伤员的遗体,墓前简易的木牌是村党支部曾书记上任伊始便亲自设置的。他郑重地说,不能让这些红军的历史在我们手里没有了。他的话,得到我们老兵一致由衷地敬意!

(楠市镇的红军无名六烈士墓)

中塘村以纸花祭奠的红军无名烈士墓

在湖南汝城县里田乡中塘村,村民指给我们看,村外路旁土坡上,有一座被人割去高草的“土包”,上面插着几朵小小的纸花,这就是中央红军过此留下的无名烈士墓。当年在此没有发生战斗,因此,推测是牺牲的伤病员埋葬在此。小小的纸花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红军烈士。(时至今日,尚有一些红军无名烈士墓还未被相关部门关注,所谓的“墓”往往只是难以辨认的“土包”。)

(中塘村的红军无名烈士墓)

浦市的红军团长刘汉卿和两位战士墓

在湖南芦溪县浦市人民公园里有“红军团长刘汉卿和两位战士墓”,这里也称为“猴子坡”。浦市人民公园是利用坡地建成的,没有大块的平地,能够辟出修建红军墓和纪念碑的地方,尽管狭小,已经挺不容易了。

(浦市人民公园的红十三团团长刘汉卿和两位战士墓)

刘汉卿时任红二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团长。1935年11月27日,刘汉卿奉命率部在辰溪浦市与国民党郭汝栋部作战,不幸中弹受伤,肠子被打断,医治无效,壮烈牺牲,时年25岁。11月30日,红五师十三团与国民党军第十九师在浦市北郊毛家坡发生战斗,两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来刘汉卿团长和两名红军战士合葬于此,1997年修建烈士墓,并立碑纪念。

芭蕉村的红十七团团长范春生烈士墓

在湖南溆浦县东乡芭蕉村,这里的祠堂曾经用作了“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战地医院”,当年一些红军伤员在芭蕉村的战地医院抢救。一位抬来抢救的伤员经过几天医治后,还是牺牲了。红军请村里的江东农会副会长(村民张玉龙的祖父)和另外两个农户安葬这位名叫范春生的红军烈士。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查询了史料中的记载,他们才知,范春生是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团长,于是,在烈士墓前立碑“老红军之墓位”,并且记载了当年安葬范春生团长的三位村民姓名:张贻瑞、张贻荣、张贻俊。

(芭蕉村红十七团团长范春生烈士墓)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